一名当地少女和身后的大石币
尽管可能有人从外岛采来一块大石头,相当于增加了货币投放,有通货膨胀了。
但是以岛民所处的文明阶段,为开采、运输这块大石头就有巨大的付出,为制造这点通货膨胀付出的成本就高得不可思议,也足以打消了大部分人为了发财去别的岛开采石头的念想。
所以大石头又是一种天然抗通胀的货币。
因此雅浦岛石币可以说是人类经济史上最为奇葩的货币——没有之一。
1966年美国人拍摄的雅浦岛当地居民照片
它同时克服了商品货币、信用货币的弊端当然是有特殊条件的,就是小岛寡民、技术条件落后,无法大量开采、运输石材。
同时交易活动不活跃、也不复杂。要是商业发达,交易繁多,马上就会遇到通货不足的困境,可能就无法再使用大石磨当货币了。
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有个感慨,如果文明意味着跋山涉水去开采金矿,又经过长途运输,再费尽心思放进地库;而雅浦岛堆放在露天的、甚至沉在海底的石头都能被认可有货币的价值,你很难说哪种文明更先进。
一栋别墅和它面前的大石币
所谓文明世界的人对待金钱的观念,其实比起雅浦岛的原始村民,有更多的执念和不理性。
有人认为比特币这类电子货币与雅浦岛石币相比,认为原始和现代在这里有个奇妙交汇。
因为它们都直接切中货币就是信用符号这个本质,而且都不受一个中央权力的控制。
遗留下来的巨大石币
但我认为两者有很本质的区别,因为石币仍然是一种有实物为支撑的信用,它的购买力是建立在人们对石材的尺寸和质地的直观辨识,不容易衍生诈骗和投机。
我们能从雅浦岛的原始村落学到什么呢?
我们是否也能找到那种既不受某种中央权力控制的、又能被直观辨识价值的、又能天然抗通胀、又能天然防伪防盗防欺诈的东西作为货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