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封神演义》的人都知道,纣王的爱妃妲己就是九尾狐狸精变化的。她不但貌美迷人,且心狠手辣、残暴不仁,曾多次怂恿商纣王残害忠良,滥*无辜。导致纣王整天与其花天酒地、荒淫无度,荒废朝政,众叛亲离,最后被武王姬发所灭。从此,民间就把破坏别人家庭的女子骂做“狐狸精”。
据《封神演义》记载,苏妲己是商朝末年的大将、冀州侯苏护的女儿,她貌美、娴熟、知书达理,琴棋歌赋样样精通。是九头狐狸精奉女娲娘娘之命噬魂附体于苏妲己,以祸乱朝纲,惩罚纣王,以报自己被纣王亵渎之仇。当然,这些都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虚构的。
《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商纣王距离明代中期也不过2500年左右,也就是说,《封神演义》成书之后,人们才把祸害别人家庭的女子叫做“狐狸精”。评书艺术家袁阔成在其评述《封神演义》中也说:把“小三”比作狐狸精,就是打那儿来的。他说的“那儿”指的就是《封神演义》。
成书于晋代的《搜神记》引道士云:“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古人把狐狸视为性情淫荡、以美貌迷惑人的精灵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传说和志怪小说中对众多民间妖艳、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于是乎,人们的俗语中便把性感而具诱惑力的不良女性称为“狐狸精”了。
九尾狐在战国时期的著述中是被人当作神兽出现的。《吕氏春秋》记述大禹为了治水,年三十而尚未成婚,行至涂山时,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并且听到涂山人祝福的歌声:“大大的白狐啊,九条尾巴长又长。愿你早日结婚吧,子子孙孙永繁昌。”东汉《吴越春秋》中还载有大禹娶由九尾白狐变成的涂山女为妻的传说。神奇的狐狸能变形为人,这是狐狸成精的雏形。据此说明,九尾狐是深受古人敬奉的。
据《太平广记》中《狐神》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狸精”。“狐魅子”一词的出现,反映出“狐狸精”已作为一个独立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意识和民间信仰里。“狐狸精”化作人形,或到处做客吃喝,或上门求娶妻妾,它的情感、行为都是以人的模式来塑造的。唐代以后的志怪小说,如《容斋随笔》、《聊斋志异》等中,更是到处活跃着性格各异、人情味十足的狐狸精。
古代到底从何时起,人们把性感而具诱惑力的不良女性称为“狐狸精”的。还要看这种民间传说从何时产生并流传的。要知道,书本上记载的时间是远远滞后于传说产生和流传的时间的,因此,要想搞清楚是不可能的。其实,知道上面这些就足够了,追根溯源“狐狸精”所产生的具体年代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
那么,后人为什么要把商朝的灭亡归罪于一个又娴熟又知书达理的苏妲己呢?
据史学记载,商纣王帝辛天资聪颖,力大无比,果敢勇猛,但妄自尊大,目中无人。即位后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 [8] ,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
妃子妲己由于美貌超群,聪明伶俐,最受纣王宠爱,对妲己言听计从,荒废了朝政,再加上纣王刚愎自用、乱*无辜,因此,众大臣怨声载道,无计可施,只好把怨恨撒在妲己身上。这和杨贵妃倒是有一拼。但是,后人没有把杨贵妃比作狐狸精,只有妲己被镶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相传数千年。妲己的这个冤情可能永远都无法翻案了。
(根据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