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五大职能是啥,货币的五大职能怎么区别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29 11:44:49

研究经济学数十年,我从未见过有哪位经济学家否认货币的作用。当年读马克思的《资本论》,其中关于“货币作用”的名言,我至今能背得出原文。马克思说: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中,“货币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并指出,对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来说,货币是“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

货币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等五大职能。事实上,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商品交换皆离不开货币,在经济生活中,货币确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大概也是西方国家为何遇到每次经济衰退时,皆要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的原因。

往前追溯。上世纪30年代,西方世界发生经济大萧条。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所开出的药方,是国家干预经济,即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投资公共工程,扩大内需。此一主张,一度成为欧美国家的国策,凯恩斯也因此被誉为战后经济繁荣之父。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世界却普遍陷入了滞胀。于是凯恩斯的理论遭到众多批评,千夫所指,四面楚歌。

2007年,美国又发生了次贷危机。面对大规模失业,奥巴马政府再次采用凯恩斯的理论,一方面推行赤字预算(发国债);另一方面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可遗憾的是,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并无明显起色;特朗普上台后,改用供给学派的主张,大刀阔斧地减税,并将公司所得税率从35%降至21%,最近几年,美国经济才逐步有所恢复。

再看中国,2008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国内不少中小企业停产歇业,当时有近2000万农民工提前下岗返乡。为了稳企业保就业,同年11月,国务院推出了4万亿扩需计划,重点投资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现在回过头看,4万亿扩需计划对缓解次贷危机冲击,效果的确立竿见影,但同时也让我们进入了漫长的“前期政策消化期”。

从上面的例子可见,货币既能推动经济发展,但也有负作用,甚至可能闯祸。若站在企业的角度,这样讲似乎不太好理解。对单个企业来说,货币作为商品的固定等价物,手里的货币越多,调动资源的能力就越强,货币当然越多越好。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马克思说货币是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动力。

但若从宏观角度看,货币并非多多益善。何以见得?对此需要我们理解“货币”与“资本”的区别。马克思讲得很清楚,资本是不断增值的价值,其“实物形态”是各种生产要素(商品);“价值形态”则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这就是说,货币本身并非资本,特别是当金银货币退出流通后,货币只是资本的纸制副本。

是的,货币与资本不是一回事。若读者不信,可以去读《资本论》,你会发现马克思说“货币是第一推动力”,那里的“货币”其实是指“货币资本”,而不是指纸币(钱)。当一国发行的货币等于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时,货币是资本。若货币超发,不仅不会增加资本,反而会导致货币贬值、引发通胀。

让我举个例子解释。根据货币流通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一定时期社会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流通速度。假定商品价格总额为50万亿元,货币流通速度5次/年,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假定央行发行了12万亿元的货币,那么这多发的2万亿元没有对应的商品,就只是钱,而不是资本。

读者看明白没有?资本是不断增值的价值,而纸币发多了会贬值,所以我们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我在前面说过,作为经济第一推动力的货币,指的是货币资本;而且按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货币要发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至少应具备以下三大前提。

前提一:货币供求要保持总量平衡。在金银货币流通的前提下,货币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当纸币替代金银货币流通后,若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必然导致通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则弊大于利,会给经济带来不利的后果。

前提二:商品供求要同时保持总量与结构平衡。经济理论与经济发展史皆表明,货币是中性的,货币调节属于总量调节,解决不了结构问题。当供给短缺时,增加货币投放只会拉动价格上涨;而当供给过剩时,多发货币也只会火上浇油,加剧生产过剩与结构失衡。

前提三:货币资源的分配应由市场起决定作用。有两个重点:一是要尊重市场“等价交换”规则,政府不能管价格;二是要放开市场利率。对某些需要扶持的企业,政府可用财政贴息的办法予以支持,不可用行政手段控制利率。只有让市场化利率引导资金流动,才能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

回到中国的现实,我提三点建议:第一,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可靠前发力,重点减税,但货币政策则应继续保持稳健,绝不能搞大水漫灌;第二,为了保就业与民生,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扩大内需与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坚持从供给侧发力扩内需;第三,应重视GDP增速,但不必纠结5.5%的速度指标,要保持定力,坚持速度服从质量,把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