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三家银行都是私营商业银行,但毫无疑问,其发行的港钞事实已成为香港的法定货币(名义上仍非法定货币),通行于市面。
另外,随着香港商贸的发展,金属铸币供应明显跟不上货币需求的扩张,银行的纸钞发行量也逐步增加,尤其是在1895年《发行银行钞票条例》颁布后,发钞量急剧增加。据史料记载,香港流通中的纸钞在1867年为140万港元,到1881年时为370万港元,1895年时又增至700万港元,1934年时达15400万港元(1935年币制改革之前)。
总结而言,从1841年香港岛被侵占到1935年香港币制改革,这近一百年里,香港的货币体系经历了几大明显变化或有一些明显特征:
一,带有鲜明的被殖民特征,早期外国银元通行,中国(清朝)的银两和铜钱被排挤,港英政府后根据外国银元来确立了香港本土的银元本位制,“港元”名称和其货币单位“圆”都来源于外国银币;
二,并未受宗主国英国的货币制度——英镑金本位的影响,而且当时国际上金本位是主流(欧美等主要国家均实行金本位),香港却依然保留着银本位,这取决于香港与(清朝)内地的紧密经贸联系,内地的银本位对香港产生了强大的同化力;
三,香港本土纸钞(1846年)早于本土金属铸币而产生(1863年),且在1935年币制改革之前,各银行发行的港钞,均是以银元为本位(可随时兑现银元),即便这些纸钞在名义上并非法定货币,但依然畅行流通,履行着货币的功能;
四,从1846到1935年间,港钞一直都由多家商业银行分散发行,并非由港英政府发行,港英政府只是指导者和监督者,这种发行习惯一直影响至今,目前港钞的发行权依然是分散的,由三家商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共同负责发行,这和现代全球普遍推行的“中央银行独家垄断发钞权”相比,显得独树一帜、尤为特别。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香港货币(1841-1997)》,武为群,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2
香港货币发行制度的演变,黄小慧,南方金融,1984年第4期
香港货币-货币的演变,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
殖民时期香港货币:发行主体多钱币流通混乱,中国钱币博物馆,2016/5/6
香港印钞史(一),余鸿建,大中华印艺网,印艺第299期(2008年11月)
Oriental Bank Corporation – HK’s first note issuing institution 1847,Hugh Farmer,industrialhistoryhk.org ,2015/12/20
版权声明
本头条号“格物资本”发布的所有原创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稿、图片、漫画、音频、视频等,其版权均归属于本号及其运营者(运营者已实名制),未经授权,不得擅自转载、修改或发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