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给定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时,可能的产出组合。我们通过一个简化的模型来体现。
举例,假设一个经济体现在只能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电脑,一种是汽车。汽车和电脑的生产共同使用全部生产要素。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来表达汽车和电脑产量的各种组合。很多人可能会问,这个假设不太切合实际,现实中可能生产的产品远不止两种,但这不是问题,因为生产两个和生产N个,背后蕴含的经济学道理是一样的。而且合理的简化假设,本身就是经济学分析事物本质的常用手段。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这个经济体生产电脑和汽车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
电脑、汽车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图
这个图体现了几种可能性:
(1)如果把全部资源都用于生产汽车,则将生产1000辆汽车而不生产电脑;如果全部资源都用于生产电脑,则将生产3000台电脑而不生产汽车。生产可能性边界的两个端点,代表着两种极端的可能性。
(2)假设资源未全部投入使用,如点B,可以生产300辆汽车和1000台电脑;
(3)假设全部资源都用于生产,且均在生产汽车和电脑上投入,如点A,可以生产600辆汽车和2200台电脑;点C,可以生产600辆汽车和2200台电脑;以此类推,并将这些对应不同产量组合的点连起来,得到图中所示的蓝色曲线。
(4)假如投入了现阶段全部资源,有没有可能达到D点的产量呢?显然不能。因为给定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下,利用全部资源,产量只能在蓝色曲线上滑动,所以D点是现阶段生产力无法达到的产量。
以上这个图,蕴含了几个非常重要的结论:
(1)给定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时,一定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并且无法突破这个边界。
(2)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我们面临权衡取舍和得失交换:即多生产汽车,就必然少生产电脑,反之亦是如此。
(3)在权衡取舍时必须考虑机会成本,如图中A和C之间,汽车和电脑互相成为彼此的机会成本,即生产100辆汽车的机会成本是200台电脑,生产200台电脑的机会成本是100辆汽车;汽车的价格用牺牲的电脑来体现,电脑的价格用牺牲的汽车来体现。
(4)在生产能力边界(蓝色曲线)上的每个点(如A和C点),都是有生产效率的。
(5)在黄色填充区域的所有点(不含蓝色曲线),都是缺乏效率的,如点B。
(6)从蓝色曲线的斜率变化,可以看出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
我们再来看一下技术进步的时候,生产可能性边界会作何变化,如下图:
生产可能性边界移动
备注:假定生产汽车的技术不变,提高生产电脑的技术(即电脑最大产量由3000增加到4000台)。
同样,这个图也蕴含了几个重要结论:
(1)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生产可能性边界往外移动。
(2)即便只是电脑的技术进步,一样会导致对应的汽车产量有所增加,为何?因为生产电脑的机会成本增加引起了对应的汽车产量增加,这个点的理解很重要。
可以看出,虽然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很简化,但它背后却蕴含了很多经济学的内容。这个模型除了适用于企业的生产,其实也适用于个人职业的发展,我们都应该去寻找和移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去做效率更高的事情,以期得到更大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