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社区的概念谁提出的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0 18:17:06

《2023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方案》提出实施专业创新示范行动,加强专业技术力量支撑,全面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提升城市烟火气和精细化治理能力。本文着重介绍徐汇区漕河泾街道的社区规划工作的代表性案例,为当下广泛开展社区生活圈行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转变工作理念

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是城市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即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有效提升社区服务的可及性,以实现舒适便利、生态宜居的高品质城市人居环境。无论从政策还是学术层面解读社区生活圈概念的提出,均不同程度地指向了空间规划由抽象理论向现实领域的回归。社区建设关注点从物质环境建设转向生活品质提升,不仅表明了城市居住空间组织与设施配给逻辑的调整,同时也昭示了中国城市化从粗放发展走向精细化管理的深刻转型。

社区生活圈理念所对应的范畴是日常生活,因此其工作对象主要聚焦于城市微观领域,即与居民衣食住行和日常交往紧密相关的空间范畴。生活圈的行为特征以步行为主,其空间有效性体现于邻里街坊与街道层级的连通性,以使人们在最亲近的空间尺度层级得以紧密连接。从这一角度而言,“15分钟”、“5分钟”等宜居生活指标,不仅体现着居民在实现日常生活所需时的便利程度,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网络丰富性与连通性的综合结果。

相较以往,人们在社区中的生活、交往显得更加动态且复杂,生活圈营造也需要从对于理念与愿景的探讨转向对于实施性操作策略与具体方法的深入研究。尤其随着当前老旧社区更新工作的广泛开展,人们迫切地需要在空间设计与实施路径方面形成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示范案例,以便更好地开展旨在提升社区环境品质及其公共服务效能的社区更新工作。

当下社区生活圈更加关注对既有城市环境的整合与提升,新增与既有设施需重新考察如何进行恰当衔接,以使公共服务体系的供给方式与不断变化的居民需求之间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生活圈中由大及小、不同尺度层级的空间圈层,将自然对应着不同功能诉求的行为活动,并相应地决定了不同服务能级的设施配给。而这也引出了当前社区生活圈建设的目标和重点:

(1)作为一种实体性存在的“圈层”,生活圈应当与鲜活的、不确定的“社区生活”相适配;

(2)作为城市精细化发展的一种表达,生活圈建设应同在地性的因素精准相适;

(3)作为一种以实施为导向的物质性操作,生活圈应更有效地展开建造并提升既有生活环境的品质。

营造生活脉络

生活圈建设的重点对象大多是既有城市环境,相较新建商品房住区,老旧社区往往在建造阶段就由于条件所限而普遍存在着社区结构不完整、设施不齐全、管理不对位以及空间资源紧缺等突出问题。随着快速城市化的冲击,这类空间又因各类历史原因出现了产权关系复杂、维护资金不足、老龄化严重等困境,如今明显在物质环境与公共生活方面退化严重。如何妥善处理其空间问题背后复杂的社会矛盾,有效地凝聚公共行动,并于实施过程中体现更为广泛的社会公平性成为一项难题。因此,通过物质环境建设,即空间整体层面的结构性衔接,与微观具体层面的灵活性提升,可以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宜居环境,但目前需要通过更多具体性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探索与推进。

从生活圈空间组织层面的实施机制出发,探讨社区生活圈的具体营造策略,并以连接城市生活脉络为操作方法,于现实环境中具体落实这一理念。其中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的甜爱路环境整治,通过微小节点的针灸式调整,实现街区整体性的环境保护与功能提升;浦东新区金桥镇的佳虹花园通过调整围墙、增设曲线风雨游廊,不仅成功地将原先散落的环境资源整合到一起,也为更大范围的社区环境带来了活力;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的昌里园针对因拆违整治而留下的、长达350多米的消极空间,通过一段线型园林的设计有效地凝聚和激发小区的公共交往。

社区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社区的概念谁提出的(1)

社区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社区的概念谁提出的(2)

社区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社区的概念谁提出的(3)

浦东金桥镇佳虹花园,2018

社区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社区的概念谁提出的(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