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路径有哪些,企业国际化路径案例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0-31 01:20:53

2017年4月20日,**在广西主持召开座谈会时,曾谈到制造业问题。 他说,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们的战略选择就是要继续抓好制造业。中国是个大国,必须要做强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要虚实结合,以实为 基础。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创新驱动,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同时,做好知识和人才的积累。

*的这段话,从战略的高度概括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我所谈的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四条路径,就是结合柳工的发展实际,对*这段话的具体阐释。

匹配制造业国际化路径的能力与风险等级

对于制造业国际化来说,选择不同的路径,面临着不同的风险等级,要求匹配不同的能力等级。国际营销是国际化阶段的初级阶段,其特点是灵活、易行,获取海 外代理商,可以较快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其风险等级是最低的,能力等级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处在第二个等级。绿地投资属于中级阶段,特点是投资回收周期长,在大 市场可以深深扎根,获取当地市场资源和市场份额,输出技术和管理等,其所面临的风险较大,能力要求也较高。而收购兼并属于高级阶段,它的特点是直接获取技 术、产品、市场、品牌、人才、供应链等海外资源;收购交易复杂,整合难度大,成功与失败率参半。其不仅需要很高的能力,而且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战略联盟 作为一种综合模式,内容和形式多样灵活;市场和合作伙伴选择难度大。所面临的风险与所要求的能力都处在中等水平。

企业国际化路径有哪些,企业国际化路径案例(1)

柳工是在2003年提出国际化战略布局的,目标是到2020年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中国的全球企业。换句话说,这一阶段柳工仍以国内为主要支点,探索国际化之路。2020-2030年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全方位竞争,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运用全球营销网络推广经营。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第一路径:国际营销

柳工的国际化发展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年,柳工获得了进出口许可证,开始做进出口贸易。历经十年,成果却微乎其微,因为根本找不到目标客户。每年最 多也就卖十几台设备,最少的时候甚至卖过三五台。2003年,柳工转变策略,立足于市场,主动走出去,到购买柳工设备的七个国家,拜访代理商。第一站到了 摩洛哥卡萨布兰卡。摩洛哥代理公司的创始人原籍叙利亚,之前逃难到摩洛哥,从建筑工干起,后来成为摩洛哥第二大建筑商。2003年,这位创始人已是八十高 龄。我和他进行了深谈。临分别时,他说,你们中国的年轻人要好好干,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中国未来的发展定会前景无限。他的一番话让我热泪盈眶。我问他,你 的儿子都快60岁了,你什么时候考虑退休?他回答说,等我去见真主安拉的那天,我才会永远休息。他的回答让我很感动,我说我今后一定再来看你。过了十年, 为了兑现诺言,我在2013年,专门从欧洲飞到摩洛哥。老先生已是九十岁高龄了,可仍坚持每天上班。他已经记不得十年前说过的话,但我仍清楚地记着。 2003年,中国的GDP总量排名在全球第六位,2013年中国已超过日本。2003年全年柳工的设备在当地只能卖出5~10台,到2013年销量已经超 过了200多台,占据当地市场的首位。

这次回国之后,我向国 际部的同事们谈了自己的感受,“天下之事,因循则无一事可为;奋然为之,亦未必难。”这是引用的明代归有光《奉熊分司水利集并论今年水灾事宜书》里的一段 话。我的个人理解是,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创新地做,发奋地做,有激情地做,也不一定很难。

柳工从2003年开始开发国际代理商,到2010年已经由最初的7家,增长到100多家。柳工的海外代理商会议,参会最多的时候,有110多个国家的代理商,通常情况下是80个左右。柳工用了8年时间,走过了欧美国家同行50多年、日本30多年的发展历程。

从柳工的实践来看,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是两个概念。我认为,国际贸易就像水上的浮萍,随风漂移。因为企业不知道自己的客户是谁,更不了解客户的感受与意 见。所谓国际贸易,对企业来说,产品一出中国海关,整个贸易过程就算完成了。国际营销则不然,首先要确定国外的目标客户。每个客户就像是一棵树,只要悉心 照顾,一棵树就会成长为一片森林。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柳工的全球海外客户已经积累到5万多家。

国际营销里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品牌。是做自主品牌,还是做贴牌,这是一个战略选择。据我的观察,国内的一些企业,在海外没有自己的品牌,只是国外 品牌的代工厂。一个企业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前端没有研发、没有技术、没有创新,与之同时也就失去了自己的营销渠道、自己的目标客户,剩下来就只能做中间 的制造环节,而这是最低端,也是最辛苦的。研发、营销高高地翘起来,制造低低地落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制造业微笑曲线。

柳工一开始就坚定地做自己的品牌,坚决拒绝贴牌。2004年的时候,有一家欧洲企业劝柳工不要进军欧洲市场,并还提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条件,每年购买 柳工500-1000台设备。要知道,柳工2003年全年的出口才几十台,对当时的柳工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当然,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 了,柳工不做贴牌,要打造自己的品牌。目前,柳工在全球所有国家都是使用柳工的品牌。

做国际营销要想成功,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要素。

第一,要深入了解国际市场、客户、竞争对手和标杆,也就是要做好市场调研。做不好国际营销的市场调研,就不可能做好国际营销。

第二,要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找准国际市场的切入点,循序渐进开发国际市场。柳工的国际营销,早期是从发展中国家开始,之后才开发到欧美市场。

第三,要选择熟悉当地市场的代理商,并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支持,同时也要制定国际代理商的基本准入门槛,这个门槛包括如价值观、企业实力、服务和配件、员工能力、公司文化等因素的考量。对代理商,要有一个考核期,而代理权必须要设置期限。

第四,要派驻区域营销服务代表,全力以赴支持代理商。柳工的区域营销代表,要同时管理3-5个国家的代理商,平均下来,一个季度要走一个国家,一年到头都在奔波之中。

第五,要不断改进和开发适应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技术。

举例来说,2006年我们出口到美国的设备,一下子坏了十几台,且都是同样的问题,问题都出在司机座椅上。在国内则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时没经验,弄 不清是怎么回事。后来了解到,美国司机的平均体重比中国司机的平均体重高很多,而司机座椅是按照中国标准设计的,美国司机使用后,座椅很快就坏了。总结起 来说,在中国研发的产品,出口到美洲、非洲和欧洲是完全不一样的,必须根据实际使用条件进行改进。

第六,要规范国际业务体系,加强品牌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业务体系建设,品牌培养,都是我们的弱项,必须花大力气去解决。

第七,要防范知识产权风险与信用风险。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我们在国内的进展很缓慢。为了防范信用风险,柳工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开展了积极合作。

第八,要尊重当地的法律,尊重行业规则,尊重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这一点不是说一说的事情,需要切切实实去做。同时,因为制造业的产业价值很高,每个国家都设置了大量的技术壁垒、贸易壁垒、法规壁垒等来制约别国的市场准入,这些在国际营销阶段必须深入了解。

企业国际化路径有哪些,企业国际化路径案例(2)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第二路径:绿地投资

正是因为存在以上诸多制约因素,我在2006年随国家*首次访问印度时,就打算在海外设厂。当时一起去的有10家企业的CEO,最终决定在当地建厂的只有两家,其中一家就是柳工。

柳工之前就为海外建厂做了人才准备。镇江工厂的副总经理梁伟森被派到英国去留学一年。筹建印度工厂时,他刚在英国学了半年,就转去印度建设新的工厂。与 他一起到印度工作的还有做采购、人力资源管理等部门的四位同志,这四位同志当时的英语水平都不行,但他们凭着奉献精神,花了一年时间就把工厂建起来了。当 时,我只向他们提了学习印度英语的要求,一年之内,他们五个人的语言都过关了。

工厂是建好了,但前期一直亏损,大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熬过四年多的时间,工厂才开始盈利,现在已成为印度的最佳工厂之一。2016年,它获得印度政府颁发的两项 大奖,一项是“最佳国外投资商”奖,另一项是“中印榜样企业”奖。中国人首次在南亚那片完全陌生的地方,由半懂英语的人带队干出来的工厂,几年之后变成印 度最好的工厂,而且是工程机械行业少数盈利的工厂。可以说,柳工在印度建厂的战略性选择是正确的。印度工厂在开业庆典时,曾有印度政府三位部长到访。其中 一位重工部部长在会谈中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很尖锐。他说,你们中国人怎么敢到印度建工厂?我说,印度是经济发展潜力很大的国家,他听了很高兴。我说的第二 点他虽然不高兴,但也不能否认符合实际,就是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需要柳工的产品。我这么说是有依据的,当时的印度没有一米高速公路。第三条,柳工印 度工厂可以为印度承包商、港口、煤矿等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加快交货速度。他又问,柳工在印度建工厂花了多长时间?我说一年,他很惊奇,建一个这么大规模 的工厂才花一年?我们印度至少要干三年。我笑了,我们在国内建同样规模的工厂只需要六个月。

当然,柳工印度工厂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一段时间,印度员工闹罢工。当时我们决定挑选一些员工送到柳工总部培训三个月,我们的工人带他们干活,他们教 我们的工人学英语。印度的工人在柳州培训后,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文化和中国的高速发展,回国后就不再罢工了。这个时刻就体现出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

为什么选择印度来建设工厂(绿地投资)?有几个关键因素是我们重点考量的。第一,是 否有适合于长期战略发展的大市场以及是否有较大的市场辐射能力。也就是说,它本身的市场要足够大,有潜力辐射中东市场甚至非洲市场。柳工印度工厂具备这样 的条件。第二,政治是否稳定、法律是否相对健全。第三,产业是否发达,有没有一定的制造业和供应链基础,有没有合适的并购对象。第四,是否拥有低廉的人力 资源和智力资本。印度最大的优势就是,受过教育的人都讲英语,工程师、计算机人才充足,智力成本较低。最初,与国内相比,人力资源成本大概是我们的十分之 一,现在相当于我们的五分之一。第五,早期应该轻资产,并关注货币的汇率。第六,要注重本地人才队伍的建设。第七,市场网络建设周期长,本地研发和本地采 购是难点。第八,需要绝对的耐心和战略忍耐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资源整合、人才培养、市场变化等等都考验耐心,没有耐心不行。柳工印度工厂最初亏损了 四五年的时间,当时我们肩头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选择独资还是合资。柳工曾想与印度的一个大企业谈合资的问题,谈了三次连一个问题都没有谈成。印度驻中国使馆的投资顾问建议,就不要合资了,可以直接投资。因为两家企业的理念、文化、商业习惯等一系列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第三路径:收购兼并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第二条路径之后,是第三条路径,即收购兼并。我个人认为,收购兼并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的相互结合。按照中国武术的说法,这叫做巅峰对决。收购兼并相比国际营销、绿地投资要复杂一些。

柳工为什么在波兰进行收购兼并?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与我上大学时阅读的波兰文学作品《农民》(也译为《农夫)有关。这是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波兰作家莱蒙特一直穷困潦倒,后来 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从描写波兰农村的夏天开篇,循着季节的脚步,展开秋天、冬天、春天的美丽画卷,缓慢流淌着波兰农村的风土人情,许多景色与人物都 似曾相识,引起我强烈的共鸣。2006年,我第一次去波兰,就想起自己20年前读的这本书。我问当地的客户,有什么同行业的厂家或者竞争对手。他就谈到了 波兰HSW公司(意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炼铁厂),一家生产民用重型工程机械设备的企业。其前身是在二战期间,波兰人民为保家卫国、实现民族复兴,在波兰东 南部喀尔巴阡山省境内的斯塔洛瓦沃拉(Stalowa Wola)地区为军队建立的钢铁厂及军工厂,厂区就建在一片森林之中。后来,我围着这家工厂转了一圈,确实很美。更有吸引力的是,它是一家闻名全球的推土 机及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同时也是齿轮传动技术的领先者。因此,柳工收购这样一家工厂,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直到2011年1月,双方才在北京签署了初步 并购协议。之后,双方又谈判了一年,才基本完成对波兰HSW公司民用工程事业部的收购。

当年,柳工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购买这家企业?为什么不像在印度那样直接建厂?柳工对此有多重战略考量。

第一,这家工厂的推土机产品线全球排名靠前,排在美国、日本厂家之后。我的判断是,在中国投资10亿,花十年时间也不一定达到这样的水平。可以肯定地 说,柳工花钱做了一笔好生意。这样,柳工就很容易进入欧洲工程机械高端市场,较好应对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以及熟练应对东欧尤其是欧盟复杂繁难的技术法规。

第二,波兰是欧盟制造成本最低的国家。仅就工资水平来看,波兰工厂工人的工资比上海工厂工人的还要低一点。

第三,波兰工厂拥有比较成熟的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在欧洲,培养训练一批技术熟练的工人需要较长时间。波兰加入欧盟之后,按照欧盟的要求,三到五年间,国 有企业必须进行私有化。波兰原来是社会主义国家,这家企业是国有企业,加入欧盟后必须尽快私有化。当时时间很紧,这家企业急于找到买家,但西欧传统制造业 产能普遍过剩,没有企业愿意购买。柳工当时打算在欧洲建厂,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收购的价格也合理,大概花了3.5亿元人民币。随后,柳工还在2013 年收购了一家齿轮厂——ZZN传动件。它生产的是高铁齿轮系列,并且是这一领域的龙头企业美国GE公司的供应商,所生产齿轮的最大直径可以达到1.5米。 当时的购买价格也就是几千万人民币。很清楚,并购的最大的好处就是直接把技术买过来,包括多年的技术、经验、成果、客户、市场积累。当然,并购之后如何消 化,能否盈利是一个大问题。

2016年6月,柳工与波兰国家研发中心共同建立了柳工欧洲研发中心。有两个奖可以说明柳工在波兰取得的成绩,一个是“波兰最佳国外投资”奖,一个是“波兰最佳雇主”奖。

收购兼并不仅可以进行技术转移,而且能够获得新的技术。据我了解,中国装备制造业将成熟技术输入到欧盟,柳工是第一家。不进行并购,就很难实现这件事情,包括之前的国际营销和绿地投资就不可能实现。

收购兼并后如何进行整合,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收购标的一定要和自己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与发展战略不契合的收购不会取得成功。战略不契合,随后的整合就会出大问题,比如市场、产品、技术、人力资源,包括其他目标,如果南辕北辙就不可能产生合力,就无法继续合作。

第二,收购的目的是快速获取市场和资源,不是花钱让别人掌管。

第三,打算并购之前,就必须充分考虑整合的要点和难点,要在谈判过程中设计好策略,包括其中的风险点。仅凭冲动投了资金,最后的结果肯定要出大问题。不要说中国刚刚走出国门的企业,即使在国际市场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美国企业,在中国跌倒的也并不鲜见。

第四,自己的核心利益不能少,同样对方的核心利益也不能少,这样才能把对手变成长期合作的朋友。

第五,要关注并尊重当地的法律、工会和文化习俗。

第六,整合计划和关键人员的安排是收购和整合成功的核心。

第七,整合的难点在于,文化和价值观、市场网络和品牌差异。说到品牌,波兰企业有品牌,柳工也有品牌,又都生产推土机,这个品牌整合过程是非常痛苦的。

第八,整合要有耐心和策略,原来设想的不一定能完全实现。

从以上几点来说,并购整合确实是企业最高的管理艺术。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第四路径:战略联盟

至于说到中国制造业国际化的第四条路径—战略联盟,有多种组合方式。以阿根廷为例,那里存在外汇管制、配额、进口许可等一系列问题。柳工在那里开展了战 略联盟,我们不投资,只在本地进行叉车组装。第一年,柳工在当地市场排名只到第四。今年会实现组装近一千多台叉车,做到这个规模,就是通过战略联盟。

柳工的国际化为什么成功?

到目前为止,柳工的国际化是相对成功的。

柳工为什么成功?我想,大致有七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立意高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打造“开放的国际化的柳工”。柳工的愿景就是把柳工做成世界级的工程机械企业,这是柳工的使命也是国家的使命。

第二,简单说就叫入乡随俗。柳工尊重印度、波兰等世界各地的员工,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比如,柳工请波兰的文工团到中国巡演,并请来工厂所在地的工会领袖、政府官员,与柳工总部所在地柳州市结成友好城市。

第三,培养并引进国际化人才。举例来说,2003年柳工只有5个人会说英语,现在柳工在各个领域都有会说英语的人才,仅中国员工就达上千人,大多数还具有专业背景。

第四,强大的研发体系与国际接轨的运营体系。为建立柳工研发体系,开发高品质产品,战略、财务、采购、IT、HR、HSE(健康、安全、环境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加起来大约投入了数亿元人民币,用来提升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达到管控全球公司的目的。

第五,从一开始就注重推广、提升柳工品牌的国际形象。2003年的时候,柳工把全球同行业品牌做了三个层次的分类,最下面接近原点的都是中国品牌,包括 柳工在内。中间层次的,有韩国、日本、欧美的一些企业。最上面的是全球顶尖的排名前5的企业。柳工从原点做起,最终要把柳工打造成世界品牌。2008年, 柳工从美国聘请了一位品牌总监,全面管理柳工的国际品牌。

第六,风险防范,与“中国信保”合作,最大限度降低出口风险,建立强大的风险防控体系。

最后,企业始终要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新挑战

中国制造业国际化面临的新挑战是多方面的。

第一,全球经济和政治的不确定性。

第二,全球货币体系的重构,美元兑换人民币、欧元、卢布、巴西雷亚尔,每天都在不停的变化,这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了巨大风险。

第三,政治歧视、技术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

第四,全球制造业产能的严重过剩和过度竞争。

最后,全球化趋势有可能终结,逆全球化的趋势在增大。

来源:中国工业评论

作者:广西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