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第四名
预测期资本结构固定不变
从资金来源的角度看,在预测期,企业的债务资本往往是不断变化的,当然,也可能出现债务资本不变的情形(比如,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保持债务资本不变,且其利率合理反映了客观融资成本)。相对于债务资本,权益资本的动态特征更加显著。在预测期,企业的权益资本一定是变动的。因此,在预测期,应当逐年计算当年的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价值,逐年计算资本结构。另外,从资金运用的角度看,随着企业的运营,企业所占用的资金(即投入的资本)总额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不论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还是基于资金运用的角度,预测期企业的资本结构都不可能固定不变。假设预测期企业资本结构不变的做法,与事实不符,是一种“偷懒”的做法。
01
误区第三名
以账面值为基础计算资本结构
资本的账面价值可能偏离于其市场价值,甚至有些资本缺乏账面价值的记载(比如,基于旧租赁会计准则,企业经营租入资产并不在账面计量债务资本;再比如,认缴制下未实缴的权益资本,缺乏完整的账面价值记载),以账面价值衡量企业所占用资本的规模是不准确的。另外,企业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债务,均是按市场价值而非账面价值进行发行的。因此,在计算资本结构过程中,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价值指市场价值。评估企业股权价值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资本结构,而确定资本结构的前提又要知晓企业股权价值,因此,资本结构与企业股权价值互为条件,形成循环推导问题,对该循环推导问题,通过迭代法进行解决。
有些企业的权益资本的账面价值(即账面净资产)与其市场价值存在巨大差异,若以权益资本账面价值为基础计算资本结构,将产生显著估值误差,有些企业因此导致的估值偏差甚至达到30%以上。
01
误区第二名
直接将目标资本结构作为假设条件
这个误区犯了“将条件与结果颠倒”的错误。企业的目标资本结构是计算得出的一项结果,不是一项假设条件。企业在预测期的资本结构将如何变化,是在企业未来盈利预测、资金需求、资金来源以及融资能力等因素基础上,通过动态计算得到的结果,即“先作计算,后有结果”,而不是“先假设结果,再代入计算”,资本结构本身不应作为“输入”的假设条件。更有甚者,系通过人为设定所谓的目标资本结构,以达到避免迭代循环计算权益资本价值的目的。
直接将目标资本结构作为假设条件,可能脱离于企业的实际情况。比如:有些企业缺乏进一步融资的能力,不具备达到目标资本结构的条件;有些企业缺乏新的投资需求,人为设定目标资本结构可能导致资金闲置。再比如,对有些非上市企业进行评估时,直接采用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资本结构作为目标资本结构,没有关注上市公司与非上市企业在融资条件和融资能力方面的差异。
01
误区第一名
资本结构不影响企业整体价值
该观点其实是1958年MM理论(无税)的推论之一,MM理论(无税)认为,公司的价值是由其本身资产或投资项目所决定的,公司的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但MM理论(无税)系建立在严苛的假设条件之下(比如,无交易成本、无税负、无*成本和代理成本)的,在现实中这些假设几乎都不成立。此外,该观点还有另外一个前提是假设公司的总投入资本不变,但在现实中,公司的总投入资本往往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在现实条件下,公司的价值与资本结构有关。当总投入资本变化时,资本结构的变化会引起WACC和公司价值的变化。
本文转自:资产评估协会
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