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方面,宁德时代开发了一种硬碳材料,具备优异循环机性能,整体指标与现在主流负极材料石墨相当。
公司还开发了相应的独特电解液系统。
在制造工艺方面,宁德时代一代钠电池的工艺,可以与目前锂电池的制造工艺、设备相兼容。
因此在具体性能参数上,一代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做到了16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相当;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达到80%,具备快充能力;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可以达到80%以上。总的来说,能量密度略低于目前的磷酸铁锂电池,但在低温性能、快充、高功率场景下具有明显优势。

也正是基于以上特征,此前被认为难以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场景上的钠电池,宁德时代真就做成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
在电池集成方面,公司开发了AB电池解决方案,也就是在一套电池中同时采用锂电池、钠电池,按照一定比例排列混搭,再通过算法进行均衡控制,实现两种电池的“取长补短”。

宁德时代已开始进行钠电池产业化布局,计划于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
此外,在这次发布会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下一代钠电池的能量密度将会突破200Wh/kg。
3
抓住发展的拐点、痛点
钠电池其实并不是新事物。
对这种技术路线的研究大约开始于19世纪,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几乎与锂电池同时起步。但由于在能量密度上与锂电池存在差距,钠电池的发展相对缓慢得多。
时至今日,市场对于电池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钠元素才再次“被请出山”。
大约从2010年开始,由于各国在长期规划中开始将目光投向大规模储能领域,钠电池开始受到关注。从2011年开始从事钠离子电池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包括英国的FARADION,日本的松下、丰田,中国的中科海钠,以及美国和法国的一些公司等等。
对中国的发展而言,能源更是绕不开的话题。后工业革命全球工业体系建立在化石能源之上,在近代落后挨打的中国急需完成工业化,因而积极融入全球工业体系,完成了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腾飞。

然而时间来到21世纪,“卡脖子”问题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过度排放带来的环境变化,也对可持续发展愿景提出了挑战,由此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将为人类社会生产力带来深刻的变革,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层次的影响。
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的需要日益紧迫。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们调用化石能源的效率见顶,意味着化石能源革命带来的技术红利期接近尾声,没有更先进的底层技术支持,发展边际效益逐渐减弱。随之而来的是增量市场空间的减少,换言之,内卷。
于是摆脱化石能源依赖,成为实现“双碳”目标,以及确保能源安全、工业体系独立自主、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