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仔细分析会发现,这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
以茅台为例,尽管三公消费依然冲击了业务增长,但无论是增速还是总量,现在的茅台都是“轻舟已过万重山”。
2019年,茅台的营收已经是“三公改革”前(2011年)的4.8倍,利润则达到了4.7倍。反观张裕,业务量和利润仅分别恢复到了2011年的85%和60%。
在国产红酒雪崩的2017-2018年,进口红酒的增长同样开始放缓。到2019年,受经济放缓和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影响,进口与国产红酒更呈现出“双下降”的态势,预期中“未来全球第一大葡萄酒消费市场”的盛况迟迟没有到来。
某资深品牌从业人士向华商韬略反馈,国产葡萄酒看似是事件触发的行业萎靡,但根本上是整个品类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过去10年,葡萄酒行业没有培育出足够庞大且稳定的消费群体。
2020年初,张裕董事长周洪江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以国产和进口规模四六开来估算,我国葡萄酒的行业规模大约在300亿左右。
总经理孙健也表示,中国葡萄酒在社交和家庭两个消费场景的分配上极不均衡,“消费比例大约为9:1”。
换言之,红酒真正基石性的家庭消费板块,只有30亿-40亿的业务规模。
中国葡萄酒行业耕耘近30年的“红酒=健康生活”,却只换来了如此小的市场回报,不能不让人唏嘘。
这也解释了,为何三公消费限制对红酒的影响远大于白酒。
除了需求萎缩外,近十年来,从业者也见证了行业秩序的重新洗牌。
目前,中国有155家规模以上葡萄酒厂商,却有8000余家葡萄酒进口商。
随着中国对新西兰、格鲁吉亚、澳大利亚等国葡萄酒实施零关税,大量百元以下低价进口红酒涌进市场,这对靠性价比续命的本土企业而言,近乎是屠*。
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消费者对红酒的认知、品鉴,也缺乏最基本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