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彭德怀彭老总,当时的国防部长,写了一封信,想要解决一些问题。但是,意外引起了轩然大波,会议的规模不断扩大,时间也多次延长。当时,反对彭老总的人比支持他的人多。支持彭老总的人大多受到了牵连,像黄克诚、邓华、洪学智、钟伟等人都是著名的例子。据公开的文件资料显示,彭老总在担任第一*军司令员时,很少有人支持他,这与贺龙有关,贺龙是一野的主要*。特例是甘泗淇,他不愿意批评彭总,反而为他辩护,结果自己也受到了批评。 那么,甘泗淇和彭老总的关系如何?他为什么选择不同于大多数一野将领呢?甘泗淇从小就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会盲目跟风的。他1904年生于湖南宁乡,从小受教育,1924年考入长沙政法专业学校。在学校期间,他接触了进步思想,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他被认为是可造之才,于是在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并在1927年被安排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革命初期,留苏经历的人回国后都能得到重用,甘泗淇也不例外。1930年回到上海后,他开始在中央秘书处工作,次年又去湘赣苏区任职。在那里,甘泗淇表现出了不盲从的性格!当时,很多留苏派都是按照苏联模式行事,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甘泗淇虽然也在苏联留学了三年,但他清楚知道苏联的做法在中国行不通。因此,他多次与王明的“左”倾思想进行斗争。1932年,湘赣军区被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上级命令甘泗淇逮捕其他几位军区干部,但甘泗淇拒绝执行。1933年,王首道、张启龙被上级定为“右倾错误”,要求甘泗淇揭发他们,甘泗淇再次拒绝,因此受到强烈批评,职务也被降为湘赣省委财政部部长。直到下半年,他因为能力突出而得到任弼时的赏识,被提拔为红六军团政治部主任。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甘泗淇负责党的重建工作,并帮助红二军团恢复元气。
他的工作能力得到贺龙的赏识,开始在贺龙的领导下工作。从甘泗淇早期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但却不是那种空喊口号、不顾现实的知识分子。他虽然在苏联留学了三年,但没有盲目追随苏联的做法。这是非常难得的品质。1936年初,甘泗淇担任红二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当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四领导张某试图拉拢红二方面军的人,但甘泗淇坚决抵制这一行为。他积极与干部们对话,让大家坚守立场,他没收并销毁了张某发放的小册子。他还积极向红四方面军干部们进行思想工作,让他们看清了张某的真面目。后来,抗日战争爆发,甘泗淇担任120师政治部副主任,与贺龙一起开辟晋绥抗日根据地。整个抗战期间,甘泗淇与贺龙并肩作战,即使是解放战争初期也是如此。直到1947年国军胡宗南部重点进攻陕北,甘泗淇才转入*部队,成为西北*军政治部主任。
当时,西北*军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经济、物资等方面都很差,而且要以几万人对抗胡宗南的20多万精锐部队,一线战士们或多或少都有些不满。甘泗淇敏锐地察觉到了问题,并总结了一些经验,推广了以“诉苦”和“三查”为主的新式整军运动,很好地解决了部队士气问题。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彭老总非常欣赏甘泗淇,任命他为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从1934年开始跟随贺龙战斗,到1947年有13年的时间,与彭老总一起战斗的时间是1947年到1953年,总共6年。甘泗淇与两位*的关系都很好,但如果要说亲疏,他与贺龙的关系更亲近一些。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彭老总和贺老总的意见恰好相反。会议还处于小范围讨论阶段时,贺老总就说过目前只是“干劲不足”,并不存在彭老总认为的“头脑发热”。
等到会议规模扩大后,贺老总在诸多将领面前再次强调了这个意见,并直言“彭总信上认为今年不可以继续大跃进,这个看法我也不同意”。贺老总的话影响了很多一野的将领,一野本来就是贺老总的老部队,所以将领们不好意思为彭老总说话。很多人都疑惑,为什么彭老总明明是司令员,一野却没有几个人出来为他辩护。原因就在这里。甘泗淇是一个坚持真理、不盲从的人。他长期负责政治工作,从更长远的角度思考问题,所以他的判断没有被感情因素影响。在那个群情激愤的环境下,甘泗淇站出来支持彭老总,认为彭老总的意见是正确的,这是甘泗淇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的结论。可惜的是,他的表态受到了批评,被指责为“右倾”。虽然他没有像其他几人那样被撤职,但他的生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即使遭受不公正,甘泗淇仍然任劳任怨,对工作依然非常尽心尽力。由于过度努力,1964年2月5日,甘泗淇在办公室突发心脏病去世。
这个世界上,敢于坚定一时的人不少,坚定一段时间的人也不少,但一生都能坚定不移的人却非常少见。甘泗淇从红军时期就能经受住压力,几十年的革命后依然敢于逆流而上,这真是非常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