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生态治理理念,关于生态治理的六个坚持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10 06:30:49

10月19日

县委*、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王强

作了题为

《学思践悟新思想 争当绿色发展排头兵》

的专题党课

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小编已为你梳理好

如何贯彻生态治理理念,关于生态治理的六个坚持(1)

如何贯彻生态治理理念,关于生态治理的六个坚持(2)

**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深入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始终把建设美丽宕昌、生态宕昌、绿色宕昌作为重中之重,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推动生产生活方式转型、人居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建设大见成效,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宕昌实践的新篇章。

做深做实林长制,绘就绿色壮美画卷

**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以更实举措、更高标准推行林长制,让宕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色更高、底气更足。

在“护绿”上下功夫。采取“人防 技防”相结合的手段,加大技防投入,严厉打击毁林毁草违法犯罪行为;要充分发挥护林员、护草员作用,打击曝光一批林地违规用火的人和事,形成震慑效应。

在“增绿”上下功夫。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厚植宕昌绿色打造的基础;要持续巩固生态长廊建设成效,织密村庄绿化网,改善乡村整体环境。

在“用绿”上下功夫。扎实推进陇南市经济林特色产业倍增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不断推动花椒、核桃、油橄榄等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林果产业提质增效。

在“活绿”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提升林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农村林业发展水平;谋划实施好林业碳汇交易项目,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

深入推行河长制,描绘幸福河湖美丽图景

**指出,要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追根溯源、系统治疗,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坚决扛牢治水兴水责任,坚定不移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建设山川秀美新甘肃贡献宕昌力量。

做好“净水”文章。持续在提高河湖管理保护的质量水平,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持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果,稳步推进城区和景区污水管网延伸,谋划实施中心乡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纵深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宕昌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做好“活水”文章。充分运用智慧水务岷江流域远程监控管理平台,严厉打击妨碍行洪安全、破坏水工程、非法取水、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等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全面保障和补充河道生态用水;要加快缸沟水源地项目建设和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建设进度,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做好“节水”文章。深入开展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行动,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强水资源供、用、耗、排等各环节监管,细化落实乡村两级水资源管护责任,以强有力制度牵引和倒逼用水方式转变。

做好“美水”文章。全面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四乱”突出问题,重点抓好河湖保护各类督查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力巩固岷江水二十年来首次清澈的成果,高标准推进岷江生态修复及步道提升工程,谋划实施好岷江、良恭贺流域水生态治理工程,着力打造地方味浓郁、层次感鲜明的水蓝岸绿一体景观。

做好“安水”文章。继续抓好长江十年禁渔措施落实,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力以赴保河湖安澜、保群众安全;认真落实河湖长制,严格督察考核,强化各方监督,努力把全域水环境守护好、建设好。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宕昌转型发展

**强调,你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要把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坚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执法监管和保护修复,严控城镇开发边界,完善全域覆盖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明底线”“划边框”。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千方百计加快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建设进度,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项目盲目上马;学习借鉴金徽矿业公司绿色矿山建设经验,全面推广河道采砂统一经营管理的循环发展模式,加快矿业绿色转型升级;深入开展找矿行动,盘活矿产资源资产,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道路。

拓宽“两山”转换路径。积极研发中药材传统康养产品和艾草系列新兴康养产品,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丰富旅游业态,拓展吃住行、游购娱,延长康养业态链条,拓宽生态价值转化渠道,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端上“金饭碗”。

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大力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让绿色出行、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垃圾随手捡等成为一种习惯;持续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广泛动员园区、企业、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加强风险领域管控,守牢生态安全底线

**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应当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寻求永续发展之路。要站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子孙后代留下山青水秀的生态空间。

加强生态修复。强化生态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加强生态状况监测评估,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督查执法,决不允许以生态建设之名行破坏生态之实;紧盯威胁城镇、景区和人口聚集区等生态敏感区灾害隐患点,分轻重缓急开展工程治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坚决清理河道和行洪道障碍物,不断提高治理效能和预防水平。

维护生态安全。健全生态安全政策体系和应对管理体系,提升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强化尾矿库、重金属等重点领域环境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及时妥善科学处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完善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让保护修复者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者付出相应代价。

强化源头治理。持续抓好燃煤锅炉、工业排污治理,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恶臭等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强化污染风险管控,深入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加强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全链条治理塑料污染,统筹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定不移建设美丽乡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