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质量分析逻辑思路,资产质量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10 16:32:59

商业诞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价值最大化,促使商业不断发展的是人们对利润的不懈追求。从古至今的经济发展中,人们也一直在创造和更新着相应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而财务管理就是用数学的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量化的过程。在五花八门的财务指标背后蕴藏着深刻的商业活动规律,只有了解它你才有可能掌握解开经营问题的钥匙。

每个行业都会有一整套的指标,

资产质量分析逻辑思路,资产质量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1)

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打开一家金融企业财报,诸如不良率、净利差、净息差等数据扑面而来,可能很多人凭感觉模糊的知晓指标增减变动所代表的优劣变化,但并不了解这些指标背后所代表的经营层面的意义。我们试着拿一些指标分析看看是它们如何评价公司经营的。

指标一: 资本充足率

对一家金融机构来说,规模往往是第一指标,其重要性远高于盈利性指标。因为一家金融机构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它控制资源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规模越大的金融机构在其利润端的“规模优势”也就越大。所谓“规模优势”就是金融机构在增加业务量的同时,只产生很低或不产生额外成本,大部分新增的收入都可以直接转化成利润。基于种种的考量,金融机构对规模有一种几乎病态的追求,为了控制这种经营上的冲动,就需要一个指标去衡量和控制它。

我们通常用资产负债率来衡量一家企业的负债和杠杆水平,比值越大说明企业风险越大、偿债能力越弱。而对于金融企业,我们用资本充足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公司的杠杆水平,目的就是为了监测金融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资本-资本扣除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操作风险资本 市场风险资本)*12.5】

上述公式中最关键的是对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计量,风险加权资产为对应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乘以相应风险权重系数求和所得到的带有风险的资产额。

风险权重系数是监管部门基于风险管理、经营范围控制等角度的考量进行设置。比如为了防止金融机构凭借其资金优势进行无序的资本扩张,成为银行业的托拉斯,监管机构对金融企业所持有的股权按照对象的不同设置了250%、400%、1250%三种不同的风险权重系数,假设金融机构主动持有一家制造业的股权3000万元,监管要求这部分资产形成的信用风险资产计量为3000万元*1250%=3.75亿元,导致分母成倍增加计量、资本充足率快速下降,这将极大的制约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规模。又比如监管鼓励对个人的贷款,对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个人其他贷款的风险权重系数分别为50%和75%,均低于对一般企事业单位贷款100%的风险权重系数,金融企业为了可以提高信贷上限会倾向风险权重系数低的资产类别和客户群。

那信贷规模上限和资本充足率之间大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呢?

譬如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过渡期的相关规定,金融租赁行业参照执行最低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为10.5%。一个净资产25亿元、贷款资产100亿元的金融租赁公司,其资本净额大致在26亿元左右,上下浮动约1亿元,假设投放贷款的对象均为一般企事业单位,按照10.5%的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预计贷款规模的上限在26亿元*9.5倍=247亿元左右,理论上当贷款规模达到200亿元时就需要考虑增资或控制放款规模。如果不增资,金融机构就只能通过积累经营利润来增加资本净额,从而达到增加贷款规模上限的目的。

指标二: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

关注股市的人可能会了解,A股市场上有一类蓝筹股股价常年低于每股净资产,这一类股票就是银行股。以工商银行为例,其每股净资产高达8.5元,但股价仅有4.5元,市净率低至0.52,换句话说你只需要花一半的价格就可以买下全部的工商银行的账面资产。在价值投资盛行的今天,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当然国外也有类似的现象,只不过折让的比例没有这么大。

为什么这么好的投资标的,大家却视而不见,难道是大家都不会算账,有便宜不占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原因除了银行业的预期想象空间不足外,最主要的是银行业对不良资产的披露和计量是否公允一直以来都是被高度怀疑的,那么金融行业究竟是如何计量不良资产及其拨备的?

说到不良资产,就必须先提五级资产分类制度,这个制度将公司的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其中后三类合计为不良资产。即将于2023年7月1日执行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的规定,金融资产逾期后至少划为关注类,逾期90天以上、逾期270天以上应至少分别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划为损失类。

可以说如何执行不良资产划分的标准,就是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控制中头等重要的事情。为了控制账面的不良资产率,金融企业往往出现*、以贷收贷、不洁净转让不良资产、违反五级资产分类规定等种种掩盖不良资产的行为,这也是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严格明确不良资产分类标准及执行的根本原因。

拨备是对金融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基于减值迹象及判断等因素对账面资产计提的用于未来弥补亏损的准备。这种准备的计提会减少利润和净资产,计提的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财务报表的表现。

监管对拨备计提设定了两个下限,拨备覆盖率150%和贷款拨备率2.5%,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质量分析逻辑思路,资产质量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2)

目前金融业基本均执行了新金融工具准则,按照准则要求将信用资产按照信用风险的变化分为三个不同阶段的资产,第一阶段类似五级资产中的正常类,第二阶段类似五级资产分类中的关注类,第三类类似五级资产分类中的不良资产。通过准则中的预期信用风险损失模型,计算出应计提的拨备金额。这种方法相对于按照五级资产分类进行的标准计提法更加强调金融机构对历史业务和自身数据的管理和分析,同时专业判断的比重也得到了加强。

拨备覆盖率衡量的基础是不良资产的认定而不是拨备的计提,不良资产认定标准和执行的差异会导致不同金融机构间不可比。比如两家不同金融机构的拨备余额是一样的,但拨备覆盖率有高有低,我们不能直接评价覆盖覆盖率高的金融机构更谨慎,也有可能是这家金融机构在不良资产认定上不够谨慎、账面认定的不良资产过低造成的。再比如两家不同金融机构的拨备余额和拨备覆盖率均相同,你也不能得出两家金融机构的准备计提充足程度是相同的结论,因为有可能前一家金融机构中正常资产中关注类占比大,不良资产中损失类占比大,那么前一家金融机构的拨备计提就远不如后一家金融机构充足。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拨备覆盖率很难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比较。

贷款拨备率衡量的基础是拨备的计提,由于对贷款的认定标准和统计是一致的,故贷款拨备率的衡量可比价值更高。但该指标也依然存在拨备覆盖率指标类似的问题,比如两家贷款拨备率相同的金融机构,如果不良资产率不一样的话,显然拨备计提的充足程度也是存在极大差异的。

故以上两个指标通常多和不良贷款率指标结合来评价整体的不良资产计量情况。

指标三:净利差

净利差是存贷款类金融机构特有的衡量盈利能力的指标,通过这个指标可以直观的看到金融机构资产端和负债端的价格差。

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净利差=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

资产质量分析逻辑思路,资产质量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3)

根据公式,我们可以看到,首先这是个期间指标,这个期间可以是月、季、年,通常来说我们一般按年来计算,所以按月或按季计算的结果需要经过年化处理;其次这个指标衡量的是这个期间内所有生息资产和所有计息负债之间的利率差额,“所有”这个概念指的是既包括这个期间开始之前的存量资产和负债,也包括这个期间内新增的资产和负债。

以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为例,年初存量生息资产的余额为10亿元,收益率为7%,当年的年末投放了10亿元、收益率为10%的生息资产,但当年平均生息资产的收益率也只会比7%稍高一些,主要原因是10亿元投放的时间太晚,在当年生息的有效时间很短,即使是投放的金额再大、收益率再高,对当年平均收益率的贡献也很小。

根据分析,在期初存量资产规模的收益率基础之上,平均资产收益率受到当年投放生息资产的时间、规模和收益率三个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负债端成本率,与资产端收益率的影响因素类似,甚至由于金融租赁行业负债端的久期普遍短于一年甚至低至半年,所以平均计息负债成本率这个指标对当年的新增融入的敏感度要远高于平均生息资产收益率对新增投放的敏感度。

综上所述,如果一家金融机构在经营策略和业务方向上没有太大变化的话,想要提高净利差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降低当年融入资金的成本。

指标四:净息差

在金融机构的报告中,净息差往往是和净利差指标一同披露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利息净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资产质量分析逻辑思路,资产质量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