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封建时期什么经济占主导,西欧封建经济的特征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16 19:33:07

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1)实质是奴隶制民主,维护奴隶制的统治。

(2)民主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奴隶和外邦人民主遥不可及。

(3)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社会腐败和动乱的根源。

2.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不同

(1)统治方式:秦汉帝国依靠郡县制保持了地方政治的稳定性;罗马帝国以宗主国地位统治,依赖戍军。

(2)统治思想:秦汉帝国在法家和儒家思想下能够维持延续统一的国土和相似的思想理念的传承;罗马帝国信奉基督教,虽有普世理念,但有强烈的排他性,最终导致帝国的分裂。

3.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1)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与破坏;

(2)扩张了农耕文明区,农耕文明逐渐连成一片,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3)文明得到传承与发展,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融、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4.中世纪:欧洲历史三大传统划分(古典时代、中世纪、近现代)的一个中间时期。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终于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最终融入文艺复兴运动和大航海时代(新航路开辟)中。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之为欧洲封建社会。

5.封君封臣制度的特点:

(1)以封土为纽带; (2)等级森严,层层隶属; (3)注重契约与仪式;

(4)双向权力和义务; (5)层级间相对独立等。

6.封建庄园的性质与影响

(1)性质: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也是军事防御实体。

(2)影响:庄园经济的出现反映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是造成地方割据的经济根源。

7.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二元化格局

中古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教权高于王权,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形成了教会和世俗政权并立的格局。

8.西亚两大帝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

(1)所处的时代不同:阿拉伯帝国兴起时,世界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欧洲正处于封建制度形成时期,帝国的兴起与时代发展一致;奥斯曼帝国扩张之时,西欧的商品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处于世界市场形成前夕,帝国的扩张以及对东西贸易的阻挠,实际上是逆潮流而动的。

(2)主观上,阿拉伯民族由于其生产方式(如经商和运输)等原因,比较开放,善于学习先进的东西;奥斯曼帝国则不同。

9.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日本的大化年间和朝鲜的新罗、高丽王朝均仿效唐朝制度、文化进行了改革,至今唐朝的服饰、建筑、文字、儒学、佛教等文化对其仍有深刻影响。此外,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也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它们与中国大陆共同形成了当时世界领先的中华文化圈。

10.古代美洲文明的主要特征

(1)文明发展的孤立性突出,地域性特征明显,独立发展。

(2)文明的发祥地大多起源于高原峡谷盆地一带,印第安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就。

(3)从农业文明发展的角度来说,创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

11.印第安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

(1)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2)自然灾害、疾病瘟疫;

(3)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4)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流。

12.地理和历史环境——古代文明多元发展格局产生的条件

(1)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深受尼罗河泛滥的影响,较早出现了统一的专制主义集权国家。

(2)两河流域经常遭到周边部落入侵,一方面造成文明的兴衰更替,另一方面不断给两河流域带来新的活力,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建立的政权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者最初都是入侵者。

(3)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的环境与铁器时代生产力的结合,造就了古代希腊独特的城邦制度。城邦以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为特征,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城邦民主的典范。

(4)古代南亚文明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恒河流域的开发,文明中心逐渐转移到今天的印度北部。

(5)罗马崛起于意大利半岛,在充分汲取周边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了对地中海地区的征服和统一。

13.古代世界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

(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

(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

(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

(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速,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

14.中古后期西欧社会的发展与变化

(1)政治:地方分裂割据势力和教会势力削弱,以君主为代表的中央权力增强。如社会结构由封建等级制时的分散与混乱,趋向等级君主制,王权加强,近代议会起源,社会趋于稳定。

(2)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经济发展。庄园经济趋向解体,农奴地位改善;城市获得自治权,市民阶层涌现,商贸的繁荣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创造条件。

(3)文化:教会所控制的思想文化由绝对权威开始走向衰弱,世俗文化教育发展,新的思想开始萌发,现代自由法治精神萌生。

15.对比认识中古时期中西方的封建社会

(1)时间上:中国封建社会始于公元前221年秦朝的统一,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封建社会开始于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约到1453年拜占庭帝国的灭亡结束。

(2)形成背景上: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则是古希腊罗马文明、日耳曼人入侵和基督教影响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3)政治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西欧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

(4)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实行封建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地主与农民是两大对立阶级;西欧封建社会则以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为显著特征,领主与农奴之间矛盾尖锐。

(5)城市发展上: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起源早,类型多,无自治权,其发展受封建制度的压制;西欧封建社会的城市起步晚,但发展迅速,有着相当的自治权和独立性。

(6)思想文化上:中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长期垄断文化教育。

16.中古西欧社会的多元面貌

(1)多元化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天主教会、世俗王权、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天主教神学、日耳曼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与人文精神共处。

(2)封君封臣和封土的体制:封土制和封君封臣制相辅相成,以封土为纽带,封君封臣通过仪式性的缔结方式建立契约关系,领主不能强加给封臣某种义务,封臣要承担效忠领主等义务。

(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领主为中心,形成相对独立的政治集团,领主在庄园中行使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是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城市建立在商业贸易的交结点上,封建关系脆弱。自治城市维护市民生活与商业贸易,为市民文化的生长提供土壤。

(5)宗教的禁欲主义与世俗的贵族文化并存:宗教文化宣扬对上帝、神权的敬畏,通过禁欲控制人们精神与生活;贵族宣扬以忠诚为核心的骑士精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