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在经济领域上没有任何建树,那么,一定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及军事命脉。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也是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渐呈现各种类型的发展。
那么,本篇文章,就为大家深度解读一下,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几种模式,也因为这些模式,古代商人的地位一直是定位社会底层,同时也深刻阐述古代商人被世人鄙弃的原因。
社会经济模式一:奴隶经济奴隶经济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并不只存在于奴隶社会),从夏、商、周时期,奴隶制就已经盛行。不过,这些时代奴隶,还是都是贵族诸侯专属的经济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奴隶制度开始成为了商人敛财的一张好牌。
古代商人,很早就有赚“人”的钱;当然了,这不是说卖“人”,而是通过一些手段让许多人牟足劲了为自己干活,进而赚取大量的财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雇佣农奴给种植田亩。
一些商人会通过“低卖”的方式或者是“强取豪夺”的方式,购进大量的田地。而古代王朝,基本上商人有钱后都会置办大量的田亩来扩充自己实力。因此,商人地主之间的攀比,最早都是比较谁拥有的田亩多?谁拥有的雇农多。
大家看得没错,雇农就是最早的奴隶经济。虽然说,雇农在身份上并不算是奴隶,但是,在古代中国,一些商人通过签订“卖身契”的方式,强迫他们为自己种田,而给予的支出就是一笔钱(仅够勉强维持生活的),换句话说,商人地主通过钱直接购买一个人为自己干活。
这种情况在中国历代王朝都极为常见,而王朝的统治者,对于这种“卖身”一般的雇佣制度,也是没有什么理由去干涉,毕竟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政府总不能偏袒某一方,因为双方是进行利益交换。
雇农们通过贩卖“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提前支取一大笔钱,而地主们只是花费一些钱从而得到雇农为自己创造价值,这是常见的雇佣奴隶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也是比较隐形的,你不能说,它是奴隶经济,但是它实际运转的“卖身”,其实就是奴隶经济。
奴隶经济的第二种方式,买卖人口古代王朝常常有犯事的一些人,遭到官府抄家,而这些犯人一般就是会被发配边远地区。可能,大家认为发配边境就是流放到那里干活,其实不是。这些犯人到了边境,一般都会象征性地干一段时间活,然后被当地的官员给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