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18 02:04:42

从1635年英国商人冒险家第一次到达中国海域从而揭开中英贸易大幕算起,到19世纪初期,英国同中国之间的贸易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一般来说,贸易双方追求的是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保证都能挣到钱。但是在当时的对外贸易中,中国则完全掌握了贸易的主动权,贸易顺差极大,出口多而进口极少,所以英国商人的意见极大。

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1)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与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小农经济有关。对于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习惯于勤劳节俭的生活,对生活的品质要求不高,自给自足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就行。此外,以农业为主的社会,老百姓相对也并不富裕,消费能力不足。英国此时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输入中国的主要是一些工业制成品,如毛织品、纺织品、玻璃、金属制品等,这些在中国市场基本没有需求。钟表类、鼻烟等产品相对受欢迎一点,但这只有中国少数上层社会的人物才能消费得起,所以销量也并不大。

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2)

此外,这种不平等的贸易关系还与清朝当局严苛的海禁政策有关。海禁并不是清朝的原创,早在明初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严防海盗和倭寇的滋扰,就下令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永乐年间海禁稍有松弛,也有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但是开放的只是朝贡贸易,私人贸易依然禁止。此后尽管执行上时紧时松,但是实施海禁的大方向没有改变,一直持续到明末清初。

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3)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平定台湾,于次年(1684年)解除海禁,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省分别设置了四个海关,分布于云台山(连云港)、宁波、厦门、广州,形成了四个口岸通商的局面。也就是说,其实在清初中国的国门没有完全关闭,中外之间通过贸易维持着一定的往来。但是清朝同明朝一样,根本上也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此时也没有对商业征税的传统,只征收一些过路关税,清政府还看不到商业巨大的利润空间。再加上洋人多了后纠纷和摩擦也就多了,管理起来也很麻烦。总之,一系列因素导致清初较为开放的通商政策逐渐收紧,四口通商中的其它三个口岸也逐渐废弃,最终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宣布关闭其它贸易口岸,确立广州一口贸易政策,所有外商贸易仅能在广州一地进行。

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4)

除了对外商贸易地点进行限制外,对外商的管理也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清朝当局对商业根本不重视,管理上也就很散漫,甚至直接做起了甩手掌柜,“以官制商,以商制夷”,实行公行制度。所谓公行制度,就是指定一些中国商人(总数没超过26家)作为外国人在华贸易的中间人,所有外商在华活动,如居住生活、商品采购、贸易结算、征收关税等都是由中国商人来打点。当局对外商的生活、娱乐、商务活动等也都进行了诸般限制,如规定每年五月到十月才能到广州贸易,贸易期间只能住在商馆之内,每月只有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三天时间准许到公园游玩,不准直接见中国官员,有事必须写呈文由公行代转等。这些还算是比较正常的限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无厘头的规定,如不准洋商雇佣中国仆妇、不准携带老婆进城、不准坐轿等。对外商的限制多了,主管海关的中国官员也就轻松多了,只要管好少数公行的商人就行,到点收一收银子,也不怕公行耍滑头贪污了去,因为他们随时可以想出很多理由对他们勒索。所以一环吃一环,公行商人对外商也是如此,除了正常监督管理外,也是勒索甚紧。如吕思勉在《中国近代史》中所记:“外货估价之权全在公行。公行之估价也,合税项,规费,礼物等并计之。价既定,乃抽取若干以为行用。初,银每两抽三分,后军需出其中,贡项出其中,各商摊还洋债亦出其中,于是有内用外用之名,有十倍二十倍于初者,而官吏额外之需索,尚不在内”。由此我们大概可以理解外商尤其是英国人为什么不远万里遣使访华,以求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了,因为在一个不重视商业的政府管理之下,生意太难做了!

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5)

与之相反,中国的商品对于洋人来说一直都是紧俏货。洋人除了钟爱中国的瓷器、丝绸等传统国货之外,到了十七世纪中后期又爱上了中国的茶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据庄国土在《18世纪中国与西欧的茶叶贸易》一文中估计,“在整个十八世纪(远东)输西欧茶叶应值1.8亿两白银”。洋人为什么喜欢喝中国的茶叶呢?在当时的中国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说洋人喜欢吃奶酪、牛肉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吃下后经常胶结在肚子里,必须吃大黄和大量饮茶才能消化,如不然就会肠胃淤塞、大便不通而胀死。这种说法不是民间的道听途说,林则徐在与洋人真正打交道之前,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的。从今天看来,这当然是愚不可及的说法。英国人对茶叶的需求增长迅速,主要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改变有关。茶叶一开始进入英国是作为贵族的专供品,一般的老百姓是消费不起的。后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准普遍有所提高,以前只属于上层社会的一些饮食习惯逐渐在普通民众中流行开来,其中就包括早上喝牛奶红茶以及喝下午茶的习惯。也就是说,英国人一天中至少喝两顿茶,这就让茶叶尤其是中国的红茶需求大增。

19世纪中英贸易路线是怎样的,19世纪英国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6)

茶叶在中英贸易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英国人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白银来中国购买茶叶,导致从其它殖民地掠夺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长期的贸易不平衡对于英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以商业立国,大量的货币流失后果很严重。这当然不是英国人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是他们也很苦恼:官方沟通渠道不通,民间贸易又入不敷出,必须另辟蹊径打破这种两难的局面。这个时候,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了英国人的视野,这就是鸦片。

(未完待续......)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