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德国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垃圾处理产业体系,从业人员超过25万,涵盖工程师、工人、公务员等不同职业。每年营业额高达500亿欧元,约占全国经济产出的1.5%。
日本
另一个世界公认垃圾分类做的很好的国家,日本。
日本是全世界垃圾分类最严格并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在日本,塑料垃圾中 60% 得到循环再利用。
垃圾分类的方法和理念在日本是伴随着幼儿园教育开始的。
日本的生活垃圾分类非常具体。日本每个地方对于垃圾收集规定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比较宽松,只要分7、8类。而有的地方则要分20多类。
依据常见的垃圾分类方法大致分为:
1、可燃垃圾:厨房垃圾、不能再生的纸类、木屑等
2、塑料瓶类 :饮料、酒类、酱油等塑料瓶等
3、可回收塑料:商品的容器或包装袋等
4、其他塑料 :容器、包装以外的塑料等
5、不可燃垃圾 :陶瓷类、小型电器、灯泡保温瓶等玻璃制品 等
6、 资源垃圾:纸类(报纸、宣传单、杂志、包装纸盒、信纸等) 布类(旧衣服、窗帘等) 金属类(锅、平底锅、金属制罐子、空罐子(喷雾器的管子必须用尽),玻璃类(酒类、醋、酱油瓶、威士忌酒瓶、玻璃杯、啤酒瓶、玻璃渣等)
7、有害垃圾 :荧光棒、干电池、体温计等
8、大型垃圾:家电回收法规定范围内的电器等
分类之后的垃圾,必须规规矩矩地封装在相应的垃圾袋中。日本很多地区对于哪一类垃圾用什么样的垃圾袋都有严格的规定。垃圾袋是需要根据种类和尺寸在便利店进行单独购买的。
而垃圾投放时间也有着严格的规定:比如在京都的中野区,大方面可分为可燃垃圾,星期一、四早上8点前扔;不可燃垃圾,星期六早上8点前扔;报刊书籍纸箱、瓶瓶罐罐类星期四早上八点半前扔;陶器金属玻璃类的,第一、三周的星期二早上8点前扔。
日本的垃圾分类也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为了促进垃圾分类,除了将繁琐的流程视为公民道德的判断标准之一,最重要的是日本关于垃圾分类的法律条文之多,量刑之重,堪称世界之最。和垃圾分类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废弃物处理法》,《关于包装容器分类回收与促进再商品化的法律》,《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汽车再循环法》等等。
瑞典
瑞典之前面临过与中国相同的状况。
曾经的瑞典,也是大街小巷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后来,政府下定决心治理环境,垃圾分类成为首要议题。而在瑞典整整一代人的努力下,目前,瑞典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垃圾分类利用率走在前端的国家。
1994年,瑞典政府率先提出了“生产者责任制”,即法律规定生产者应在其产品上详细说明产品被消费后的回收方式,消费者则有义务按照此说明对废弃产品进行分类,并送到指定的回收处。
分类规则之细令人震惊: 玻璃瓶要分有色和无色的,纸类要分报纸和硬纸盒;瓶子要洗干净,盖子和瓶身要分开;坏了的台灯,也要分成灯泡、金属和塑料……
为了防止市民不愿意配合,瑞典政府还想出了“高招”,重新设计了垃圾容器来提高乱扔垃圾的难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设计成小孔状的,把扔硬纸盒和纸板箱的容器口设计成信封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