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0 06:32:30

蝉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古人认为“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蝉在最后脱壳成虫之前,一直生活在污泥浊水之中,等脱壳化为蝉时,飞到高高的树上,只饮露水,可谓出污泥而不染,故而古人十分推崇。同时,蝉能入土生活,又能出土羽化。汉代以来,皆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

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1)

汉代玉蝉

玉蝉在我国古代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殉葬,称为珍蝉;二是用来佩饰,佩饰又分为佩于腰际的玉蝉,其穿孔在头顶和镶嵌在帽子中间的玉蝉其穿孔在腹部。

01、新石器玉蝉

玉蝉最早发现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其中以红山文化的玉蝉为最早,良渚文化和石家河文化也有发现,尤其是在石家河文化中,发现的玉蝉数量众多,制作精美。

01-1、红山文化玉蝉

红山文化的蝉一般体形较大,外表呈圆柱形,似乎更像蝉蛹,其雕刻线型简单,用环形圆圈表示目纹,双翼不突出或无翼,头额部仅见乳状圆点,身体一般都有穿孔。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遗址出土的一件玉蝉。玉为黄绿色,外形似蚕蛹。蚕体呈圆柱体,腹部微凹,一端扁平,一端尖圆,侧面穿孔。蚕首有用细阴刻线纹雕琢出的双目,蚕身则用线状阳纹表现体节,纹路清晰,两种纹饰的巧妙组合使玉蚕极富立体感与艺术美感。

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2)

红山文化玉蝉

01-2、良渚文化玉蝉

良渚文化时期玉蝉造型比较写实,眼睛、两翼都清晰可辨,线条流畅,背面平整,有切割痕迹,并有穿孔。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长2.2厘米的片状玉蝉,黄玉质,以凹凸的弧线刻划出眼、翅,线条流畅,对称和谐,在背面有切割痕,还钻有一个对穿的小孔。新石器时代的玉蝉正面呈椭圆形,腹面有穿孔,并夸张其眼部。

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3)

良渚文化玉蝉

02、商代玉蝉

商代玉蝉是玉蝉雕刻发展的重要阶段,形体一般较小,只有一寸左右,以片状居多,身体呈长条形或长方形,纹饰多为阴刻线,直线多于弧线;头部大多呈圆弧形,蝉眼在头部的两侧,穿孔多为通天穿。具体而言,商代玉蝉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纹饰方面,有繁简两种,繁者较为少见,其眼、翅、尾及背脊都雕琢精细;简者较为多见,只刻划蝉形的大轮廓,五官及羽翅大多忽略。

[2]、在雕琢技法方面,以阴刻线为主,直线多于弧线。线条是用工具反复琢磨出来的,用力之处或起点的地方都可以看出痕迹,收刀的尽头显出尖锋。弧线是经过两三次加工形成的,因此也能看到两三次加工的痕迹。

[3]、玉蝉的眼睛布局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头形内部的两侧,一是在凸出头部分边线的两侧。其眼形也有两种雕法,一种是平雕圆眼,即只用阴线刻划,一种是“浅浮雕圆眼”,即先用阴线刻划,再减低以凸出眼部。

[4]、蝉嘴多数是尖嘴,也有圆形和扁平形。

[5]、蝉翼明显,线条清晰,背部有三至四条直线或弧线将头部和双翼分开。

历代玉蝉的鉴定特征,红山玉蝉的真假鉴定(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