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怎样处理发亮,柳木怎样处理才能变得更坚硬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2 01:13:08

柳木怎样处理发亮,柳木怎样处理才能变得更坚硬(1)

顾博士讲传统古琴斫制技艺G156:古琴的传统髹漆技艺研究之七

小编所撰原文,发表于《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8 退光出光

古琴髹漆出光的方法,一般是先退光然后再出光,也有退光、出光一次完成的,退光、出光的操作方法有多种。

退光出光的方法。一般是退光前先用较粗的磨石加水轻轻磨去漆面上的小漆点(蓓蕾),然后用软布、帛等柔软材料或手掌,蘸木炭末等退光磨料在琴面上来回揩擦直至琴面光莹,此为退光;退光后,用水洗拭漆面,再用手或软布等少点些油继续揩擦,直至擦出内蕴之精光,此为出光。《琴苑要录·琴书》:“用退光,先于窨中取琴出,看如见可退,即用黄腻石绕水,轻手磨去琴瑟(上)蓓蕾,然后用细熟布帛蘸药末,以平(手)来去揩擦,侯见光莹即住”,“后用净水洗拭令干,以手少点些油,揩其光黑转更莹澈。此为出光法也”。《太古遗音》提到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和《琴苑要录·琴书》类似;第二种,“以手点油,遍涂琴上,却糁炭末以手掌或软布揩擦,侯光彩即止,以皂角楺水洗拭,令干,再用手揩擦”;第三种,将磨料“以水调,涂琴上,用手力磨,去其翳,自然光焰发也”。《僧居月琴制》:“用光后,以柳木或杉木炭退之,初退之殊未似,以手极力揩擦,光黑乃发”。

除了将退光和出光两个步骤明显分开进行之外,文献中还记载有将退光和出光合在一起的方法:《太古遗音》的第三种退光出光法;《杨祖云琴制》:“先用牛骨烧灰,捣为细末,筛过。次用十分好生漆,使棉滤去其渣,交合骨灰,微微薄上琴身,候干。次日以细嫩石磨之,取其平博为度。再上生漆糙一次,候干,再用细嫩石磨平。再上光漆两次,磨平,却使光漆一次,候干,以旧绢揩拭,取其自然,光如镜照人面矣”;《与古斋琴谱》:“琴于周体俱制尽善,工无复加,然后退光。所谓退光者,非徒以光漆刷上,侯干而有光亮已也。乃于干透后,用飞过砖灰或磁灰,以老羊皮蘸芝麻油沾灰,按光擦之。初令去其外面浮光,再则推出内蕴之精光也,以愈推愈妙(推即擦也,用力遒劲停匀是也),致令须眉可鉴。惟砖磁灰中与所擦之羊皮二者不可稍沾微细砂粒,一有,擦成划痕,切宜慎之。指甲划着,亦致痕路,推擦时须去指甲为妙”。

另外,根据文献记载的光漆制备方法中有不适合退光的含油光漆推断,琴面除了退光出光方法之外应该还有不用退光而直接出光的作法。

在唐代以前漆面出光基本上是用揩光法,揩光法是用亮度较高的有油光漆,髹涂后不用揩擦直接出光,揩光的漆光发亮但较浮;唐代出现了退光法,推掉漆面的浮光展现光漆的朴雅美,但较暗;后来在退光的基础上又创造出出光法,漆光古朴光亮;元明时期,在退光出光的基础上创造了推光法,即在退光面上反复擦揩,擦揩后马上薄揩一层好生漆,候干后再继续揩擦,如此三次以上,最后推出内蕴之精光,漆光深沉而光亮[23]

磨料制备。退光磨料多用水杨木、柳木等罨煞后的炭末。《琴苑要录·琴书》:“以水杨木皮不拘多少,烧为浮灰,入瓶器罨*,勿令成灰,捣罗为末,细为妙。此为退光条”;《太古遗音》的三种退光方法分别用了三种磨料:一“水杨木烧为桴炭,入瓶中罨煞捣为末,罗过”,二“垂柳木断如鸡子大,湿烧旋取桴炭罨煞,次用砂杉木准前烧桴炭,等分为末”,三“皂角刺炭、桑木炭、清石末各等分”;《与古斋琴谱》用极细的砖灰或瓷灰作为退光磨料。

柳木怎样处理发亮,柳木怎样处理才能变得更坚硬(2)

9 结语

传统的古琴髹漆技艺在唐宋时期已经基本定型,后世大多沿用、较少创新或改变。髹漆工序一般为合琴、修整琴面、布漆、涂抹灰胎、髹涂糙漆、上光漆、退光出光等七个步骤,合琴强调粘合缝密实,修整琴面强调平整,是否裹布要视需要而定,灰胎涂抹要先粗后细、多遍涂抹、厚薄均匀,灰胎厚度要根据材料和需要确定,糙漆和光漆要多遍慢涂,退光出光要多遍推磨,各道工序都要确保琴体坚固、耐磨和琴面平直无筅病。粘合剂多用生漆加胶水、牛胫骨灰配制,灰料以鹿角灰为最好,裹布多用葛布或麻布,糙漆多用生漆,光漆用煎制熟漆、并可根据需要添加相应的辅助材料,磨料根据不同需要用磨石、砖瓦或木炭等。漆色多素雅单一,以黑色为多,也可根据琴式以朱红色、栗壳色和黑色三色调配,底漆可根据需要着色,黑色着色剂多用铁锈水或墨烟等,朱红色着色剂多用银朱。

柳木怎样处理发亮,柳木怎样处理才能变得更坚硬(3)

参考文献

[1]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古琴研究会.中国古琴珍萃[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8.10.

[2]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总编辑部等.中国音乐文物大系[M].

[3] 郑珉中.故宫古琴图典[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08.

[4]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古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文物选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09.

[5] 石超.浙江省博物馆藏琴[J].乐器.2011 (2)、(3)、(4).

[6] (北宋)琴苑要录·琴书[M]//中国古代音乐文献集成 第2集 第11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01:64-76.

[7] (南宋)田芝翁.太古遗音[M]//琴曲集成 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12:35-94.

[8] (南宋)杨祖云.杨祖云琴制[M]//永乐琴书集成 第4卷 第17-20. 新文丰出版社,1983:329-349

[9] (清)孔兴诱.琴苑心传全编[M]//琴曲集成 第11册.北京:中华书局,1992.6:247-253.

[10] (清)祝凤喈.与古斋琴谱[M]//续修四库全书 1095 子部·艺术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561-584.

[11] 王世襄着.髹饰录解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7:132-142.

[12] (明)刘珠.丝桐篇·内篇[M]//传统的造琴法 第二册.1957.

[13] (南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4] 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21.

[15] 郑珉中.古琴辨伪琐谈[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4).

[16] 郑珉中.古琴辨伪琐谈[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4).

[17] 居月.僧居月琴制[M]//永乐琴书集成 第4卷 第17-20.新文丰出版社,1983:349-364.

[18] 丁承运.中国造琴传统抉微[J].乐器,1981(3).

[19] 郑珉中.论唐琴的特点及其真伪问题[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3).

[20] 郑珉中.两宋古琴浅析[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9(4).

[21] (清)唐铭彝.天闻阁琴谱[M]//琴曲集成 第25册.北京:中华书局,1992.6:99-107.

[22] 何振纪.《髹饰录》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2013.

[23] 何豪亮,陶世智.漆艺髹饰学[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0:8.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