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部队”是日本陆军伙食最好的部队之一,繁殖细菌需要肉类等制作营养液,因此“731部队”除日常生活供给之外,还能以细菌生产的名义分配到大批的肉类。
据中国劳工回忆,一天“731部队”铁路专用线运来6节闷罐车皮,有个中国劳工趁日本监工不在,打开了木箱,撕开防潮纸,发现里面装的是牛肉干。牛肉干煮后的汤汁,就可以当作细菌培养液使用。煮牛肉汤最好用鲜牛肉,但“731部队”需求量大,鲜牛肉供不应求,不得不从外地运来牛肉干补充。
“731部队”下设第1部、第2部、第3部、第4部,第1部、第2部负责细菌研究和实验,第4部负责细菌生产,主要生产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炭疽、赤痢等细菌。第4部实际上就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细菌工厂。
“731部队”经费充裕,第四部网罗了许多细菌专家,拥有培制细菌的专业技术设备,能在几天内生产出大量细菌。第四部有4个专门制造营养液的大锅炉,每个大锅炉容量约为一吨。有2个冷藏室,用来在凝固营养液,每个冷藏室能同时容下100个培养器。有消毒器8具,每个消毒器内可容60个培养器。
生产细菌时,先用锅炉蒸煮营养液。制成的营养液被装进培养器里,再放到消毒器里消毒。消毒后的培养器放进冷藏室冷却,冷却后培养器里的营养液会凝固成胶状体。最后在胶状体营养液上涂抹菌苗,并送到培养室里进行培养。一般24—48时后,便可直接采集包含大量细菌的胶状体。
“731部队”就用这种细菌胶状体计算产能。第四部部长川岛清供认:每月能出产约300公斤鼠疫菌,或500—600公斤炭疽热菌,或800—900公斤伤寒菌、副伤寒菌或痢疾菌,或1000公斤霍乱菌。
作战所需的细菌数量的都是提前预订的。1940年起,随着在中国战场频繁进行细菌战。“731部队”开始大量生产各种细菌。
二“731部队”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是在诺门罕战役。
1939年5月4日,关东军发动诺门罕战役,面对苏军装甲部队损失惨重。关东军为挽回败局决定进行毒气战。
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亲自到石井部队视察。当时石井部队已经具备生产赤痢、伤寒、霍乱、炭疽等细菌的能力,也能生产少量的鼠疫菌。植田谦吉对石井四郎的研究成果很满意,命令石井四郎制定参加诺门罕战争的作战方案。
石井四郎拟订了3个方案:1、向苏军阵地发射装有炭疽的榴弹炮;2、用飞机在诺门罕战场上空投掷石井式土陶细菌炸弹,或者空投被细菌感染的小动物、物件和食品;3、派遣一支敢死队深入哈拉哈河西岸地区,向水源投放细菌。
关东军前线指挥官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认为,采用榴弹炮向苏军阵地发射细菌弹,必然会引起苏军对等反击;用飞机高空投细菌弹,难以命中目标;低空飞行投撒细菌,散布的面积太小,飞机又可能被苏军击落。最后关东军决定派敢死队向哈拉哈河投毒。
7月,“731部队”派出200人,参加诺门罕战争,从中选出22人组成敢死队。7月12日,敢死队员划船潜入哈拉哈河,向河中倾倒了22.5公斤霍乱、伤寒、鼻疽等细菌。战场上日军部队和伪满洲部队接到通知,不能再直接饮用河水,都要使用经过石井滤水器滤过的水,这种滤水器由石井四郎发明,可以过滤水中的细菌。
关东军企图用细菌攻击削弱苏军战斗力,但苏军从后方水源地向前线铺设了专用供水管道,“731部队”在哈拉哈河投毒没有给苏军造成大的伤亡。日军和伪满国军作战时主要靠当地水源,在后方给水不到位的情况下,一些士兵误饮了哈拉哈河的水,而且敢死队员作业匆忙,一些队员也感染了细菌。战后,据日本关东军军医部统计,日军方面患伤寒、赤痢、霍乱等烈性传染病的达1340人。日军最终自己体验了细菌战的恐怖效果。
战后,细菌战的威力得到了日本陆军大本营的认可,石井四郎受到了表彰,“731部队”继续研制细菌武器,并在中国华北、华中、华南等地进行了细菌战。
“731部队”敢死队除了在哈拉哈问抛撒细菌外,还肆意施放细菌,*害平民百姓。敢死队队员鹤田战后回忆说:“向哈拉哈河撒菌那天,我们小分队从将军庙出发,途中,在一户农家休息,谎称是过路的日本人。那家人包了韭菜馅饺子款待我们。临走时,我们趁农户主人不防之机,把随身携带的鼠疫干燥菌偷撒在农房里。当我们完成撒菌任务后,返回这户人家后,发现那家3口人全都死掉了。“
三1940年,日本陷入侵华战争泥淖不能自拔,战争资源日益不足。为了让中国政府屈服,日军确立了“尽全力迅速使重庆政权屈服”“挫其战意,摧毁敌人继续战斗的企图”的作战要领。在这种形势下,日军统帅部决定在浙江发起细菌战。
这一年,“731部队”军费增加到1000万日元,更新添置了生产细菌的各种设备,昼夜生产细菌,为细菌战提供了充足的细菌。
日军在浙江发起细菌战是根据“大陆指”第690号令,以“特种瓦斯试验”的名义实施的。“大陆指”是大本营陆军部下达的作战指示,“大陆指”必须向日本天皇呈文,天皇批准后才可实施。因此,1940年后日军进行的细菌战是经过天皇同意的。
1940年6月,陆军参谋总部制定在浙江省实施细菌战计划,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作为细菌战作战基地,在宁波、衡县等地实施细菌作战。7月25日,关东军总司令梅津命令*铁道部队将“731部队”人员和物资运往华中。8月6日,“731部队”与南京“荣”字第1644部队会和,次日抵达笕桥机场。
9月18日起,日军封闭觅桥机场,专供细菌作战使用,到10月7日止,一共发起了6次细菌攻击。
根据《日军731部队罪恶史》记载,日军用飞机上的投撒器将70公斤伤寒菌和50公斤霍乱菌,散布在宁波一带的居民区、河流和蓄水池中。数日后,又组织了100余名医务、摄影人员去宁波一带撒布细菌的蓄水池、水井等地取样观察,测定细菌武器的效果。
四衢县战略地位重要,被称为浙、闽、赣、皖“四省通衢”,拥有东南各省中最大的飞机场,“731”部队把衢县作为重点攻击目标,1940年10月和1942年4—8月,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细菌战。撒播了大量鼠疫、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等细菌,使衙县成了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区。
1940年10月4日上午6时半,石井四郎下令用鼠疫跳蚤及霍乱菌攻击衢县。“731部队”航空班班长增田美保驾驶飞机从笕桥机场起飞,进入衢县上空,从200米左右的高度向居民聚集区投撒鼠疫跳蚤,及沾有霍乱菌的粟米、大麦、养麦、棉花、纸包、布片、鱼鳞状琼脂片、传单等物品。
1942年4月18日,美军飞机从太平洋航空母舰起飞,轰炸日本的东京、名吉屋等城市。空袭后,美机降落在中国浙江衢县、丽水等机场。东京被炸后日本大本营实施报复,企图破坏浙赣沿线机场。
5月15日,浙赣战役打响,衢县百姓纷纷逃往边远山区和外地避难。到6月7日,坚守衢县的500名国军将士与日军展开巷战和肉搏战,全部壮烈牺牲。
浙赣战役期间,“731部队”两年前投下鼠疫菌仍在流行传播。日军第13军入侵衢县后,进入细菌散布地区,做饭、烧水时使用了附近的水,一些士兵也感染了鼠疫。日军步兵福村繁参加了这次战役,他在回忆录中说:“前进的目的地衢州一带,因鼠疫、霍乱等瘟疫猖獗,我们时而打3种混合预防注射针,时而接种牛痘,差不多所有的士兵都因化脓发高烧……有时还要被‘此处有鼠疫’的标语吓得魂不附体……”
5月30日,陆军参谋总部传达“大陆指”,决定实施浙赣细菌战。随后,“731部队”向南京空运了约140公斤伤寒病菌、霍乱病菌、发疹伤寒病菌。7月,派出120人组成远征队乘火车赶赴衢县。
石井四郎与日军第13军司令官泽田茂等人谋划细菌战。泽田茂等担心细菌攻击使自己部队的士兵受害,他们决定“在因中国居民避难,而无人住的地带撒播细菌,实行地面细菌攻击,在日军撤退后,使返回住地的居民感染。”
8月20日,日军地面部队撤离衢县,“731”部队开始投毒。
“731”部队卫生兵古都良雄参加了这次作战,他供认,远征队把装有伤寒菌、副伤寒菌的玻璃瓶和金属瓶投入农田、水井、沼泽及村民住房里。特制了3000个烧饼,里面注入伤寒菌和副伤寒菌,引诱或强迫战俘营里的战俘食用。以治病为名,给一些伤病战俘吞服菌液,然后把他们释放了,以引起伤寒及副伤寒流行病。日军把细菌注入米饭、蔬菜、水果等各类食品中,迫使战俘食用,或诱使饥饿的百姓吃。许多拒绝食用有毒食品的战俘被日军用铁丝穿过锁骨,拖到附近松树林及防空洞中用汽油而活活烧死,或被拖到附近沙滩上用机枪扫射。
日军还曾制作了三四百块含有细菌的饼干,扔到院墙下面、树木下面及行人休息的地点,使居民误食,造成控病流行。
江山县青湖镇是细菌战重灾区,据幸存者回忆:村里的青壮年人都躲进山林里去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有4个日本兵穿便服,其中还有个日本翻译,挑着两担米果、麦饼发给老人和孩子吃。他们吃后,不少人都死了,特别是孩子。
“731部队”本部建筑群
参考文献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行实录[M]. 中国和平出版社 , 金成民, 2015
日本军细菌战[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金成民, 2008
死亡工厂[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王选等译, 2000
日本侵华与细菌战罪行录[M]. 哈尔滨出版社 , 佟振宇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