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七个层次,善的四种境界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3 20:38:51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经·益·象》

善的七个层次,善的四种境界(1)

德行高尚的人,非常注重自己的成长进步,见到别人的善言善行,就会学习,从中汲取教益,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于此同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就会立即改正,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不让小错变成大错,以免殃及自身,祸及他人。

我们坚信,心存善念的人,天必佑之。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很多人都一直信奉着存善心、行善举,但事实上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善良呢?

我们平时所做的“善举”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善良呢?其实真正的善良分成3个层次,你属于哪一层呢?

善的七个层次,善的四种境界(2)

最底层的善良:让自己“爽”——小善如大恶

有年日本大地震的时候,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在踊跃捐助。

然而在日本非常有名气而且还很有钱的一个人却表现得不那么积极活跃,而这个人就是日本经营之神:稻盛和夫。

为什么稻盛和夫会有如此表现呢?因为他说过这么一句话:“小善如大恶。”

他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是关于“小善造大恶”的。

善的七个层次,善的四种境界(3)

说有位老人,住在湖畔边上。每到冬季,野鹅南飞避寒,会在湖中短暂停留。

有一年,寒流来袭,两只野鹅困在湖中,无处觅食。老人顿生恻隐之心,就每天去喂食。

次年,两只野鹅又回来了,还带了几只朋友。老人继续喂养。

一年又一年,野鹅越来越多,南下避寒不再时尚,聪明的野鹅,都来老人这里,靠老人的善良存活。

可忽然有一年,老人死了。

结果这一年,数百只前来乞食的野鹅,活生生饿死。

那数百只野鹅,就是死在老人的“小善”之下的。

善的冲动往往跟人的能力成一种反比状态,每个人都心存善意,也都渴望在行善之时能够获得感激和关注——这是人的普遍天性。

因此,能力越弱的人,反而越爱幻想自己能够恩惠于他人,故而时常为了让自己“爽”,而做出如养野鹅的老人的那般“善举”来。

善的七个层次,善的四种境界(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