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金融指标1.2.1.2.1 货币政策框架
在整个货币政策体系中,央行一般是先确定自己想要做什么(最终目标),然后考虑自己能够做什么(货币政策工具),最后考虑怎么通过现有的政策工具去实现自己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2.1.2.1.1 货币政策目标操作目标就是央行能够通过现有的货币政策工具直接影响的指标,比如在数量型货币政策下,操作目标一般是基础货币;在价格型货币政策下,操作目标一般是短期利率。
中介目标则是离最终目标更近的一个指标,在数量型货币政策下,中介目标一般是货币供应量,体现为社会融资规模、M2等;在价格型货币政策下,中介目标则往往会是中长期利率,比如贷款利率等。
最终目标一般和经济增长、就业率、通胀水平等经济周期指标密切相关。
1、储备货币(基础货币)
- 储备货币=现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超额存款准备金
2、货币供给
- M0:流动中现金;按月发布;同比增长率。
- M1:狭义货币,M0和企业活期存款之和,其中未包含居民活期;按月发布;同比增长率。
- M2:广义货币,M2为M1加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按月发布;同比增长率。
M1与M2的增速差曾被用来判断实体经济强弱,依据是如果实体经济活动变强,企业活期存款上升会推动M1增速超出M2增速。
3、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1.2.1.2.1.2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按一定比例,将部分资金存在央行。
- 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
- 公开市场操作: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直接增加金融机构可用资金的数量。
- 再贷款/再贴现: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持有的未到期已贴现商业汇票予以贴现。
- 逆回购:逆回购指央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借出资金,并约定好日期将有价证券卖回给交易商的操作,期限一般是7、14、28天。(短期)
- 中期借贷便利(MLF)和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向市场投放中长期资金,期限一般是3-12个月,MLF利率也逐渐成为了中长期政策利率。(中长期)
- 常备借贷便利(SLF):满足金融机构1-3个月的资金需求。
- 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政策。
-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LPR利率以MLF利率为基础,通过加点得到;按月发布;同比增长率。
在MLF利率—LPR利率—企业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下,央行就能够通过调控MLF利率有效地调整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对企业的投资行为等进行调控。
1.2.1.2.2 其他金融数据1.2.1.2.2.1 资产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通货膨胀率
- 社会融资规模:当月的新增社融能很快地揭示实体融资需求和金融扩表意愿;按月发布;同比/环比增长率。
- 人民币贷款:企业、居民。
- 企业部门贷款:短期贷款、票据融资、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容易虚构,经济复苏看中长期贷款。
- 居民部门贷款:短期贷款包括短期个人经营性贷款、信用卡透支、消费贷款等;中长期贷款主要以个人住房按揭抵押贷款为主(房地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