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顺日报-掌上安顺
春末夏初,正是新鲜蚕豆上市的季节,蚕豆因为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香甜的口感,很受老百姓欢迎,而用蚕豆做成的各种美食也成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然而却有孩子因为食用蚕豆而引发“蚕豆病”,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
医生正在了解患儿情况
近日,一名2岁10个月,面色苍黄、口唇苍白、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精神萎靡,解浓茶色样小便的男孩小安(化名),由120救护车紧急送至安顺市妇幼保健院。患儿家属焦急地告诉医生:“孩子吃过蚕豆,他哥哥有‘蚕豆病’。”经检查血常规结果显示血色素仅仅38克(儿童正常为120克),确定为“蚕豆病”,该院儿科主任郭乃宏携科室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对症补液、输血等治疗。在经过儿科全体医护人员5天的全力治疗和精心照料下,患儿面色转红,黄疸消退,尿液颜色正常,于4月11日康复出院。
那么,什么是“蚕豆病”?“蚕豆病”,又称蚕豆黄,学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溶血性疾病,为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接触蚕豆花粉、进食蚕豆或其制品或者服用氧化性较强药物后引起红细胞破坏继而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的溶血性疾病。
该病常流行于春末夏初(4-6月份)蚕豆上市期间,主要好发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常见于10岁以下的孩子,男孩多见。无诱因就不会发病,在不发病时与正常人一样。通常于进食蚕豆或其制品后24-4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口唇苍白、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如浓红茶或酱油样,极少数患儿为少尿或无尿,严重者会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因胆红素脑病出现抽搐、昏迷以致多器官多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蚕豆病”重在预防,家长应重视新生儿疾病筛查。本人或家族中有“蚕豆病”史者,应禁食蚕豆及蚕豆制品,并避免接触蚕豆花粉。防治“蚕豆黄”的关键时机,是新生儿出生满72小时以后,喂8次奶以上,采集宝宝足跟5—6滴血,就能对蚕豆黄疾病进行筛查,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让孩子健康的成长。
安顺日报社大数据智慧全媒体记者
郭黎潇
编辑 顾宇
校对 梁惠焜
编审 吴丹
本文来自【安顺日报-掌上安顺】,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