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哪些,人身保险法律关系包括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1-29 09:15:32

1、填空

“社会保障”一词首先使用于1935年美国“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和中心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建立并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文革”始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为(“企业保险”)。

“下岗”这个概念是(90)年代中期才出现的新名词。自(1995)年起针对国企改革引发的大量职工下岗问题,我国劳动部门就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非自愿失业),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制定并通过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依据。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

1993年6月1日,我国(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

80年代以来,我国一直避开使用“失业”这个概念,而沿用(“待业”)。1986年国务院颁发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第一次明确对国营企业职工实行(待业保险制度),它标志着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建立。1999年1月20日颁布实施的(《失业保险条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为完备的一项失业保险法规。

按造成失业的原因,可把失业分为(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筹集社会保障基金,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收支平衡)的原则,这种原则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横向平衡);另一种是(纵向平衡)。

传统社会保障时期可分为(萌芽阶段)、(慈善阶段)、(济贫阶段)三个阶段。

从(1984)年起,我国开始在全民所有制企业范围内进行以(退休)费用的社会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从共性上看,(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险)显然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时间顺序上看,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是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因为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从原则上讲,社会保障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

俄罗斯实行养老金和(物价水平)挂钩。

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的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所进行的“统帐结合”的改革,正是借鉴了新加坡实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成功经验。

美国的社会保障项目多达(300)多种,有(七)大类。

日本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保障的(普遍化)和制度的(多元化)。

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

社会保障的本质是(社会保障分配)。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补偿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

社会保障的利益主体可分为(政府)、(企业)、(个人)。

社会保障的特点是(强制性)、(社会性)、(福利性)、(互济性)、(不可逆性)。

社会保障分配贯穿于社会保障的全过程,其规划实施的第一步是组织(社会保障收入),其最终举措是组织(社会保障支出)。

社会保障基金的建立方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种。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安全性原则)、(收益性原则)、(流动性原则)。

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基本形式有(现金补助)、(实物补助)。

社会保障理论由(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社会保障制度理论)三大部分构成。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的一种(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社会福利的特征有:保障对象的(全民性)、保障内容的(福利性)、享受保障的(无条件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性)。

社会救助的对象是那些因各种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具有(最低保障)性质。

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学研究的问题,更是(社会学)特别是社会保障学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世界的社会福利事业,经历了从(剩余)型到(制度)型再到(发展)型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我国1993年召开的(十四届三中会合)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了“个人账户”概念,标志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创新。

我国传统工伤保险的主要不足是:一是(覆盖范围窄);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

我国扶贫解困的首要任务是消除(绝对贫困),我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主要表现在贫困者的(量)和(度)。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生育保险制度建于(1955),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则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启动。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着(救济范围窄)、(救济标准低)、(救济工作随意性大)等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从(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摸索。

我国现行的社会优抚安置保障制度是伴随着(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我国优抚安置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优抚安置的对象是(军人)及其(家属)这一特殊群体。

现代社会保障理论逐渐向(多样化)、(复杂化)方向发展。

现代社会保障时期是以160多年前社会保障开始形成(制度)为起点的。

现代型的社会保障,(国家)必须扮演出场的主要角色,这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要由(国家)来组织和领导,并统一付诸实施和管理。

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

养老保险的四种类型是:(自保公助)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福利国家)型的“全民保险”、(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一般认为,社会保险包括(养老)、(残疾)、(遗属)、(疾病)、(失业)、(工伤)、(生育)七大块保险内容。

一般认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于德国,以(1889)年德国首相俾斯麦颁布(《养老、残疾、死亡保险法》)为标志。

医疗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体系中最古老的项目,始建于(德国),后迅速向其他工业化国家推进。

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先把医疗保险制度化的国家是德国,(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2、名词解释

残疾人福利

储蓄保险金制度——储蓄保险金制度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制度。该制度要求企业和职工定期交纳规定的保险金,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款项记入每个雇员的帐户,专款专用。当雇员发生规定的偶然事故时,按时规定将各帐户下的储蓄保险金,连同利息一次发还给受益人。但有在有些情况下,受益人也可以自行选择分期领取本金或遗属恤金。

福利国家型:是以福利经济为理论依据,以公民权利为核心,以福利普遍性和保障全面性为原则,以国家为直接责任主体,以国家为全体国民提供全面保障为基本内容,以充分就业、收入均等化和消灭贫困等为目标的一种社会保障模式。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工伤社会保险——工伤社会保险是由国家和社会统一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劳动者因在生产过程中遭受的意外伤害或由于特殊工种而引发的职业性疾病进行有效治疗并提供其基本生活保障及家庭经济补偿的社会保险制度。

就业关联制度——就业关联制度规定,享受年金或其他定期补助的权利,一般取决于工作或独立劳动时间(即工龄)的长短;家属津贴和工作保障,则取决于是否存在雇佣关系。政府是所有保障待遇的最后保证人。

绝对贫困:又称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或家庭依靠劳动所得或其他收入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在生产方面缺乏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甚至难以维持意间的再生产,在生活方面难以满足人们生存的最低需要,衣食不得温饱,劳动力本身再生产难以维持。

贫困线——所谓贫困线是指最起码的生活水平或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间的差距的一个量的界定。划定一国或一地的贫困线是进行有效社会救助的前提。

普遍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又称“按人头”补助制度,即对公民或居民,不论其收入、工作或财产如何,均按统一的标准提供现金补助。补助金通常来源于国家财政收入的拨款,补助金一般普遍适用于已在这个国家居住达到规定年限的申请人。

企业年金: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获得的养老收入,被称为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二支柱。

社会保险: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或行政规定面向劳动者建立起来的,由政府、单位和个人三方共同筹资,保证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工伤、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收入来源时,能够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保障基本生活权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定义为: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机构,用社会保险基金购买国家政策和法律许可的特定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期获得适当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

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它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障分配——社会保障分配是指政府或社会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和安排征缴和使用社会保障基金,以完成社会保障制度所设定的目标的各项活动。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实施社会保障事业而规定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原则和管理机制的总和。

社会保障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公基金。

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是一种按受益原则征收,由获得某种特定收入的纳税人缴纳,专项用于社会保险方面的直接税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为筹措社会保障基金而开征的一种税。

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一系列社会保障项目所构成的体系的总和。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现代国家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等为主要内涵而构建起来的保障国民有生活安定感和社会有稳定感的社会安全网络。

社会保障系统: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是由国家依法建立的,用以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各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所构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社会安全网”。

社会福利: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拱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和国家依据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中特别贫困的弱势群体或减少收入而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给予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体系

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面向全体劳动者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根据这项制度,劳动者达到一定的条件如年龄、身体状况、工龄或参保期限等,即可从有关国家保障机构领取养老金,从而使自己年老时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社会优抚和安置保障是国家通过有关立法,对立法范围内的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他们的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区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项具有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特殊社会保障制度。

生育社会保险——生育社会保险是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得到医疗服务和现金补助的制度。

失业保险:是指在通过能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能力的一个社会保险体系。

失业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是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劳动者,在其因非个人原因而失去工作从而失去收入来源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其提供一定物质援助或现金补助,以保障失业者及其家属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失业——失业就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劳动力年龄)并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人得不到适当的就业机会,包括已经就业而被解雇,且正在等待或寻求新的就业机会的一种社会现象。

失业者

完全积累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基金式或总平均保险费式或预提分摊式。该模式是在对有关社会经济发展指标进行宏观上的长期测算后,从追求养老保险收支的长期平衡角度出发,确定适当的费率标准,将养老保险较长时期的支出总和按照比例分摊到整个期间并向企业与个人征收,同时对已筹集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有效运营与管理。

无责任赔偿制:也称无过失补偿或补偿不究过失或严格责任、绝对责任原则,即工伤事故发生后,不论事故的责任在雇主或者第三者或职工本人,均应对受害者进行补偿。

现收现付式:是养老保险的一种筹资模式,也称为非基金式或纳税式或统筹分摊式。该模式不考虑资金储备,只从当年或近两三年的社会保险收支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一个适当的费率标准向企业与个人征收社会保险费(税)。

养老保险:是旨在通过能为达到一定条件的劳动者提供经济资助、相关服务来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险系统。

医疗保险:是为了分担疾病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具体来说,是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缴纳保险费进行筹资,建立医疗保险永久基金,当个人因病接受了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机构提供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医疗社会保险——医疗社会保险就是在被保险人因健康原因而暂时失去劳动能力并失去经济来源时,国家和社会有责任按照有关立法,对受保人提供医疗服务和一定的收入补偿的保险制度。

职业轮换制度:企业招聘失业人员临时替代接受培训的正式员工,是一种失业预防和救助措施。(此答案来自网上,供参考)

住房公积金

最低生活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生活在法定最低收入水平之下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生活需要的物质帮助的救助形式。

3、单项选择

(C.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

(C老有所养)是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

(C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是指( 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当工资水平提高到一定水平以后,劳动供给反而减少,这是因为(A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福利国家的起源地是(D英国)。

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 C、工伤保险 )。

基金管理的根本目标是确保基金的(D安全)。

计划体制下,我国企业职工享受(B劳保医疗)制度。

军人保障是一种( C、综合性 )的保障措施。

康复服务、养老服务属于(B、服务保障)层次的社会保障

美国社会保障的模式是( A、社会保险型 )。

企业年金按照缴费和受益的关系不同可分为(C待遇确定制企业年金和缴费确定制企业年金)。

社会保险基金的设立具有明显的( B、强制性 )

社会保障法起源于(A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

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内在价值和(B外在价值)。

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C、全体社会成员 )

社会救助的给付标准一般为(A、当时当地的最低生活水平 )。

社会救助的目标是满足社会成员的(C最低生活)需要。

社会救助是( A、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

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C、中国 )

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A、短期  )

失业保险所承保的风险是( C、非自愿失业风险  )

失业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或就业后又丧失劳动机会的(B、社会现象 )

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A、日本)

我国企业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总额最多不得超过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 C、2% )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B、社保体系不合理 )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最终会走(C、部分积累制)的道路。

我国自1952年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实施的医疗社会保险是( B、公费医疗 )我国下列法律中对社会保险有明确规定的是(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下列不需要雇员缴费的社会保险是(D工伤保险)

下列属于后付制的付费方式的是(A按服务项目付费)

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A、德国 )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为标志的。

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B1889年德国的《老年、残疾遗属保险法》)为标志。

小张缴纳保险费6年后失业了,那么按现行制度规定,可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最长期限为(B18个月_)。

新加坡实行的是(C、强制储蓄型 )的社会保障模式。

新加坡养老保险的管理模式属于( B、政府监督下的自治机构管理 )

行业的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引起的失业是( D、结构性失业)

以劳动者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是(A社会保险型)模式。

以下不属于社会福利基金的是( B、工伤保险基金 )

以下不属于社区服务内容的是( C、学历教育 )

英国1601年颁发的( B、《济贫法》 )是西方最早的以法律形式确定的社会救助制度。

英国实行的社会救助制度采取( D、贫困收入支持 )

由于劳动力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出现某些行业的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另一些

灾害救助的特点有紧急性和(C广泛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在国际术语中,“职业伤害”一般用来代替( A、工伤 )

在罗斯福总统的领导和主持下,1935年美国颁布了第一部( C、《社会保障法》)

政府介入和(A调控手段)是社会保障管理理论的核心。

最早被采用的社会保障形式是(D、社会救助 )。

最早提出用负所得税制度取代拉平底线的办法来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人物是(D弗里德曼)

4、多项选择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 B、经济保障C、服务保障D、精神保障 )

从目前实施状况来看,我国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有以下来源( A、各级地方财政按比例负担D、各方出力、财政保底 )。

当前在失业保险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A失业率不断升高,导致失业保险支出越来越大B失业保险入不敷出,支付压力沉重D高水平失业保险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经济健康增长)。

工伤保险制度除具有赔偿性特征外,还包括以下特征( A、最具有强制性B、“无过失补偿”原则D、保险费完全由企业(雇主)承担E、待遇从优 )。中国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 A、满足精神文化需求B、物质生活福利 C、医疗保健服务D、“五保”制度)

疾病特征有(A严重性B普遍性C复杂性D社会性)。

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有(A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监督C有利于机构精兵简政,降低管理成本D有利于增强透明度,便于社会监督)。

坚持福利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有(A满足居民福利需求原则,即根据城乡居民的普遍需求来设置福利项目B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即根据现实国力来设置福利项目C遵循社会福利的发展规律,即服务社会化、对象群体化和发展协调化D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原则,即增加市场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社会保险法律关系主体包括(A、国家或政府B、社会保障实施机构C、企业、社会团体D、城乡居民)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A社会保险在性质是是权利义务结合型B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后顾之忧C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D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

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表现在(A、制度的开放性B、筹资社会化C、服务社会化)

社会保障法的特征有(A安全性B强制性C普遍性D平等性和鼓励性)。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有(A人权保障原则和公平优先原则B权利义务相结合原则D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

社会保障管理在运行中须遵循的原则有(A、依法管理原则B、公正与效率原则D、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E、属地管理为主 )。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有(A依法管理,规范运行B专款专用C收支分离 D预算管理)。

社会保障实践的(B出发点C基本目标)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保障是以( A.政府B.企业C.社会D.个人)为责任主体,面向全体公民,可供分配的公共资源。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有(A完整性C层次性D协调性)。

社会福利不同于社会保障体系中其他内容的主要方面是( A、服务对象最为广泛B、免费、减费提供某种生活用品或劳务C、项目最多,内容最丰富E、保障水平的弹性较大 )。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 B、私人产品C、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

社会福利的特征有(A政府的主导性和对象的全性C实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

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A“三无人员”B遭受天灾人祸而使生活一时陷入困难的公民D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

社会救助的特征有(A最低保障性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失业按程度划分可分为(B完全失业C部分失业)。

失业保险的管理采取政府监督下的工会管理模式的国家有( A、丹麦C、芬兰)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A现收现付式B完全积累式D部分积累式)。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A立法滞后B责任模糊C保障体系不完善D新制度的有效性有待提高)。

我国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有( A、自然灾害救助B、洪水、地震救助C、孤、寡、病、残救助D、城乡贫困救助)

医疗保险的给付方式,从支付时间来看,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C、预付制E、后付制 )。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模式大致有(A现收现付制B积累制D混合制)。

以下对“供给不足”理论的阐述正确的有(A“供给不足”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B失业人员大多是缺乏训练、技术水平低下的劳动者)。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为(A、调节公平与效率B、调节国民收入分配C、调节国民经济发展E、调节市场体系)

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主要包括(A、预算管理C、财务监督E、投资管理)

最低生活保障原则有(A生存权保障原则B普遍性原则C“保底”原则D法制化原则)。

5、判断

部分失业或者不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人,虽然有工作,但工伤报酬达不到法定的工资标准,工作时间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二。(×)答:最后一句关于工作时间的说法错误,应当是达不到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

残疾人福利包括就业福利、特殊教育福利、环境福利和优惠待遇福利等,但不包括残疾人在期间的福利。(×)应当包括残疾人在康复期间的福利。

残疾人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人生活、工作、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提供的设施、服务和优惠性政策的一种福利制度,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国际上看,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是使失业保险由较为消极的事后救助向积极的就业促进机制转化的选择。(√)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制度。( × ) “福利国家型”改为“社会保险型”

福利型国家比较强调国家的责任,其社会救助各项目如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或者政府通过税收和个人集资承担责任。(×)福利型国家不采取个人集资方式。

工伤保险区别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无过失补偿原则”。( × )“无过失补偿原则”改为“个人不缴费原则”

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大多数国家是由各种独立性机关或基金会负责,管理机关通常由受保人和政府两方面组成的理事全管理。(×)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应该是由受保人、雇主和政府三方面组成的理事会领导。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工业化国家,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救助的对象,是指那些收入相当于公务员平均工资30%的家庭和个人。(× )“公务员”改为“制造业工人”

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的宗旨是:最充分地满足无劳动能力者的需要、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并维持其工作能力。( √ )

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构成了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核心环节。(√)

集中管理模式是把各种保险和其他保障项目全部统一在一个管理体系内,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集中对社会的营运、监管、实施统一起来,但基金必须分开管理。(×)答:这中说明是错误的。集中管理模式包括对基金的集中管理,不能对基金分开管理。

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 × ) “8%”改为“20%”

企业年金是比较普遍的法定员工福利计划之一。( × ) “法定”改为“非法定”

社会保险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而社会福利的对象则是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劳动者。( × )将“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位置颠倒。

社会保险型模式强调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通过国家和个人分担责任,充分体现互助互济原则的一种保障形式。(√)

社会保障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长,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 )

社会保障法的原则有人权保障原则,公平优先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原则等。(√)

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拨款、征收社会保险费、发行福利彩票和募捐、服务收费、基金运营收益等。(√)

社会保障基金可由基金管理机构直接从事商业证券投资,这类投资可称为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 ×) “间接的、被动的、保守的却又是必要的投资选择”改为“直接的、激进的、风险型投资”

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结合没有区别的“社会安全网”。(×)是有区别的。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居民需求和传统习惯不同,社会保障的内容和项目,保障范围和受益程度也不尽相同。

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的产生,是进入近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正确的应是:进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阶段的标志。

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 ×) “社会福利”改为“社会救助”

失业保险的目的是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 × )“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改为“增强劳动者抵御失业风险的能力”

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1993年颁布实施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基本标志,它的实施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中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时间错了,应当是1999年。

我国负责管理灾害救助、贫困救助与特殊救助事务的机构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救灾救济司。( ×)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改为“民政部”

我国目前企业和个人每月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是员工本人平均工资的5%。( × )“平均工资”改为“上一年平均工资”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建立覆盖全民并让所有国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待遇的全民健康保障制度,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一个单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一个多元化的医疗保障体系。

现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新加坡的就业委员会是养老保险的管理机构。( × ) “新加坡”改为“瑞典”

养老保险的内容就是向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 × )“提供经济帮助”改为“经济援助与服务相结合”

养老保险基金统账结合的模式是中国的首创。( √ )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普遍性、重要性、长期积累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养老保险追求长期平衡,医疗保险追求周期平衡,失业保险追求即期平衡。(× )将“周期平衡”与“即期平衡”调换位置

要向享受养老保险,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雇主必须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 )“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改为“劳动者必须参加养老保险并承担相应的缴费义务”

一个国家的恩格尔系数越低,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低。( × ) “生活水平越低”改为“生活水平越高”

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复杂性、短期性、经常性,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来实现,以及医疗风险的发生频率高,费用容易控制等特点。(×)答:最后一句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应当是费用难以控制。

以福利项目是否具有法律强制性为依据,员工福利可以分为法定福利和非法定福利。( √ )

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认为“供过于求”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失业人员大多是缺乏训练,技术水平低的劳动者,运用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张性政策,非但不能解决失业问题还会加剧通货膨胀。(×)答:供过于求应改为供给不足。

英国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主要是薪金劳动者和独立劳动者。(× ) “英国”改为“德国”

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 √ )

在企业年金的投资中,通常要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即案例性原则、风险性原则和收益性原则。(×)三个基本原则中没有风险性原则,应当是流动性原则。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是衡量社会保障发达状态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 )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的程度”改为“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和基本目标”

政治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首要因素。(×)“政治因素”改为“经济因素”

中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主要是政府集中管理模式。( × ) “政府集中管理模式”改为“国家财政总监督下按照分类负责原则确立的部门分管模式”

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 √ )

中国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立法依据是《宪法》。( √ )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的重点是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 √ )

6、简述

简述残疾人福利包括哪些内容?335页

简述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答:从各国工伤社会制度建立的实践来年历,其共同特点是:①实施保险的强制性。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所有企业,都必须参加工伤保险。②保险内容的丰富性。它包括工伤津贴、工伤医疗、职业康复、伤残抚恤、丧葬费补助和遗属抚恤等项目。③工伤保险的雇主完全责任制和无过失补偿原则。雇主承担工伤保险的全部费用,雇员无须缴纳工伤保险费。④工伤赔付与工伤预防相结合。工伤保险的目的不仅在于为工伤伤亡者和职业病患者提供经济上的补偿,而且在于减少和预防工伤和职业病的发生,降低劳动者可能遭受伤害的程度。⑤保障水平的差异性和多层次性。工伤保险的保障水平是根据工伤者受伤害的程度来确定的,具有差异性和多层次性。

简述工伤预防、工伤补偿与工伤康复的关系。答: 1)工伤保险制度应当与工伤预防、工伤康复有机结合,工伤预防的任务是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手段来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伤事故及其为害后果。2)工伤保险是在工伤事故发生后,保障受害者能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治,同时对其受到的经济损失给予补偿。工伤康复是通过医疗手段的延伸促使受害职工的身体康复,并通过相应的职业再培训来帮助其恢复职业能力,促使其从新从事相应的工作。3)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缓和乃至使工伤问题得到较好解决的良性循环体系。

简述划分贫困线的方法?答:确定贫困线有四种方法:⑴以恩格尔系数为依据确定贫困。食物支出占家庭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59%,属于生活绝对贫困的家庭。⑵一些发达国家用相对的方法来衡量贫困,最常用的是将贫困标准和一个地区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一定比例。⑶市场菜篮子方法。即以人们日常最起码消费支出的总费用作为划定贫困的标准,具体包括人们的食品、生活必需品和社会日常生活的费用。⑷生活形态式方法。以当地大多数人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哪些人生活形态上是属于贫困的,并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调查,进行有关救助。

简述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答: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一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二是资金来源多渠道,有政府、非营利组织、雇主、雇员,还有政府、雇主和个人三方共同分担的。三是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是一个由中央、地方、企业、社会团体、私人机构、个人等多层次的体系,各层次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庞大的社会保障管理网。四是、强制和自愿相结合。

简述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异同。答:相同之处: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属于社会保障的正式制度安排。不同之处主要有:对象不同,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保障水平不同,管理与实施方式不同,保障的目标的手段不同。

简述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答: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渠道有以下几种:①银行存款;②信托存款;③不动产投资;④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投资;⑤直接贷款或委托贷款。

简述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和方式?答: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5条渠道:⑴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的预算拨款;⑵企业(用人单位)按制度规定的交费;⑶个人交费;⑷社会保障基金的结存和增值;⑸国内外各界的社会保障捐赠。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方式主要有三种:⑴现收现付式;⑵完全积累式;⑶部分积累式。

简述社会保障的方式?答:⑴社会保障对受保人提供的保护,通常有两种方法:现金补助和提供服务。⑵针对收入损失提供现金补助的措施,通常称为“收入维持方案”;对受保人提供特种商品或直接服务的方案,通常称为“实物补助”。⑶“收入维持”方案有3种方法:一是就业关联制度;二是普遍保障制度;三是经济状况调查制度。⑷世界上还有其他2种保障方式:一是公营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二是雇主责任保险制度。

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⑴补偿功能;⑵稳定功能;⑶调节功能。

简述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主要阐述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基本范畴以及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关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的范畴及其产生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保障体系及其构成,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等。

简述社会保障的目标与功能。答: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其分目标有:第一,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第二,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第三,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保障的功能主要有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等四大基本功能,另外还有防控风险等其他功能。

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答: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是强制性;二是社会性;三是福利性;四是互济性;五是不可逆性。

简述社会保障的再分配关系?答:社会保障有关的再分配关系有:⑴国家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这种再分配关系主要是由国家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社会保障支出占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两个指标而体现出来的。⑵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这种再分配关系集中体现在社会保险方面。⑶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再分配关系。这种再分配是中国社会保障分配的主要形式和主要渠道。⑷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再分配关系。这种再分配关系集中体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的统筹上。⑸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这种再分配突出反映在那些由县级统筹逐步向市级、省级统筹过渡的社会保险项目上。

简述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教训。答: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协调发展和多样化发展,是社会保障发展在各国发展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此外,还有尊重本国国情、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努力追求社会化、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等经验。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第一,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第二,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第三,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简述社会保障管理应当遵循哪些原则?答:应当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原则,依法管理原则,属地管理原则,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简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答: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有:⑴社会救助。是国家及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等和生活在贫困线或最低生活标准下的个人和家庭进行救济和援助,以维护这些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⑵社会福利。是在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生存权的基础上,能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提高生活水平,增进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⑶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核心的部分,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的旨在保障劳动者在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等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力而减少或失去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享有和在业期间相差不大的基本生活权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社会保障制度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构成要素及构成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则,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现状和目标模式,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评价和比较等。

简述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的主要内容?答:社会保障资金运行理论主要阐述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支付以及储备基金投资等资金运行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资金筹集原则,不同筹资模式和特点及适用条件,社会保障储备基金规模的确定和结构优化,社会保障基金支付的原则、方式及程序,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不同的社会保障资金的运行特点及相互间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保障储备基金投资的理论和方法等。

简述社会福利的内容?答:社会福利制度体系的内容比较庞杂,它一般包括除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险以外的所有其他社会保障项目。按福利项目的具体内容,可分为: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卫生福利、个人生活福利、各种社会津贴等;按享受福利的对象,可分为:妇婴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和单位职工福利;按福利的给付形式,可分为:货币形式和实物形式;服务形式有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免费义务教育、失业人员的免费培训、贫困家庭的免费或低费医疗救助,或是对特困家庭的无息贷款等;带薪假形式,就是给予一定对象的假期福利,如对有突出贡献者的疗养或休养假,定期探视外地父母的探亲假及交通费报销制度,照料未成年子女的特别假期,等等。

简述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答:社会福利按照享受对象可以分为未成年人福利、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福利等。按照社会福利的内容,可以分为生活福利、教育福利、医疗卫生福利、文体娱乐福利、住房福利等。按照福利设施的范围,可分为国家福利、地方福利和职业福利。按照社会福利的形式,可以分为货币形式的福利、实物形式的福利和服务形式的福利。

简述社会救助的特征、对象及标准。答:社会救助的特征主要有最低保障性、按需分配、权利义务单向性和救助对象全民性。社会救助的对象:一般而言,凡生活水平等于或低于法定贫困线的个人和家庭,都是接受社会救助的主体或社会救助的对象。在中国主要包括三部分人员,一是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公民,俗称“三无”人员;二是遭受天灾人祸而使生活一时陷入困难的公民;三是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社会救助对象的标准: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在工业化国家,所谓享有最低生活水平救助的对象,是指那些收入相当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30%的家庭和个人。各国一般通过财力宙查和就业宙查来确认申请人领取救助金的资格。

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类型?答:⑴自保公助型社会保险制度;⑵福利型的“全民保险”;⑶国家保障型养老保险制度;⑷强制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

简述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和作用?答:一般来说,社会养老保险具有以下特点:①推行保险立法化;②筹集渠道多元化;③享受待遇标准化。社会养老保险有以下作用:①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②强调劳动者的自我保障意识,使养老从家庭代际反哺方式转向自我保障。③社会养老保险在当今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具有特别重要和现实的作用。它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缓解养老压力。

简述生育社会保险的特点?答:生育社会保障的特点有:一是生育社会保险的对象较少,覆盖面较窄。生育保险的对象是已婚并即将生育的劳动妇女。一般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已婚且有工作的妇女和参加保险。我国的条件是达到法定结婚年龄的已婚职业妇女,而且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二是生育保险的原因是由于生育行为而暂失去劳动能力,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营养和休息得当就能自然恢复体力。三是生育社会保险具有双重性质,它同时保障劳动力自身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在社会保险体系中又具有唯一性。生育社会保险从保险对象和筹集基金规模而言,是“小”险,从其保险的支付期限来看,是“短”险,但从其承担的重大责任来看,则是“重”险。

简述失业的社会影响?答:失业无论对整个社会还是对社会成员个人或其家庭,都有一些负面影响:⑴对整个社会而言,失业浪费了劳动力资源;⑵对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来说,失业使其失去了收入和生活来源;⑶失业的存在,必然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简述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内容?答:一项失业社会保险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在失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史上,对失业社会保险的对象经过了一个由严到宽、由小到大的过程。②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条件和待遇。包括享受失业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和失业社会保险的待遇标准。③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失业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取社会筹集的办法,具体视情况不同采取不同方法:a由政府、雇主、受保人三方共同负担;b由雇主和受保人分担;c由雇主和政府承担,个人不须缴费;d完全由雇主负担,受保人和政府均不负担;e完全由政府负担,雇主和雇员均不须缴费;f完全由受保人个人缴费,雇主和政府均不负担;g由政府和个人负担,雇主不缴费。

简述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答:我国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不足主要是:一是覆盖范围窄。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并未实行工伤保险制度。二是保险方式落后。保险方式是“企业保险”,是典型的“雇主责任制”。三是工伤待遇标准偏低。基本上是50、60年代制定的,没有建立该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四是缺乏工伤预防机制。工伤保险局限于善后。

简述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答:我国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存在的不足是:⑴救济范围窄;⑵救济标准低;⑶救济工作随意性大。

简述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答:我国目前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社会保险,包括养老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疾病、医疗、生育社会保险,工伤、伤亡和家庭津贴社会保险等。第二部分是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安置等方面。第三部分是商业保险和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这些方面也有较大进展。第四部分是住房保障

简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答: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这是使失业保险由消极的事后救助向积极的就业促进机制转化的选择。这使得失业保险工作的中心逐渐向促进就业方向转移,而且在失业保险基金的分配上,也开始注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在保障部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失业工人再就业,积极配合企业改革,分流、安置富裕职工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简述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答:失业保险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是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发展方向。在中国就业形势长期严峻的条件下,失业保险制度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

简述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答: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并发展起来的,由四大块构成:一是全民保健。它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以全民为服务对象,由国家卫生机构直接组织实施的一项医疗服务制度,重点在疾病预防。二是城镇的公费医疗制度。这是对国家机关、党派、人民团体及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行的一项免费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疗保健制度。三是城镇企业职工的劳保医疗制度。它是以企业为责任主体,对企业职工及其家属实施免费医疗的制度。四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是面向农民,以社队集体为单位,由集体和个人共同集资,并为本乡村居民提供免费或低费的医疗服务保障的医疗保险制度。

简述新型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路。227页

简述养老保险的设计原则?175页

简述医疗保险的特征?答:医疗保险是一个特殊的保障领域,具有以下特征:①医疗保险所保障的内容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健康。②医疗保险的保障手段是提供医疗技术服务。③医疗社会保险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更复杂。④医疗社会保险的社会效应一般不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显现出来。

简要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43页

如何理解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关系?答:企业年金是企业举办的一项养老保险计划,员工退休后可以获得的养老收入。从宏观角度看,企业年金是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二支柱”,是对国家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补充;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年金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者薪酬福利结构的一部分,是以民间储蓄为基础的私人养老金。

如何理解企业年金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别。356页

如何评价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答:中国社会保障改革,既有巨大成就,也存在着不少失误。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通过近20年来的变革,在维系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证整个社会基本稳定的同时,促使曾经惠及亿万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整体转型,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具体而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国民的社会保障观点发生了巨大变化;二是制度转型任务基本完成;三是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框架得到确立,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也存在着失误和需要吸取的教训。概括而言,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上过分强调效率、改革观念上过分强调为国有企业改革配套、改革方式上存在着统放不分、制度安排中长期忽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方面。

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有哪些?53页

社会救助对象有哪些?答: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那些陷于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按他们致贫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凡类:⑴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人,简称“三无人员”。这类国民大部属于长期救助对象,国家和社会要向他们长期提供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资金和实物。⑵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人。这类国民有劳动能力,本来也有生活来源,只是因突遭自然灾害而一时陷入生存困境,因而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救助。⑶城乡贫困者。这类国民有劳动能力,也有收入来源,但收入较少,以致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或低于政府颁布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为什么企业要建立健康保险计划?答:健康保险计划是因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程度有限而建立的一种补充保障机制,是企业的一项常见的重要的福利措施。企业通过健康保险计划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福利,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企业健康保险计划是雇主和雇员双赢的一项医疗保障措施。

为什么社会保障基金要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答:首先,健全的资本市场是确保基金运营安全的基础性条件,是开展基金运营需要具务的六大条件之一。其次,资本市场与社会保障基金是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资本市场为社会保障基金运营提供了场所与机会,同时与让社会保障基金承担了它所具有的所有风险;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又是资本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结构、稳定性、金融创新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49页

养老保险的基本模式有哪些?答:一是养老保险的责任模式,主要有政府负责型、责任分担型、个人承担型和混合责任模式等;二是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现收现付式、完全积累式、部分积累式;三是养老保险基金运行模式,主要有社会统筹模式、个人账户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模式;四是养老保险金的缴费与给付模式,主要有养老保险金的缴费模式、给付水平确定模式。

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答:主要有制度的适用对象即覆盖范围;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运营、管理和使用;养老保险金的享受条件和待遇标准;养老保险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等。

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答: 1)国家医疗保险模式:也称为全民医疗保险。其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地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医疗保险享受对象看病时,基本上不需要支付费用。2)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社会保险。其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当参保劳动者及其家属因病、受伤或生育需要医治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3)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又称为基层医疗保险和集资医疗保障制度。社区医疗保险的对象可以是城市社区居民,也可以是农民,但一般以农村社区较为常见。社区医疗保险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预防、保健等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

医疗保险模式主要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答:医疗模式主要有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社会医疗保险模式,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储蓄医疗保险模式,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等。国家医疗保险是面向全民的免费医疗保险,保险基金主要来自税收,医疗保险享受对象基本不需支付费用。社会医疗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其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由雇主和雇员缴纳,政府酌情补贴。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是依靠社区的力量,按照风险分担、互助共济的原则,在社区范围内多方筹集资金,用以支付参保人及其家庭的医疗服务费用的一项综合性医疗保健措施。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商业医疗保险主要在美国,有非营利性商业医疗保险和营利性医疗保险,前者在税收上享受优惠待遇,后者享受相关待遇。

论述

阐述工伤保险的意义。270页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答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是“一个目标、两个核心、三项改革”;一个目标是: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需要。两个核心是:医药卫生改革的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医院之间、医生之间、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之间都要;竞争,通过竞争改善服务,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医疗保险改革的核心是建立费用分担机制,国家、单位、个人要体现不同责任,尤其是个人要承担部分责任。三项改革是: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机构制度改革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结合实际比较社会福利与职业福利的区别。326页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趋势。答:作为旨在提高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能力的制度安排,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应是通过完善自身的组织机构、实施管理和获得尽可能充足的资源,以更好地实现对劳动者老年生活的保障,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能力。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年社会,养老保险将成为我国社会保障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来安排上要注意:第一,合理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架构,在普惠式国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配合以差别性职业养老保险应成为未来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第二,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目标。第三,合理选择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相关措施的实施 配合:一是管理体制理顺,二是制度有效性加强,三是划清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四是探索基金管理、运营的有效途径。总之,中国应当根据自己的国情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养老保险发展道路。

结合实际论述中国养老保险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应采取的措施。197页

结合实际说明社会保障的发展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5页

结合实际说明社会保障的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2页

结合自己的认识和亲身体会,谈谈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认识。答: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对于特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中国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作为一般制度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以及对特殊对象的救助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特点,而特殊救助制度则具有即时性与相对不确定性。应该说,我国的社会救助体系还不完善,目前还处于探索构建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救助项目的设置还不够齐全,救助范围还不够广泛,一些需要救助的人群得不到救助或得不到及时救助,如一些见义勇为者在成为英雄后由于身体残废等原因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救助对象的确定、救助资金或物资的落实过程还在在许多问题,特别是腐败现象导致一些救助措施落不到实处;救助主要由国家承担责任,社会慈善事业不够发达等。当然,这些问题将会随着中国和谐社会的构建而逐步得到解决,中国的这道最后的社会安全网一定会牢固构筑起来,形成完善有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体系。

论述福利经济学、福利国家论和福利国家制度的基本观点。答:在社会保障学形成过程中,西方出现了所谓“福利国家论”、“福利国家制度”和“福利经济学”三种理论。①福利经济学。1920年庇古《福利经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福利经济学的产生。福利经济学基本观点:国民收入总量越大,福利也越大,收入越平均,福利也越多,在国民收入分配方面,同等数量的收入或货币,对于穷人的“边际效用”要比富人大。因此,主张实行收入均等化政策。②福利国家论。福利国家论主张:a、收入均等化,通过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赋税差别来实现再分配;b、社会福利化,即通过国家提出一整套津贴补助、社会保险和公共救济制度,包括失业救济、退休金、养老金、家庭补助、医疗保险、卫生保险、住房补贴以及文化、教育等社会服务或设施等,以期实现“现代自由民主”的国家,即高福利型的国家;c、充分就业化;d、国有化和计划化、工程社会化;e、混合经济论。③福利国家制度。1942年11月,英国社会学家威谦·贝弗里奇在英国政府的委托下提出了《社会保障及相关服务》的著名报告。这被称为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的实践即为“福利国家制度”。1945年,英国工党执政,以部分工业国有化、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福利为纲领,并先后施行了社会保险、工业伤亡、家庭补助、社会保健四种社会福利法案。

论述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答: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包括:⑴服务管理。直接面对受益人,包括登记、资格审定、档案管理、信息处理、待遇支付、咨询服务等业务。失业项目还包括促进再就业等一系列服务。⑵基金管理。不直接面对受益人,在经办业务过程中,主要发生在“上游”和“中游”:通过收缴形成基金,通过运营进行保值增值。⑶收支两条线。就是将基金管理和服务管理分开,基金收缴由税务部门代办理,存入财政专户;服务业务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⑷社会保险基金的行政监督。是由一定的机构或个人用一定的规范去衡量与社会保障或社会保险相关的行为,看它是否符合规范,包括:一是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这是最经常的监督。虽有效,但也有局限性,主管部门成为经办人经办机构的代言人,不能真正代表受保人的利益及公共利益。二是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监督。实行社会保障财政专户管理,财政部门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专户,对暂不能纳入预算管理的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等条件成熟后向社会保障预算过渡。三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管、支三分离。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的统一管理,税务部门负责基金的征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基金的支出结算及离退休经费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收支两条线格局)四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和社会保险基金严格分开。严禁从社会保险基金提取人员经费和服务管理费。五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督。西文国家社会保障法律机构的参与很强。德国专门有社会法院,负责实施社会保障立法,企业受保人以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纠纷,可以诉诸法律程序解决。法律监督的特点是公正性和强制性。六是受保人的监督。这是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论述我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及前景。答:目前城镇社会养老保险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难度加大。造成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缴费困难。企业因亏损或效益下降而无力缴纳包括养老保险费在内的社会保险费,有的企业已有一段欠缴历史了。第二,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群结构变化,养老负担系数提高。进一步扩大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把城镇集体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城镇私营、个体企业的员工吸纳进来,成为缓解支付压力的重要举措。第三,社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手段落后。养老保险金由劳动部门收取,不像税收具有强制性,缺乏有效的制度。加剧了社会养老保险的收支平衡困难程度。第四,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待遇偏高。在企业的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水平上,有一个增长机制,因此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逐年增加。国家对上述问题非常重视,1999年1月22日国务院第259号令发布了《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法规的形式明确规定社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和缴费义务人,建立社会保险登记制度和缴费申报制度,并对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程序进行了规范。《条例》规定,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征缴范围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和其他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收缴实行三项社会保险费集中、统一征收的办法。只要扩大覆盖面、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加强社会保险组织管理及在适当的时候解决社会保险金的补偿问题,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前景一定是光辉灿烂。

论述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问题和改革。答: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①各组成部份封闭独立,互不相干,致使医疗资源在不同社会群体间分布不均,少数人的过渡消费、无效消费及浪费,与绝大多数人的无法消费和无能力消费现象并存。卫生资源畸形分布,大中城市及一些行业企业卫生资源过剩,广大农村及落后地区卫生资源短缺,群众基本医疗需求无法满足。②城镇干部职工的医疗费由国家财政和企业包揽,财政和企业不堪重负。患者个人和医疗机构均无费用意识,致使医疗费用持续攀升,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医疗费用急剧膨胀的原因,最关键的是免费医疗制度致使传统医疗制度难以为继。③单位办医疗形成了不少弊端。首先是医疗费用缺乏统筹互济,单位间、企业间医疗负担畸轻畸生,一些单位已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报销,因而处于虚空状态;单位办医疗还人为设置了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和行业职业壁垒,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间制度、待遇不一等。为克服种种弊端,1984年起,我国开始对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试探性改革。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主要是,通过职工个人部分承担医疗费的办法,增加个人的费用意识,抑制医疗费用持续攀升的势头。为解决单位办医疗、单位间医疗负担苦乐不均的问题,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实行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办法。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要求,1994年国务院决定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进行综合改革试点。1996年4月,国务院在镇江召开全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部署1996年底在各地上报的57个城市进行医疗保险的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改试点。各地的医改方案都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有益探索,都取得了一些成效:首先,保障了广大职工的基本医疗,特别是困难企业职工和教师的基本医疗得到了保证;其次,各种医改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费用快速上升的势头;第三,促进了医疗机构的改革;第四,初步确立了新型的医疗社会保险制度。但是,在各地的改革和完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覆盖范围仍然有限,主要还是原公费、劳保医疗对象,非公有部门的扩展非常困难。第二,医改探索并未真正触及医疗和医药体制的问题。第三,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具体问题,可以说,至今仍未找到最佳的统帐结合办法。第四,职工家属的医疗保险问题。另外,医疗社会保险费的强有力征缴、落实医疗社会保险的属地管理等方面问题都需要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解决。

论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目标?答: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社会保障明显不足。无论是保障项目体系,还是监管体系、服务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缺漏。因此,中国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2、立法滞后。立法先行是现代社会保障的一项基本原则,立法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权威规范,更在于实现社会保障责任与权益的合理配置。中国恰恰缺乏对社会保障的法制规范。3、责任模糊。一是历史责任与现实责任划分不清,正在影响着对历史责任的合理化解和新制度的统一;二是政府责任边界不明晰;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未能明确。4、新制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出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这种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它的分目标包括: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包括完成国家立法、在政府主导下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和全面实现社会化等;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论述我国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和发展思路。答:改革和发展目标应彻底改变传统制度下的“剩余福利”思路,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目标。特别是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一是改变城乡福利分割、单位或行业福利分割的局面,社会福利社会办。二是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和监督机构。现在,社会福利事业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三是多渠道筹措社会福利资金。四是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哪些问题?答:目前在我国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⑴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认识问题。有人认为,农村人多,政府管不过来,有的说农村有责任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养老不会有问题,所以不需实行社会养老保险。⑵《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设计上的不足问题。一是方案设计是一种以预筹积累为特征的强制性储蓄型保险制度,但分担风险的能力很弱,只有个人自助,少有社会互助。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的安全、有效问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积累基金通过存入银行、购买国债、国库券来保值增值,但通货膨胀却使养老金的价值大打折扣。三是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有别,这是由城乡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试图用绝对一致的养老保险制度来实现城乡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但也有一个衔接问题。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配套问题。目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普遍存在覆盖面窄、参保率低、积累少、养老金领取水平低等不足。这与农民的特殊心态有关。有部分农民不愿从劳动收入中提取养老金,主要是因为自己收入低、担心积累的钱到时不能兑现,还担心平均主义大锅饭,也有的一怕党的政策变,不愿冒政策风险,二怕养老金不能养老,钱不值钱。所以要加快进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依法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同时,要不断完善农村的社会救助制度,不能操之过急。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

试比较瑞典和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答: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福利(由子女津贴、免费教育、老人福利和住房补贴组成)、社会救助。瑞典推行的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其基本特点是国家通过立法,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福利待遇。其积极效果有:①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②居民收入的均等化;③经济和社会稳定。但其高福利靠的是高税收,并必然导致国家承担过多,包袱过重,引发“瑞典病”:①公共福利支出膨胀;②税负过重;③高通货膨胀。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包括老年、残疾、遗属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包括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其特点有:①社会保障制度内容丰富,项目繁多,但保障程度不高;②资金来源多渠道;③多层次的保障管理体系;④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全体美国公民特别是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者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的阶段矛盾,从而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高龄人口在老年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社会保障中用于养老和医疗的费用支出日益庞大,加上失业人员的失业救济压力,政府在这方面的包袱越来越沉重,继而不得不推行赤字财政。第二,社会保障的费用主要来源于征税,项目齐全、内容繁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提供人们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

试比较英国、德国、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答: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福利国家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所包括的项目有40多种,主要涉及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福利津贴、社会服务、医疗保健等方面。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津贴补助包括:儿童津贴、孀妇津贴、住房补贴、免费教育。战后半个世纪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英国政府奉行的基本国策,它作为“社会安全阀”在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英国福利制度在给人们提供社会安全保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首先,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其次,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第三,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方面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来源,一方面又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第四,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社会保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主要内容有:社会保险(含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住房补贴等。德国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制度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为特征,实施这样的社会保险制度,对德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①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长率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大大加重了联邦政府的财政困难,使政府利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大削弱。②社会保障费用持续上升,使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价格上涨,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下降,并最终影响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的国民经济。③两德统一后,东西部居民在社会保障制度、资金来源、保障待遇水平及组织管理方式上均有很大的不同。新加坡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个人储备积累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其以中央公积金制度为主要内容。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具体内容:①保障对象:凡受雇雇员,其月收入在800新元以上者,一律参加公积金;雇主及个体经营者也一律参加;②缴费办法:雇主和雇员均按一定比例缴交公积金;③公积金安排:加入公积金的成员每人都有三个帐户:普通帐户、特别帐户和保健储蓄帐户,用途各不相同,不得串支。与许多发达国家明显不同的是,新加坡没有对失业问题的公积金的安排,政府对失业者的唯一帮助,是为失业者提供就业岗位,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员工技能和转岗培训,使失业者尽快重新就业。

试论述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答: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保障基本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84年—1986年,主要是在部分市县试行国有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养老保险基金并实行个人缴费,同时在国有企业部分职工中建立待业保险制度。第二阶段:1987年—199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退休费用社会统筹,并以此带动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同时由市县统筹过度到省级统筹。第三阶段:1991年—1995年,对养老、失业等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革,主要是扩大社会保险的实施范围,调整社会保险待遇的结构、推行职工个人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的制度,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研究制定有关法规、条例等。第四阶段:199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按“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并出台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与企业改革和再就业工程接轨,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运用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的路子。1998年成立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使社会保障体系走向统一管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初步形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大力发展社会保险的同时,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发挥其对社会保障的补充作用;制定相应政策切实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和优抚救助对象的合法利益;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抚恤补偿机制;依法安置退役军人;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社区服务,加强福利设施建设等。

试论述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及如何实现再就业。答:我国失业、下岗现象增多的原因:一是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劳动力在总量上供大于求。劳动力供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增长型,即每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步入劳动力年龄的人口;另一类是改革和发展的派生型,即一部分已经就业的劳动者因经济结构调整或体制转轨等原因,失去了原有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寻找就业机会。二是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必然会产生一批失业人员。隐性失业显性化。三是大批国有企业职工下岗,还与企业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有关,许多产品的生产能力远远超过社会需求。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各个行业劳动用工相对减少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而职工的失业、下岗问题越来越多。1995年,劳动部门提出实施再就业工程,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实施再就业工程,首先要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然后就是要尽快实现再就业。关键是资金的筹集和到位。资金筹集采用“三三”制:国家财政预算、企业负担、社会筹集各占1/3。实施再就业工程,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再就业,补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要求的劳动就业机制。转变择业观念;社会各界要理解关心、帮助、引导;加强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发展、规范劳动力市场,建立和完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实施再就业工程,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

试述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瑞典病”。答:瑞典福利制度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一是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充分的闲暇时间;拥有富足的物质;具备完善的医疗制度;实行普及型教育。二是居民收入的均等化。瑞典社会福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累进制的所得税及其他税收,使财富在各家庭间再分配,趋于收入的均等化。在工资政策上,同工同酬,职工内部的收入差别较小;雇员与雇主间的收入差距实行收入越高纳税越多。三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经济稳定表现为充分就业,社会稳定体现在阶级合作。“瑞典病”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福利支出膨胀;二是税负过重;瑞典的税收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税主要有个人所得税、公司雇佣税、财产税等,间接税是增值税。三是高通货膨胀。

试述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答: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⑴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1993年6月1日,上海市率先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从那时起到1999年底,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由试点阶段(1993年6月-1995年5月)、推广阶段(1995年5月-1996年底)进入普及阶段(1997年-1999年底)。⑵低保对象。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保障对象主要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具体有三类:一是“三无人员”,即“无法定继承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或最低工资、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第二、三类人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增的保障对象。⑶发放标准。第一类人员发放标准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额发放,如原有救济,按原救济标准发放。对第二、三类人员发放标准是补足使其达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但优抚对象的抚恤金不计入家庭收入,即差额发放。⑷保障资金来源。由地方各级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科目,进行专帐管理。

试述我国工伤社会保险的改革。答:劳动部在总结试点经验和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于1996年10月1日颁布实施《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其主要内容有:①扩大工伤保险的实施范围。所有企业和劳动者,包括被批准入境就业的外籍职工,都要参加统一的工伤保险制度。②统一评残标准。对工伤和职业病致残者按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3月颁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国家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③实行工伤医疗期。我国现行办法明确规定:职工工伤或职业病期间需停止工作接受治疗的实行工作医疗期,医疗期一般最长为24个月,严重工伤或职业病者可延到36个月。④统一工伤待遇。职工因工负伤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对伤残恤金、遗属恤金均建立正常的待遇调整机制。⑤实行工伤保险基金社会统筹和工伤保险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制。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工伤保险基金,由社会统一筹集、调剂和支付。⑥工伤保险实行属地管理,以中心城市或地级市为主实行工伤保险费用社会统筹。

试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积极作用:一是该制度使新加坡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而人民有了老年、疾病、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切实保障;二是中央公积金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长期储蓄,公积金除了用于支付会员利息和正常提款外,积存部分大都用于投资,促进了经济发展,确保了累积基金的增值;三是这种公积金制度,本质是强调个人最多是家庭自助互济,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不会产生“惰性”。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不足: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互济特征,与社会保障的本质特性社会性和互济性不相吻合。二是保障水平参差不一,特别是对年轻雇员和低薪雇员的生活保障水平较低。三是过度的储蓄,降低了人们的当期消费,限制了国内有效社会需求的满足。四是过高的交费比率,降低了新加坡人储蓄的可能性,因而老年时的退休金来源单一,不利于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同时高额投保费增加了企业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试述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答: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作用:一是保证英国大多数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强了广大劳动者的体质,为英国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二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社会需求,是一种鼓励先消费后生产,重视消费胜于生产的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三是促进了英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医疗、职业培训、老年服务等产业部门的发展;四是福利制度为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良好前提条件,对市场经济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化解。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是福利支出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负担过重;二是来自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使社会福利支出日益庞大;三是失业率居高不下减少了政府税收来源,增加了失业救济的负担;四是办事机构臃肿,经济效率低下。

试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答:中国社会保障实践,古已有之。但作为社会保障制度,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陆续建立起来。中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1949年10月到1957年的社会保障制度初创阶段。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1951年2月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简称《劳保条例》),该条例主要用于企业。建国初期,社会救助及社会优抚是在吸取解放区传统办法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社会福利有很大一部份内容包含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的职工福利中,在社会上,福利是和社会救助合在一起的,统称救济福利事业。②1958年至1966年的初步调整时期。建国以后,我国基本上实行了两套社会保障制度:一是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险,二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实行的社会保险。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调整中得到初步发展。但由于受“左”的思潮的影响,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出现了“过热”的倾向,周总理提出的修改《保险条例》的任务也没有完成。③1966年至1978年“文化大革命”中的停滞甚至倒退时期。“十年动乱”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是社会保险的统筹工作停止;二是社会保险沦为企业保险;三是影响了社会保险基金的积累。④1979年至今的恢复、健全和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发生了质的飞跃,基本上实现了由“企业自保”向“社会互济”、由“全部包揽”向“三方分担”、由“平均主义”向“效率公平兼顾”、由“福利包揽”向“基本保障”、由“局部覆盖”向“全体覆盖”的转变,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