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经起落之后,他在中央站稳了脚跟,不仅成为了文人领袖,还把从正三品的翰林学士到从二品的诸多官职都当了个七七八八。欧阳修死后,更是被追赠为正一品的太师。
觉醒又放弃的苏洵苏洵,一个算是大器晚成的清高读书人。他"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后来又多次落榜。至和三年(1056),已经四十八岁的他带着苏轼和苏辙兄弟俩进京应试。
因为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对他十分赏识,苏洵才在京师声名大噪,并在两年后收到宋仁宗要他去舍人院参加考试的诏书。
可也许是失望多年,或觉得家里已有儿子们光耀门楣,苏洵"佛系"地婉拒了宋仁宗的好意。后来还是在时任同平章事的韩琦的推荐下,苏洵才直接做了秘书省试校书郎和霸州文安县主簿。而职位高些的校书郎,也不过从八品。
同甘共苦的苏轼与苏辙苏轼和苏辙兄弟俩,不仅在文学领域是各自开花,在政坛的起起落落中其实也都站到了高位。我们熟悉的苏轼,虽多次被贬到惠州、儋州等地,但也是欧阳修"文人领袖"的接班人,曾做过从四品至正三品的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和礼部尚书。
他死后也被追赠了正一品的太师之职,甚至和欧阳修一样获得了"文忠"的谥号。而苏辙,踏踏实实地做过正三品的御史中丞,后来也被追赠为太师。论谥号,他的"文定"也离苏轼的"文忠"相差不远。
得志又失意的王安石王安石,一个早期不得志,好不容易熬出头却最终黯然收场的改革名臣。他的仕途,和苏轼、苏辙兄弟俩的正好相对。二苏得势时,王安石被压制。而在他得到宋神宗支持以推行新政时,他站在正二品的参知政事的高度,将苏家兄弟贬得"一无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