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重点
一、 名词解释
1) 格雷欣法则:两种名义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被人们熔化,收藏起来,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将作为流通货币。
2) 直接信用:是借者与贷者之间直接进行借贷的活动。
3) 间接信用:是借者与贷者之间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进行的借贷活动。
4) 信用工具:亦称融资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进行资金融通时所签的,证明债权或所有权的各种具有法律效用的凭证。
5) 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6) 收益资本化:任何有收益的事物,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贷放出去的货币金融甚至不论它是否是一笔资本都可能通过收益与利润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7) 货币市场:又叫短期资金市场,通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其融通的资金多用于短期周转,因此这些金融工具多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8) 资本市场:又叫长期资金市场,通常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交易的场所。
9) 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谈妥一笔交易后,签订标准化的期货合约,约定将来一定时间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方式。
10) 期权交易:是一种选择权交易,投资者以一定的价格买入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又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证券的权利。
11)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获得的,能够增加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存款。
12) 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13) 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转账方式发放贷款等资产业务所创造出来的存款。
14)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产,而是代理客户办理其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15) 再贴现:又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已经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转让给中央银行的票据转让行为。
16) 投资银行: 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7) 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部门在既定的收入或财富范围内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数量。
18) 流动性陷阱:在极端情况下,当利率低到所有人都认为它将上长升,从而有价证券的价格将下降时,人们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有价证券,这时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就趋于无穷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流动性陷阱”。
19) 基础货币:也称货币基数,强力货币,高能货币等,是指中央银行供应的,能够创造数倍于自身的货币基数,包括流动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20)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应量相对于基础货币的倍数,即货币供给量扩大与收缩的倍数,它说明中央银行每增减一单位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增减的幅度。
21) 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指一国某一时点上的货币存量,是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现金发行量和存款量。
22) 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超过了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物价水平普通、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23)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持续地较大幅度地下下降和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
24)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与措施的总和。
25)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分开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影响市场利率,改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从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项政策措施。
26)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影响市场利率,促使商业银行信用扩张或收缩,从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措施。
27) 货币政策时滞: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取得预期效果时差叫做货币时滞。
简答题
1信用货币有哪些特征?
答:(1)、以信用为保证
(2)、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和创造
(3)、不能与贵金属兑换的一种债务货币
(4)、是一种管制货币、强制性货币
2、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1)、商业银行是以物品形态提供信用,而银行信用则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商业信用是直接信用,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
(3)、商业银行的动态与产业资本的动态是一致的,银行信用是不一致的
*1、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突破了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的规模的局限性。
债券与股票的区别?
答:1、两者的性质不同;2、两者的期限不同;3、两者的价格变动不同;4、两者的风险大小不同:5两者的收益与国家和税收关系不同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答:1、平均利润率;2、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3、经济运行周期;4、国家经济政策;5、物价水平;6信用的期限与风险;7、国际因素
商业银行的业务有哪些?
答: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2、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3、商业银行汇票的非存款负债
二、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1、现金资产;2、贷款;3、贴现;4、证券投资
三、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1、汇总业务;2、代理业务;3、承兑业务;4、信用证业务;5、信用卡业务;6、信徒业务;7、租赁业务
四、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1、担保类表外业务;2、承诺类业务;3金融衍生工具业务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内容有哪些?
答:1、安全性原则。指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受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满足顾客提现。
2、流动性原则。是商业银行随时保证可以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现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3、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这一经营原则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中央银行有哪些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
答: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1、货币发行;2、集中存款准备金;3、代理国库存;4、其它负债业务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1再贷款与再贴现;2、有价证券买卖;3、黄金外汇储备;4、其它资产业务(如待收款、房屋、设备等)
三、清算业务
中央银行具有哪些职能?
答:一、按传统的归类可分为: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二、按业务活动的特征分:1服务职能;2、调节职能;3、管理职能
投资银行有哪些业务?
答:1风险投资;2、证券承销;3、证券交易;4、基金管理;5、企业并购;6、理财顾问;7、项目融资;8、金融工程;9、资产证券化
通货膨胀有哪些类型?形成原因是什么?
答:1、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分为:公开型通货膨胀和隐蔽型通货膨胀;2、按严重程度分为:爬行式通货膨胀、小跑式通货膨胀、奔驰式通货膨胀;3、按通胀的预期分为:预期型通胀和非预期型通胀;4、按通胀的影响大小分为:平衡型通胀和非平衡型通胀;5、按通用的地域分为:内生性通胀还外生性通胀;6、按通货与经济增长关系分为:通货回胀、应用性通胀和滞胀;7、按原因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胀、成本推动通胀、结构失调型通胀
形成原因:1需求拉上: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消费需求膨胀;2、成本推进:工资推进、利润推进;3结构因素:北欧模型、我国的结构失调;4其它因素:供货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因素
通货膨胀有哪些效应?
答:1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2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3、通货膨胀的收入与财富再分配效应;4、通货膨胀的消费效应
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何在?
答: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常常发生冲突,若要降低失业率,很可能导致需求拉上型通胀,因为,要将失业率控制在一定水平,增加就业人数,就必然要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然而,总需求的扩大会引起物价上涨。如果要降低物价上涨率,就要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加,总需求的减少必然使失业率提高。
如何理解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
答:基础货币:就可测性而言,基础货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具体讲再由两部分,一是流通中的现金,二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就可控性而言,基础货币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投放的,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多少信用,购买多少有价证券,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意愿;就相关性而言,基础货币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量,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通过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就能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商品价格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而影响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货币供应量:可测性,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都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进行测算和分析,满足可测性的要求;可控性,现金是直接同中央银行创造并注入流通的,其可控性最强;相关性,一般来说,货币供应量代表了一定时期社会总需求,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