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中的插眼一词,被引申对某个事物做个标记
这种造词改意的词语就像是圈子的投名状,语言作为最容易被人感知的内容,直接、清晰的证明同一圈子内的身份,相同圈子内所输出的词语大家都能听得懂,自然也就能聊到一块去。
当然,便捷的互联网社区也加速了圈子文化的形成,以往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并不容易,但现在微博、知乎这样的社交媒体大多都提供了话题、专题内容等功能,相同爱好的人得以在相同内容下相聚,进而社交。
无论是圈子化还是词语根据环境的发展,负面词汇总是会出现,原因同样也是它们能以更精简、更直观的方式输出情绪、表达,奋斗逼、社会性死亡等大多都是这样出现的。
但仍然需要警惕的是词语的污名化,新造词或改词最多也只是让人不明其意,而污名化则更容易引发误会乃至争吵,本来是想用睿智夸人聪明,结果别人以为你在讽刺他。
更让人无奈的是,词语什么时候被污名化、影响范围极难统计,你知道的朋友不一定知道,双方对于词语认知的差异大小往往和接收信息的渠道有关。
语言发展自有其规律,针对污名化、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我们仍然建议少用、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