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帝星加德林,大英帝星为什么水货多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0 05:21:36

传说中乔托绘制的《但丁肖像》

意大利画家多米尼克·迪·米切里诺(Dominike di Michellino)在阅读了《神曲》之后,于1465年为但丁绘制了一幅肖像类的布面油画《但丁和他的三重世界》,此画现藏于佛罗伦萨主教座堂博物馆。在这幅油画作品中,但丁身穿红色的长袍,左手拿着打开的《神曲》,右手摊开,向世人展示着《神曲》中描绘的三个世界——地狱、炼狱和天堂。对于意大利画家米切里诺我不是很熟悉,此前有也没有看到过画家更多的作品。但是他创作的油画《但丁和他的三重世界》却屡屡出现在各种与《神曲》有关图书中,有时是作为图书的封面,有时是作为图书中的附图。

大英帝星加德林,大英帝星为什么水货多(5)

多米尼克作品《但丁和他的三重世界》

佛罗伦萨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1495年创作了一张但丁中年时期的侧面肖像。画面中诗人但丁的面容消瘦,但神采奕奕。他头戴红帽,身披红袍,肩上斜插一条黑色的橄榄枝。此画为蛋彩绘制,私人收藏,尺寸55cm×47cm。此后,波提切利的这幅作品流传甚广,屡屡出现在与诗人但丁有关的各种场合和各类图书之中。

大英帝星加德林,大英帝星为什么水货多(6)

波提切利绘制的但丁肖像

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在其漫长而辉煌的生命旅程中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的雕塑、建筑设计和绘画作品。他创作的许多艺术作品,至今依然脍炙人口。譬如雕塑作品《大卫》、《哀悼基督》、《奴隶》、《摩西像》、《昼、夜、昏、晨》等等。在建筑设计方面,他为圣彼得大教堂设计的大穹顶、为圣洛伦佐教堂设计的建造正立面、为美蒂奇家族设计的陵墓等等,至今依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中的经典作品。

历史青睐了这位年青的艺术家。当米开朗基罗不断地用《大卫》、《摩西》等作品来证明自己在雕塑艺术方面学识和能力的时候,罗马教皇朱诺二世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并在1508年正式委托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的西斯廷小教堂绘制天顶画。西斯廷小教堂在名气上面显然无法与同样位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相比,但这座小教堂在天主教世界中却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天顶画《创世纪》完成24年之后,教皇克莱门特七世(1478-1534)因为对西斯廷小教堂西墙祭坛上面原有的壁画《寻找摩西》和《耶稣诞生》不甚满足,坚持要求米开朗基罗为小教堂西侧墙壁再次创作壁画。此时的米开朗基罗已经年逾六十,由于长期的劳累加之与教廷不断地发生各种冲突,此时的他已经是身心俱疲,经过各种利弊的权衡之后,为了完成这幅展现了人类心灵与信仰激烈冲突的鸿篇巨制,米开朗基罗还是义无反顾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

从1535年开始动笔,米开朗基罗用了近6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幅体现着艺术家多方面才能的巨型壁画——《最后的审判》。在此期间,教皇克莱门特七世已经离开了人世,保罗三世继任。在壁画接近完成的时候,年迈的米开朗基罗意外从脚手架上面坠落,腿部受伤。幸亏来自佛罗伦萨的朋友、医师巴乔·龙蒂尼医术高明,米开朗基罗才得以继续他的工作。

大英帝星加德林,大英帝星为什么水货多(7)

米开朗基罗所绘制的油画《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在这块高21米、宽10米的巨大墙壁上面,用生动的油画色彩形象地呈现出诗人但丁在《神曲》中描述出来的地狱中的悲惨世界。画家再次发挥了对于人体结构准确的把握,画面中数以百计等身大小的裸体人物千姿百态,尤其是端坐在画面上半部分中央的耶稣,高举右臂神情威严地俯视着脚下众多的灵魂。在他右侧是圣母玛利亚,在他的左侧是年迈的彼得、背负十字架的安德烈,拿着一束箭的殉道者塞巴斯提安,手持车轮的加德林等圣人。在画幅下半部分的中间,画家构筑了一个由众多人物组成的漩涡,在漩涡左侧的人群经过耶稣裁决后徐徐地升入天堂,而右侧是连续不断地坠入地狱的悲惨亡灵。在画面的最下面是地狱中的冥河,坐在船中的亡灵渡过冥河后被打入各层地狱。面对16世纪相对保守的社会风气,米开朗基罗以超人的勇气,将画面中所有的人物都画成了赤身裸体,寓意人类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再赤条条的去接受上帝最后的审判这一无法回避的宿命。

壁画完成后,乔治·瓦萨里赶来观看,这位美术史家在《传记》一书中写道:“此画的完成,证明了诗人但丁的词语:‘死的是死者,活着的看来在活。在此,可以看到罚入地狱者的残苦和蒙福者的极乐’。”同时,他还赞美画家在这幅作品中:“展现了宏大场面和裸体画的画法以及对于解决构图中诸多困难的博学多才。”

2017年秋,我前往罗马,此次罗马之行的重点是参观梵蒂冈博物馆。说到梵蒂冈博物馆,许多人并不熟悉,但这家博物馆却是世界最著名的“五大博物馆”之一。馆内藏有历代罗马教皇精心收藏的雕塑、油画、壁画、挂毯、图书等等不计其数,且大多数均为难得一见的珍品。与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大都会博物馆、冬宫博物馆有所不同的是,这座博物馆中收藏的各种艺术品和图书更加侧重与基督教文明有关的内容,其中包括基督教所提倡的精神价值和伦理道德观念,基督教文化中的神学理论、哲学思辨方法和语言表达形式等等。

我穿过著名的“拉斐尔画廊”后,就进入到西斯廷小教堂,只见小教堂中人头攒动,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将教堂内不大的空间挤得满满当当,天顶和墙壁上面的画作被从高窗中涌进来的光线照射的色彩斑斓。曾经在许多画册和教科书中无数次见到过的天顶画《创世纪》、壁画《最后的审判》以及由彼得罗·佩鲁吉诺(Pietro Peruqino,1445-1523)、波提切利、多梅尼科·德尔·吉兰达约(Domenico di Ghrlandaio,1449-1494)等画家在南北两侧墙壁上面绘制的12幅以《摩西生涯》和《耶稣生涯》为主题的壁画先后映入眼帘。我尽力挺胸抬头,努力在这些五光十色的缤纷世界中寻找并分辨着作品中那些熟悉的人物。故事太多,画面太大,人物也太多了,别说是画,就是看,也需要耗费不少时间,更需要体力和相关的知识作为支持。我边看边思索,恍惚之间,我突然想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美研所水天中老先生在在《近距离观赏的艺术》一文中所陈述的一个观点:“巨幅绘画产生的客观条件,首先是阶级社会中宗教、政治活动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巨大的绘画不是为了让普通人以平常心来观赏,也不是为了给普通人以愉悦,而是为了在异于日常状态的时间和空间,从心灵上征服建筑和绘画的接受者。可以说,巨大的绘画是绘画的‘异化’。巨幅绘画就是在教权、皇权的宠幸下,以特殊的身份进入了文化史,并进而占据了绘画艺术领域的主导地位。”

当19世纪来临后,法国人罗丹再一次以他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为但丁和他的《神曲·地狱篇》塑造出一座崭新的艺术丰碑。

奥古斯都·罗丹(Auguste Rodin),1840年出生于法国的巴黎,14岁时拜荷拉斯·勒考克学习绘画,后追随雕塑家巴耶学习雕塑。35岁时前往意大利,受到米开朗基罗作品的启发,从而确立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他的代表作有《青铜时代》、《思想者》、《雨果像》、《加莱义民》和《地狱之门》等等。1880年,法国政府委托罗丹为拟建于巴黎的法国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入口制作金属大门。罗丹在构思草图时就决定以但丁的《神曲·地狱篇》为主题,创作一件表现冥间地狱场景的大型浮雕作品。为此,罗丹做了充分的准备,从总体布局到每一个人物的姿态都创做了泥塑的小样。在最终完成的作品中,罗丹一共塑造了187个人物,并将这件雕塑作品命名为《地狱之门》。此后,罗丹还以这个大型群雕作品中的一些雕像和浮雕人物为基础进行了再创作,将其中的一些人物做成单独的圆雕作品,如著名的《思想者》、《三个影子》、《亚当》、《夏娃》等等。

美国艺术评论家阿纳森在《现代艺术史》中写道:“《地狱之门》的构思,若即若离地以但丁《神曲》的主题为基础,但也利用了他所十分欣赏的波德莱尔诗歌的构思。”

大英帝星加德林,大英帝星为什么水货多(8)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