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四个季度一共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三个季度几天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0 22:37:30

按照原计划,大连福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慧旅行社)应该做好了“十一”黄金周密集发团的准备。一群年长的“旅游会员”也早已计划好跟团游玩,或许也会在旅游途中“听课”时投资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就像往常那样。但这一切的安排一个多月前破灭了。

8月21日,张雅拿着三张收据,匆匆前往福慧旅行社位于浙江绍兴越城区的分公司要求退钱。从2022年开始,她的母亲已经向其分批投资了27万元,最近一次是7月投的12万元,总计还有23万元没有到期。

就在一天前,张雅刷到一条消息:辽宁省瓦房店市公安局8月20日发布警情通报称,大连山海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大连福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以免费、低价旅游等方式为利诱,变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及多地,数额巨大。目前,大连山海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周某峰等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侦办中。

“业务员当时跟我说退款没有问题,23万元退回来需要3~5天。我们也很相信他们,心想分公司爆雷应该不会这么快。”张雅回忆,分公司现场竟然还有老人在交钱。“有业务员说公司正常经营,让老人们再投钱。”然而到了8月22日,张雅发现,分公司的财务室大门紧闭,人已经不见踪影。几天后,业务员和管理层也都不见了。“门店是开着的,但没有人,这简直就是骗子行为”。

福慧旅行社成立于2003年,在全国拥有上百家分支机构,客户几乎都是老年人群体。据《中国新闻周刊》了解,上海、浙江、河北、北京、辽宁、湖北、广东等多地分公司都受到这次事件影响。其中,一些分公司已经关门停业。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福慧旅行社推出的一些线路,名为旅游产品,实则投资。鼓吹投资人不仅可以享受免费旅游,最后还能拿到本金和收益。不过,多数受访者仅拿到过一次收益。后续在业务员劝说下,会多轮追加投资,最终损失惨重。仅记者接触到的投资者,还未追回的投资款都在几万至上百万间。

以组织老人出游为噱头,通过免费、低价游吸引大量老人,游玩过程中开会、上课,以高收益诱导老年人投资理财,只是当前低价老年团的乱象之一。

业内预计,到2025年老年人数量达到2.8亿左右,旅游消费人群占比30%,消费频次可以达到每年2次,且中老年旅游处于市场的增量周期。中老年旅游,正在成为一个增长势头迅猛的赛道。但这个赛道里,低价背后乱象丛生。

一年有四个季度一共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三个季度几天(1)

3月24日,在北京故宫外排队的老年团。图/IC

不一样的旅行社

张雅的母亲是2022年7月接触到福慧旅行社绍兴越城分公司的。当时,分公司开业不久,业务员到小区发传单,她母亲发现,业务员宣传的福慧旅行社和市面上的旅行社不太一样。

“普通的旅行社就是单纯花钱玩线路。而在福慧旅行社买了旅游产品,不仅可以免费游玩,到了期限还可以拿到本金和收益。说白了,就是投资。”张雅说。

最初,张雅的母亲先试水投了1万元,获得会员身份后,跟着福慧旅行社四处游玩。张雅称,原本一年期的投资,最后提前四个月拿到了900元收益。“你看,你们不让我把钱存在这里,但最后我就是拿到了收益。”提前兑付让张雅的母亲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这正是福慧旅行社拿捏老年人心理的关键一步:第一次会准时或者提前让投资者拿到收益,彰显资金实力,获取信任。但大多数情况下,钱不会在投资者手里停留太长时间。

多名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等看到现金收益,业务员会再次劝说追加投资。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任,让不少人愿意把还“热乎”的本息再添些钱继续投资,雪球最终越滚越大。张雅的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加大投资,从最初的1万,到后续的4万、5万,最后投资了12万元——这原本是她身上仅剩的储蓄。

“我之前劝她不要再投资了,赶紧把钱要回来。但她已经深陷其中,她说:‘他们好端端开着,怎么会跑?即便跑路了,我也心甘情愿把钱扔水里。’”张雅很无奈,母亲“已经变得很疯狂”,即便自己心里早有预判,但由于母亲执着,直到最后钱都没能拿回来。

黄静云的父母也未能逃脱这样的套路。“退休后,两位老人开始接触上福慧旅行社,但刚开始非常谨慎,只交几百元钱去附近采摘游玩。都在北京附近,也很便宜。”黄静云说。

前期几次出行让黄静云的父母与业务员建立了信任。慢慢地,旅游行程开始变远。加上周围朋友推荐,第一次旅游半年后,黄静云的父母从单次付费旅游转变为投资,从而获取免费旅游。2021年下半年,老两口首次投资了6万元。

黄静云回忆,第一笔投资收到了大概7600元收益。拿到这笔钱后,父母随即又追加了一些进去,“往后都是到期后拿上本金收益再继续往里面加钱,没有取出并使用过收益”。

就在瓦房店市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的当天晚上,黄静云父母还收到了2万元,但他们也不清楚是来自哪笔投资、是本金还是收益。因为在一年内,他们追加了多轮投资,目前还有三十几万没有拿回来。

“我父母都是老师,都受过高等教育。可见老人被骗并不是因为教育水平问题。”黄静云感叹。

极力包装投资事实

除了前期会让客户尝到甜头外,福慧旅行社也做足了表面文章,从签订旅游协议开始,就在极力包装吸纳投资款的事实。

记者拿到的一份《大连福慧国际旅游协议书》显示,某个旅游套餐价格为5.2万元,共有包括贵州、成都、广西在内的六条线路,每条线路价格一致,均为8800元。另外,也有包含国外路线的旅游套餐,但价格高昂,基本都在十万元以上。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这只是福慧旅行社的一种包装手法:协议书上的旅游套餐价格,表面上看似是购买旅游线路,但实际上却是投资款。

有投资者透露,一旦同意存入资金,福慧旅行社就以签订《国际旅游协议书》的形式,将资金拆分、虚构为不同的预售旅游线路对应的费用。

福慧旅行社另一种掩人耳目的做法是,让旗下有商贸资质的公司与投资者签署销售合同,出售海参、鲍鱼一类海产品,销售价格对应着投资款。

一年有四个季度一共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三个季度几天(2)

上图:包装成购买旅游线路的协议书。

中图:北京大简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出具的收据,收款项目写着“新年海参”,但其实是投资款。

下图:积分抵扣投资款,1积分=1元。本版图/受访者提供

“父母没签署过旅游协议,购买投资产品都是签销售合同。我问过好几个在北京石景山分公司投资的人,他们拿到的票据上也都是海参、鲍鱼。”黄静云说。

根据黄静云提供的一份收据,收款项目是5份新年海参,每份海参价格为1.2万元,合计6万元——这正是她父母当时的投资金额。收据上的盖章企业为北京大简食品商贸有限公司。天眼查显示,该公司唯一*是大连山海商贸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正是周志峰,与福慧国际旅行社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一些受访者介绍,自己并不会拿到销售合同中的商品,只是以此为名义开收据,仍然是投资款,后续会享受福慧旅行社提供的免费旅游。

8月20日警情通报发布后,黄静云母亲曾到石景山分公司要求退款,否则要去法院起诉公司和销售人员。“销售说,收据上写着给你海参了。可事实并没有给,谁会花30多万买海参?”

张雅、黄静云根据第一次拿到的收益测算出,福慧旅行社提供的产品收益率在10%左右。不过,福慧旅行社并没有大范围公开宣传过投资收益。有受访者称,旅行社业务员日常行事非常谨慎,一般都是口头讲述或语音电话告知能拿到多少收益,并不会留下文字记录。

但即便如此,旅游协议书也可能暗藏玄机。有绍兴投资者透露,在自己签订的《国际旅游协议书》第二条礼品赠送条款中,以赠送不同金额的“山海阁消费卡”暗示可以获得的利息总额。

“在存入一定数量的现金以后,根据本金的不同,我们每月或每季度领取对应的利息。当天,该公司的财务会在我们此前签订的《国际旅游协议书》中针对已经给予利息的部分打上‘已退款’印章,同时支付现金。”上述绍兴投资者说。

除了旅游套餐外,福慧旅行社明面上兜售的产品还有旅游会员,也有相应条款暗示收益。一位受访者提供的、于2022年6月12日签署的《大连山海旅游协议书》显示,购买项目是价格为15万元的旅游会员,并非旅游线路,协议书也并未提到提供了哪些旅游线路。但协议中的旅游会员章程第三条提到,办理15万旅游会员一年期,如客户不消费旅游线路,每季度返还 41800元,分四个季度返还。算下来,一共会返还167200元,比15万元的价格多出17200元。该名受访者表示,这就是在隐晦地表达投资收益。

不久后,这名受访者父亲于2022年9月签署的协议书已经没有了相关条款,往后的协议书也没有见到过如此明显的“提示”,他猜测“协议书应该是改版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新闻周刊》拿到的多份售卖“旅游会员”的协议书中都会标明,办理一年期旅游会员赠送旅游消费积分。有受访者表示,积分就是收益。但问题是,积分是否可以提现?

今年5月,黄静云父母向福慧旅行社交了19800元去云南8日游。黄静云说,这次交的钱比较少,能免费游玩,但没有收益。本金会返还,需要每天上小程序“元初体验”领取36积分,等累积到一定数额再提现,一年半返完本金。

“业务员不让我妈操作,而且她也尝试过,但提现不了。”黄静云说,目前为止,她母亲没提过钱。“有时候找业务员想提现,他总说不着急,等他有时间再说。”

一年有四个季度一共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三个季度几天(3)

“元初体验”小程序,目前已经搜不到了。图/受访者提供

目前,微信已搜不到“元初体验”小程序,但有相同名称的公众号,认证主体是元初体验(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IP属地在辽宁。根据天眼查,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1月,目前暂未发现与福慧旅行社存在股权关系。不过,该公众号原本每周都会数次更新文章,但从8月22日后,再无任何新的推文。

情感拉拢

福慧旅行社产品颇为复杂,不仅产品类目不同,也有多条旅游线路,对应着不同数额的投资金额和收益。期限也分为3个月、半年、9个月、1年等。在返还方式上,有到期整体返还和每天返还。加上很多老人并没有签订合同,收益率不清晰,搞不清楚最后能拿到多少钱。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愿意相信福慧旅行社,甚至把养老钱都投进去。

吃住不错,父母满意——这是所有受访者都会提到的理由。

“爸爸说吃得挺好,住的也是五星级酒店,品质确实不错。路上安全,玩得也好,没有强行购物,其他老人反馈说也还可以。”朱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父亲于2019年接触到福慧旅行社,前前后后投资了9次,目前还有近110万元没有拿回来。

从业务员发给朱帆的一条视频中可以看到,旅游团安排老人在某大酒店就餐,环境很好。餐桌上菜品丰富,现场气氛热烈,不少老年人碰杯高喊“相约山海,天天精彩”。

福慧旅行社发团非常频繁,对于想要跟团旅游的老人也很“慷慨”。张雅举例称,比如投资了5万元,除了本身有赠送的线路外,每个月还会免费让老人去玩两天一夜的线路。

“福慧旅行社有时候会免费叫老人去玩,其实最终目的就是想让你投钱。”黄静云说。

福慧旅行社对老年人的情感攻势也很强烈。多数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福慧旅行社业务员在情感上很会套近乎,甚至会亲切称呼投钱的老人为“爸妈”。日常也会打电话问候,经常性往家里送米面油。“小管家(即业务人员)有各种贴心服务,甚至有次还帮我们搬家。把长期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照顾得很妥帖,特别信任他们。”

业务员的一个细节让朱帆印象深刻。“比如你给他打电话,他会挂掉自己再打回来,说是要自己承担电话费。虽然也花不了多少钱,但会让人觉得他们很贴心。”

有受访者说,福慧旅行社业务员会专门到老年人比较多的老小区和菜市场宣传产品。愿意投资的老年人往往跟子女分开居住,有的跟子女不在一个城市,甚至也有分居异国的情况。“几乎所有的业务员都会到老年人住所慰问。我母亲跟我说,业务员在聊天时会问到自己的家庭关系、退休工资、子女情况等,业务员对这些信息都了如指掌。”上述受访者表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彭华茂研究老年心理已有十几年,她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老年人也有情感需求,需要社会连接,有人关怀。如果成年子女经常忽略父母这些需求,就会出现情感空隙,给了别人可乘之机。

“那些家庭关系好,子女跟父母联系多的,比如每天打个电话的或者经常聊天,父母遇到一些需要花钱消费时候,通常会征求子女意见,问一问他们行不行。老年人上当受骗,首先要做的不是指出老年人有什么问题,而是想想子女是否与父母保持了正常的交流频率。”彭华茂说。

此外,前期稳定的回报和高出银行存款不少的利息很有吸引力。黄静云能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年龄已经大了,收入来源仅限于退休金和以往的储蓄。他们继续选择高风险投资,是想着用之前还属于稳定的投资理财方式给子女多积攒一些钱”。

早已被多地警示

如果福慧旅行社只是一家旅游企业,正常来讲,行业利润不足以支撑众多“旅游会员”免费旅游。该公司之所以能够运转这么多年,目前看来则是找到了另一种“业务模式”:用免费旅游和高息回报引诱老年人投钱,利用投资款提供高标准旅游服务,建立口碑后,再吸引更多人入局投资,以维持高成本支出。直到大厦倾倒。

《中国新闻周刊》调查发现,无论是短途还是长途旅游,都是福慧旅行社揽钱的主战场。尤其是在聚餐吃饭时,投资宣讲更为集中。

一年有四个季度一共多少天,一年有几个季度第三个季度几天(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