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创作中超越自我,他和主创人员在影片开拍前,专门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沿着黄河故道走访了许多地方,一边采风、搜集民歌,一边寻觅故事灵感。
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推出了一部兼具交响音画艺术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故事片。
展现了在中国西北沿母亲河两岸世代生息的普通人艰辛的生存图景和动人的爱情传奇,抒写了浑厚苍凉的历史记忆里一个古老民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以及他们为了追求而坚忍不拔、顽强乐观的精神品格。
可以说,直到《黄河谣》,滕文骥才又一次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素材载体和表达方式。使饱满的艺术激情和充沛的创作才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自《黄河谣》之后,一提起中国的音乐故事片,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导演肯定是滕文骥。
在这部奠定他在影坛地位的标志性作品中,滕文就像是一位潇洒的交响乐指挥,指挥剧组人员演秦了一曲美妙和谐的中国民族风情影坛“交响曲”。
06葛优等演员的优秀演绎影片的表演,如同音乐的整体风格一样,不求真实细腻,而力求彰显一种挥洒的士气、野气,生动的情趣、风趣。主人公当归的扮演者煜林,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青年演员,本名王巍,后又改艺名为“巍子”。
《黄河谣》虽是他涉足影坛的第一部作品,但导演却对他充满信心。滕文骥很欣赏爆林的外形、气质和表演潜力。他认为,煌林是国内唯一一位可与姜文一比高低的男演员。
滕文骥之所以大胆启用一个无名的新手来担纲出演一个时间跨度四十多年的音乐故事片的主角,还有一个的特殊原因,那就是,他认为用太知名的演员,往往会让观众记住演员而忘掉了角色。对艺术而言,这样得不偿失。
影片中另一位光彩照人的角色,当属葛优扮演的黑骨头。虽然戏份不是很重,但葛优的天才表演真可谓令人过目难忘。
无论是在造型、台词、神气、动作,都能见出葛优很工巧、贴切的设计。应该说,这个心狠手辣、滑稽乖张却能唱一嗓子好歌的士匪头子,是中国银暮上不多见的“这一个”一个带点另类色彩的“新士匪”的典型。
结语影片的缺憾和美中不足在于,导演过于强烈的音乐情思弱化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的性格刻画。
撇开音乐元素单看叙事,本片的手法明显有些老套,而且与第五代一些国际获奖的片子有明显雷同的痕迹。
另外,由于过于注重音乐、秧歌等外在的活泼热闹形式,影片的人物刻画,在性格深度和思想力度方面都显得有些渣弱。
但或许,这是一般音乐故事片在所难免的一个通病吧。从滕文骥自身的创作个性气质和艺术素养优势来看,为了音乐的完美而在人物刻画和思想表达上作出一定的“牺牲”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挟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