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无意中翻看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书,竟然发现一个十分冷僻的汉字,至少我相信很多家长都没见过,可能作为70、80后的家长有可能过去使用过甚至口语中常说,实际生活中也会用,但是作为90、00后相信基本上不怎么使用了。当然了本人小时候还经常使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字:“拃”。
读音及含义
拃,读音:zha,第三声,其是一个长度单位量词,表示的是:大拇指和食指张开的两端之间的距离,换算成官方的单位距离,小孩大概8厘米,成年人估计在16厘米左右吧。
在过去物质较为匮乏的年代,我们经常会遇到,用手、脚、手臂等来作为尺子衡量长度使用,这就是“身体尺”的概念,用人的身体部分进行丈量距离的,统称为身体尺。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上学时,经常和同桌闹掰了后,就要“分家”,也就是把一张课桌分为2半,一人一半,常常用手去丈量后进行分,那时候的就是用“拃”来丈量课桌的。
还有就是很多农村,下地干活的时候,身边也不会随身携带尺子类的测量工具,就通过步伐来丈量自家的土地,不知道你们有遇到过没有呢?
其实现如今,也经常碰到呀,比如:一家新买的房子,去看样板房时候,对于平方没有什么太敏感的概念,就通过一步一步的走来丈量,形成自己的脑海里的空间概念,这其实也就是身体尺的本身含义了,就是让人通过身体的熟悉的长度来丈量位置不熟悉的东西以达到自己快速熟悉之本义。
身体尺来源
相传在大禹治水的时候,大禹就使用自己的身体作为长度的标准进行治水工程的测量。
到了唐代宗李世民的时候,霸道的太宗就规定以他的双步为距离长度单位,出现了一步五尺的概念,三百步为1里,后来又有人发明人的中指的指关节长度一节为1寸,从此以后身体尺的概念发展一发不可收拾。
到了1875年,才出现了国际上统统一的“米尺”,把米制作为国际通用的长度测量单位。
当然到了1960年,人们又发明了同位素氪-86原子放电时产生的一种橙色光谱波长的1650763.73倍作为1米,据说这个误差达到了十亿的数量级,但是相信很多生活中是不需要这么精确的。
你知道了吗?欢迎点赞收藏 关注~~~
-结尾-
编辑: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