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读懂小说的方法,读懂小说的步骤和方法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5 10:24:27

文/怀左

很多人喜欢读小说,但最常问的问题是:读的时候很快乐,读完就忘,如何运用呢?

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我很多年。虽然我很早就开始就读小说,本科和硕士期间也学的文学,但之前我也就能读个故事,看的时候也会被引发各种情绪,但看完很快也就忘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不知道自己学了个什么,出去和人聊天,当人知道我学的文学时,很快会摆出一个表情。

那个表情的意思,大概就是:这孩子算是废了。

我读的第一部小说,是古龙的《白玉老虎》,因为邻居家当时有很多书,后来我连续看了金庸和古龙的很多小说。最开始沉迷其中的感觉,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想象一个身在山村的孩子,漫游于李寻欢雪中飞刀、张无忌在光明顶大战六大门派的场景,简直是一种享受。

后来我在新华书店看到一本小说,名叫《呼啸山庄》。当时我用仅剩的零花钱买下了那本书,听名字,又是呼啸,又是山庄的,本以为也是一门非常牛的武侠小说,结果回去看了一半才知道,并不是。少年心中容不下爱情,满脑子想的都是飞檐走壁。

高中、大学和硕士阶段,我也读了很多小说。这中间有个明显的成长型,就拿《百年孤独》来讲,大学时我根本读不懂。借来看了一个晚上,愣是不知道讲的什么。那时候的我,习惯了线性推行和情理之中的场景,对书中的布恩迪亚家族,接受无能。我理解不了那个村子里的人,也对那一家子人不感兴趣。至于书名为什么叫《百年孤独》,我认为纯粹是为了大气。

又长了几岁,硕士阶段,我就基本能读懂了,而且读得很有意思,被很多情节吸引,也能感受到马尔克斯叙述的厉害之处。再往后我每年都会读一遍,今年重读时,我对每个细节都做了标注,每个人的不同的孤独模式,我都代入琢磨了一番,尤其晚上看的时候,还会觉得特别难受。老布天马行空的天才不被人理解;乌尔苏拉忙碌一辈子却从来没为自己做点什么;上校戎马纵横却在晚安陷入了无尽的孤独之中;阿玛兰妲渴望爱情但一辈子却无法正视爱情……

把人物当成活生生的人时,他们才会从书中走出来,走近我们,走到真实的生活中。

今年到现在,我还认真重读了《活着》、《围城》、《人生》、《天龙八部》、《骆驼祥子》、《呐喊》以及《平凡的世界》(第一本)。每本我都读得很细,做笔记,带着问题意识去分析,然后再讲给别人,最后有合适的话题还会写文章。整个流程下来,我能通过书想到很多点,感受到的东西,也丰富了很多。

快速读懂小说的方法,读懂小说的步骤和方法(1)

我建议大家,读小说的话,还是要读经典小说。

经典小说和三流小说不同的地方,首先是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所以在作品中反映的时代特色、人们的生活场景,还有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和行动,具有很大的真实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平凡的世界》来讲,少安和润叶相互喜欢,但因为条件和所处地位的原因,两个人无法在一起。这样写,很真实;如果放在三流小说里,为了满足一般读者的口味,把他们的故事写成王子和公主幸福在一起那种模式,确实,看起来很爽,但不真实。

钱钟书的《围城》,我们的主角方鸿渐,什么身份,留洋博士(虽然是假的,不说也没人知道)、父亲是乡绅、朋友圈也都是精英,讲道理这样的身份应该是一路开挂,不说练什么降龙十八掌,好工作、白富美也是应该有的。可在钱老的笔下,方鸿渐高开低走,工作一丢再丢,生活满地鸡毛,乌烟瘴气。

人物符合其设定,行为按照逻辑走,性格在历练中有变化,人性有其真实性。

那么,应该怎么读小说?

如果是图一乐,打发时间,可以随便读。如果想有更多收获,想看到更丰富的内容,就需要一方面读的时候认真一些,把握关键细节,像品茶一样去慢慢品,多琢磨;另一方面,你能想到多少东西,和你的积累相关,还是要多积累生活阅历,多读好书。

如果你只读小说,你的联想基本就是横向的,例如从《平凡的世界》到《人生》,从孙少平到高加林,不同故事和人物之间可以打通。这种思考方式是横向的,由此及彼。

如果你放开视野,也读其他社科类的好书,比如历史、社会学、经济学、哲学等等,那么你可以通过某个场景,纵向思考,挖掘到更多内容。(由表及里)

最近我正在读《平凡的世界》,简单展示一下,算抛砖引玉:

1、村里谁家出了事情,一般的操作不是打官司,而是调停,或者找村里的强人来说情。即便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也是找了干部调停。这可以联想到乡村的礼治和人治,其实在过去,政府的管理只深入到县一级,无法到村,新中国建立后,有了很多改变,不过之前的风俗,还保留了很多。

2、双水村有几大姓,同姓人之间虽然有些关系也一般,但真遇到事情,还是先联系本姓人家。同时,孙玉亭做人其实不太地道,但还是和玉厚一家常走动,有事相互照应。从最亲的关系出发,构成了乡村中人的关系网络和组织结构。这点也可以联系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

3、王满银是人们眼中的二流子,但客观来讲,他也有一定的能力。在身无分文、家里穷得叮当响的情况下,他还能顺利找到媳妇。而且找媳妇的过程,他寻找目标、定计划、按计划行事,大胆求爱,最后成功拿下少安他姐。关键少安他姐,爱王满银爱得死去活来,就问其他人,有这样的本事吗?空手套白狼,而且对方还死心塌地。这个案例,让我们要学会一分为二看人物,同时除了书中体现的评判外,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评判。

4、少平高中毕业后,真实想法是不太想回农村。见过更大世界之后,人其实都不愿意回之前比较差的环境当中。少平的想法很真实,高加林的想法也真实。在《人生》中,高加林为了这个事情,愁得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这些内容,可以联系两个点:第一,身份的焦虑,到了新地方之后,评判身份的元素会随之发生变化,带来新的焦虑;第二,走出洞穴,西方哲学当中的经典问题。

5、少平出生于农村,之前在村里生活中,得到的信息,基本都是周围人说给他的。到高中认识了田晓霞后,感觉人家知识丰富,同时晓霞带他读书读报,极大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这部分内容,我想到的是:第一,一个好的伴侣,可以让人成长得更快,帮我们打开全新的世界;第二,不同媒介带来不同的模式的信息,媒介会影响人的认识

6、第一本的五十章,为了名誉而引发的村庄械斗,其本质是家族之战。王家的青年先和金家打了一场,又和田家打了一场,最后伤的伤,躺的躺,被批评教育,而且还赔偿人家的东西。他们出发前不知道这些后果吗?肯定知道,但是在乡村那样的熟人社会中生活,名誉就是人的通行证,没有名誉的人以及其背后的家族,都很难立足。

7、少安和秀莲结婚后,生活很幸福,两个人腻歪得如胶似漆。但就这样,也发生了矛盾。秀莲想把家里的好吃的都给少安,少安还要维护大局,照顾其他人。这部分我想到了:第一,理解很难,人无法完全认识自己,更别说指望别人认识我们,联系古希腊哲学的追问「认识你自己」;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不管多好的情感模式,都会有矛盾;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人因为这点,就批评少安是渣男,这就是简单化的归因和评判,没有客观分析的思维。

8、天气干旱,双水村没水,眼看着庄稼都快干死。村*带着大家一合计,把上面村子的水坝打开,然后把水导流到双水村水坝。当天晚上行动,结果出现了意外,三个水坝都垮,还淹死了人。这个行动其实属于私自行动,没有和兄弟村联系协商,也没有上报上级单位。少安回来后说,如果是他的话,他会先请示上级领导,看看能不能解决;然后再和其他村子领导去协商。

9、路遥在书中有很多非常细致的关于陕北民风民俗的描写,一部分现在还有,但还有很多已经消失了。这让我想起了城市化的过程中,乡村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原有的结构在改变,另外很多民俗也消失在了时间深处。我媳妇是陕西的,我是山西的,书里的很多场景我也见过,不过现在真少了很多。

10、孙玉亭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想办法还很有一套,每次村*田福堂遇到麻烦时,孙玉亭作为狗头军师,总能想到办法。但因为他所站的位置,可以看到他也就再处理村里那几个人的事情时还可以,如果再说些范围更大的、情况更复杂的事情,他直接抓瞎。这让我先到了人的眼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和人的经历阅历,以及站的高度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我也理解了为什么以前学习近代史的时候,经常提及的一个词——局限性

还有很多很多点,我就先写到这里吧,也是给大家打个样,简单讲讲读书方法和分析方法。如果再进一步,其实一个核心观点,就可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样,读、思、写就能打通,同时不断读理论 小说,在不同场景中体会人情人性以及社会规律,再结合现实生活,知识和实践就能互通,从而指导我们的生活。

不要小看小说,说无法指导生活,其实还是自己积累和运用的水平不够。曹雪芹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所以好的小说当中,有已经洞明的世事和练达的人情。

持续学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