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细胞区别于非智力细胞的特征,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区别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6 02:28:52

前文讲述了常见的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逸搏和逸搏心律、期前收缩(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等)的病因、发病机制、心电图特征、如何治疗和预防等知识,方便朋友们学习和领悟,本文对心律失常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力争做到一文概括全掌握。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过慢等综合病症的总称。

什么是心脏电传导系统

1、心肌组织分为两大类

(1)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是心肌组织的大部分,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2)自律细胞:除有普通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功能外,还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功能。

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普肯耶系统都由自律性心肌细胞组成,都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起搏)的功能,也称为起搏点。

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其他具有起搏功能的组织称为异位起搏点。

窦房结起搏频率最高,约100次/分。房室交界为40-50次/分。希氏束、普肯耶细胞约30次/分。

2、心脏电传导系统

心脏电传导系统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也称房室结区)、房室束(也称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普肯耶纤维网。

自律细胞区别于非智力细胞的特征,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区别(1)

常见心律失常分为两大类

(一)冲动起源(起搏点)异常

1、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1)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心率>100次/分。

(2)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心率<60次/分。

(3)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两个P-P间期差值≥0.12秒。

临床意义:以上3类,多见于正常健康人。

(4)窦性停搏: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不能产生电冲动,心跳停止。一旦出现窦性停搏,心脏就会有保护机制--逸搏,维持心脏搏动。

临床意义: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2、异位起搏点被动发出冲动

当窦房结起搏频率降低或停搏时异位起搏心就发出冲动,引起心脏搏动,就称为逸搏。这是心脏的生理保护机制。

临床意义:提示心脏有器质性疾病。

(1)房性逸搏和房性逸搏心律:异位起搏点在心房。房性逸搏≥3次/分就称为房性逸搏心律。

(2)交界性逸搏和交界性逸搏心律:异位起搏点在交界区。交界性逸搏≥3次/分就称为交界性逸搏心律。

(3)室性逸搏和室性逸搏心律:异位起搏点在心室。室性逸搏≥3次/分就称为室性逸搏心律。

自律细胞区别于非智力细胞的特征,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区别(2)

3、异位起搏点主动发出冲动

(1)期前收缩(早搏)

①房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在心房。提前的P波形态与窦P稍有不同,QRS波形正常。

②交界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在交界区。提前的QRS波前面无P波,或有逆P波,QRS波形与正常的基本相同。

③室性期前收缩:起搏点在心室。提前的QRS波前面无P波,QRS波宽大畸形。

室性期前收缩的RonT现象:室性早搏的R波落在前一个窦性QRS-T波群的T波顶峰附近。这是危险的室性早搏,容易引起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

临床意义:偶发的多见于正常健康人。频发的常见于心脏疾病。

(2)心动过速: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持续增高和折返激动引起的。

①阵发性心动过速:指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的快速期前收缩。

a、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在心房。(连续的、房性期前收缩≥3次、频率>100次/分)

b、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在交界区。(连续的、交界性期前收缩≥3次、频率>100次/分)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在心室。(连续的、室性期前收缩≥3次、频率>100次/分)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起搏点位置难以区分,将房性和交界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合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临床意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见于正常健康人。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由心脏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②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指非突发突止的心动过速。可以看作是一连串的快速逸搏心律。

a、非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在心房。(房性逸搏心律、频率>100次/分)

b、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在交界区。(交界性逸搏心律、频率>100次/分)

c、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起搏点在心室。(室性逸搏心律、频率>100次/分)

临床意义:非阵发性心动过速是由心脏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3)扑动(分为心房扑动和心室扑动)

心房扑动:心房异位起搏点频率达到250~350次/分钟,并且规则引起心房快而协调的收缩。

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无等电位线的形态、振幅、间距、频率为250-350次/分的锯齿状或波浪状(F波)。

临床意义:心房扑动是由心脏疾病,需要紧急处理。

(4)颤动(分为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心房颤动: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

心电图特点: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连续快速、大小不等、形态各异、频率为350-600次/分的心房颤动波(f波)。

临床意义:颤动是由心脏疾病,应积极治疗。持续房颤要进行抗凝治疗,防止血栓。

自律细胞区别于非智力细胞的特征,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区别(3)

(二)冲动传导异

冲动传导异常:窦房传导阻滞、心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内传导阻滞和预激综合征等

常见的有

1、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成人的P-R间期大于0.20秒,儿童大于0.18秒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 二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20秒,并逐渐延长,直到P波不能下传、P波后无QRS波。

② 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大于0.20秒,P波呈固定比例不能下传。

(3)三度房室传导阻滞:P波不能下传,心房、心室的电活动各自独立,P波与QRS波无关联。

2、心室内传导阻滞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时间≥0.12秒。

(2)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QRS≥0.12秒。

(3) 左前分支阻滞:电轴左偏-45°~-90°; QRS<0.11秒,大多数正常。

(4)左后分支阻滞:电轴右偏(达 120°或以上);QRS<0.11秒。

(5)双束支传导阻滞:容易发展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意义:

发生传导阻滞大多是由心脏器质性疾病引起,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左后分支较粗,血供也丰富,不易出现传导阻滞,如发生了传导阻滞,表示病变较严重。

很多右束支传导阻滞者无心脏病的证据,这种孤立的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无需治疗。

功能性心室内传导阻滞即心室内差异性传导,不需要治疗,一般患者也没有什么临床症状。

3、预激综合征:冲动经过房室之间异常传导通路下传,导致部分或全部的心室肌提前激动,引起特殊心电图改变。

典型预激综合征分为:A型和B型,

A型:提示旁路位于左房室间

B型:旁路多位于右房室间。

临床意义:

预激综合征的病因是在正常房室传导系统外尚有先天性附加通道(旁路束)连接心房与心室肌。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少数有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

容易发生心动过速。

根治方法:射频消融术

自律细胞区别于非智力细胞的特征,自律细胞与非自律细胞的主要区别(4)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中心电活动异引起的病症,分类很多,我只对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进行了讲述,为了方便朋友们学习和领悟,以上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力争做到一文概括全掌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