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是,心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是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3-12-26 02:08:26

从今天开始,讲述循环系统的另一类疾病——心律失常。为了让朋友们能更好地理解,我先来做一个通俗的比喻,也是上大学在学习心脏疾病时老师讲的。我们的心脏可以比做一座房屋,房屋由多间房子组成,房子里有门窗、水路、电路等结构。如果房子的水路出了问题就引发心血管疾病(、等,相关知识前文已讲述),如果电路出了问题就引发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早搏、房颤等)。

什么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就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引起的心跳不规则、过快或过慢等症状的总称

心律失常可以通过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手术治疗,同时,加上生活方式干预,大多数可有效控制病情,患者长期生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律失常发病率快速上升,并且呈年轻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

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是,心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是(1)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心律失常内容,先来简单介绍心肌电活动的有关概念。

1、心肌按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两大类

(1)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点心肌组织的大部分,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

(2)自律细胞:除有普通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功能外,还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功能。

2、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基础(太专业,只简单介绍和了解)

(1)心肌细胞膜:细胞膜上有离子通道,具有选择通透性。

(2)离子通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电压门控通道;另一类是化学门控通道。

(3)膜电位:心肌细胞的内外存在一定的电位差(即电压),称为跨膜心电位或膜电位。细胞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低)的现象,称为极化。

(4)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产生除极和复极的一系列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过程分为0期、1期、2期、3期、4期等5期。自律细胞的每一次电活动(即搏动)都要经过除极和复极的一系列电位变化。

3、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1)自律性: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有:窦房结、房室交界、希氏束、普肯耶系统细胞。这4类细胞均有自动起搏功能,但是频率不一样。

窦房结细胞起搏频率最高,约100次/分。房室交界为40-50次/分。希氏束、普肯耶细胞约30次/分。

窦性节律:由于窦房结细胞起搏频率最高,因此窦房结是控制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它所引起的心跳节律就称为窦性节律。我们在心电图报告上看到的窦性心律就是正常的心跳节律。

异位起搏点:其他起搏频率低的心肌细胞被窦房结的动作电位控制,不能起搏,但它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还是可以起搏的,因些称为潜在起搏点(异位起搏点)。比如,当窦房结功能低下(病窦综合征)时,房室结区就可以起搏而产生心脏搏动,这也是心脏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

(2)兴奋性:是指心肌具有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又称为应激性。

(3)传导性:是指心肌细胞可将兴奋或动作电位沿细胞膜不断向远处扩布的特性。

4、心脏电传导系统主要包括:窦房结房室交界(也称房室结区)、房室束(也称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普肯耶纤维网

窦房结的起搏频率最高,它是控制心脏正常活动的起搏点。主要含有P细胞和过渡细胞。P细胞是自律细胞,位于窦房结中心部分;过渡细胞位于周边部分,不具有自律性。随着年龄增长,P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会均相应降低。

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主干多由右冠状动脉供血。房室束分支部分、左束支前分支和右束支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束支后分支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供血。

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是,心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是(2)

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照心电活动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起源异常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一)冲动起源异常

1、冲动自窦房结发出 ① 窦性心动过速; ② 窦性心动过缓; ③ 窦性心律不齐; ④ 窦性停搏。

2、冲动自异位节律点发出

(1)被动性异位心律: ① 房性逸搏及心房自搏心律; ② 房室交界性逸搏及房室交界性自搏心律; ③ 室性逸搏及心室自搏心律。

(2)主动性异位心律: ① 期前收缩(分为窦房结性、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② 阵发性心动过速(分为室上性和室性); ③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 ④ 扑动(分为心房扑动和心室扑动); ⑤ 颤动(分为心房颤动和心室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1、干扰及干扰性房室分离

2、心脏传导阻滞

(1)窦房传导阻滞。

(2)房内及房间传导阻滞。

(3)房室传导阻滞: ① I度房室传导阻滞( P 一 R 间期延长); 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滞)。

(4)室内传导阻滞: ① 左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完全性); ② 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完全性); ③ 分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

3 、各种异常旁路参与传导,如预激综合征。

(三)冲动起源异常与冲动传导异常并存,反复心律和并行心律等。

(四)人工心脏起搏参与的心律

包括DDD(R)和VVI(R)起搏器所具有的时间周期、起搏、感知与自身心律的相互影响等。

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是,心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是(3)

心律失常的基本病因

心律失常的主要病因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其中后天获得性包括生理性因素(如运动、情绪变化等)和病理性因素(如心血管疾病、全身性原因)。心脏以外的器官发生结构或功能改变时亦可诱发心律失常。

(一)遗传性病因

引发心律失常的遗传性因素多为基因突变。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可应用基因检测技术进行风险评估,指导治疗方案。

(二)后天获得性因素

引发心律失常的后天获得性因素包括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

1、常见生理性因素包括:因运动、情绪变化等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或因睡眠等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等。

2、常见病理性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类:

(1)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2)全身性原因:包括药物毒性作用、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

(3)其他心外器官功能或结构改变: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脑卒中等。

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

1、胸部手术(尤其是心脏手术)、麻醉过程、心导管检查、各种心脏介入性治疗等可诱发心律失常。

2、日常生活因素。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诱发心律失常的因素,例如大量饮酒或咖啡、饮浓茶、情绪激动、大量运动等均可导致正常人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自律细胞的电生理特点是,心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是(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