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比较,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特征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01 19:16:07

护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比较,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特征(1)

懂得去倾听的护士,就是了不起的护士

在临床上,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护患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比较,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特征(2)

患者对你说,护士你给我抽的血太多了,我本来就瘦,再抽就没了!你的脑海里有声音在回荡,他说得不对,我一会儿要怎么反驳他,把他的观点给纠正过来;

家属对你说,护士我家明天手术,我老婆她很怕痛,手术痛不痛啊?你正在忙,听到这么小的事就有些心不在焉,想打断他的话,让他听你说。

结果就是,他说他的,你说你的,他不懂你说的意思,你不理解他的表达,造成“沟而不通”,甚至不欢而散。

没错,以上都是护患沟通的反面例子,常常发生在护士身边。甚至会对护士造成困扰“我明明是好心好意,他怎么就get不到呢?”其实大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倾听导致的。

倾听是沟通的基础,没有倾听就没有沟通。当沟通成为护士必备的技能时,倾听就尤为重要。今天,小编就用三步曲教大家学会倾听,打造良好的护患沟通。

第一步,让对方把话说完

这一点看上去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会有困难。有研究显示,大脑处理听到的信息的速度比对方讲话的速度要快4倍。

因此,当护士在听患者说话时,其实大脑已经在思考相关的事情去了。护士经常会在倾听患者描述症状时,同时思考怎么处理这些症状。例如患者说他在家时是每天排便,今天却没有,这让他很不习惯。护士在听的时候,往往就会思考:该给患者提供怎样的建议?先吃点润肠通便的食物?需不需要汇报医生用点通便的药物?等等。

于是,当护士在心里来来回回有了很多念头时,患者可能已经说到今天食堂送来的饭不好吃这个话题了,导致护士在护患沟通时并没有抓到重点,反而一味输出专业建议,从而可能导致护患沟通的失败。

事实上,患者可能并不需要接受这些医学建议,他只是在表达他对住院环境、住院节奏的不习惯。如果护士能够专注倾听,让他把话说完,就能判断出来他是在表达不习惯,而不是需要医学建议。

很多时候,护士不必非要去表达一些建议,愿意花时间去倾听,就是给患者最温暖的回应。

第二步,及时给对方反馈

护士在倾听患者诉说的时候,可以借助微笑、点头、提问、发表意见等方式及时给对方反馈。一方面是让患者知道自己在理解他表达的信息,另一方面,患者也能通过反馈判断出护士对他的关心和关注。

例如,当患者对护士说:“我很担心明天的手术”。如果护士回答:“没关系,你可以的。”这种对话听上去好像没问题,但实际上这种鼓励毫无感情。只能说明护士没有认真倾听。

真正的倾听,应该听出来患者在这句话的背后表达的其实是对手术的焦虑,需要医护人员的关注。护士可以选择继续问:“可以说说你在担心什么吗?”这样患者才会愿意继续说出来,因为他感受到了护士的关心。及时的反馈对于沟通能否继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步,和对方确认自己的理解

在护患沟通时,护士可以用自己的逻辑去理解、解释患者的问题。同时护士可以询问患者,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例如:“你的意思是”或者“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表达。就算理解错误,也不会引起患者反感,而导致沟通的中断。

例如有位患者在护士准备给他输液时,因为护士比较年轻而对其技术能力有所怀疑。他顺口说了一句:“你年纪轻轻,我这个血管很难打的,你可不要让我受两茬罪啊。”

听到这句话的护士,一般的反应基本都是立马回击,感觉到自己的技术能力受到了质疑,甚至觉得这句话讲得太伤自尊了。如果护士选择被情绪裹挟,直接回击:“你怎么知道我技术不行?”这时的沟通就走向了完全错误的方向,甚至引起护患矛盾。

但是,仔细倾听一下,当患者说出这句话时,他所表达的是什么?他其实是说,他的血管条件不太好,需要你和他两人全身心的配合。当护士倾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时就可以选择另一种表达,询问患者自己对他的理解是否正确,例如:“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你的血管条件不太好,想要穿刺顺利,需要我们两个人完美配合?”这样不仅可以消除护士的负面情绪,又回应了患者的需求,打消他的疑虑。

小结

在护患沟通中,倾听比滔滔不绝更有力量。苏格拉底曾说过:上帝给我们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我们倾听。

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创造更加有利的护患关系,以上的“三步走”可以试试看哦,会让你看到另一片风景。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徐婷婷 李珍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本文最终解释权归作者所有

封面图由璧山区人民医院胡悦建提供,图文无关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