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最长的一篇文言文。
啊,我们不要学
有人说:语文有四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说明文,四怕写作文。
和老版本说法相比,增加了“怕说明文”这一要素。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说明文语言严谨,准确,一板一眼,同时还缺少故事性。很多同学都反应,晚上失眠就看说明文。
失眠就数绵羊?你out了,不如来背《核舟记》
《核舟记》,不仅是一篇文言文,还是一篇说明文,更可怕的是,文章篇幅不短。这就让很多同学在背诵的时候,经常会发出“背《核舟记》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然而,我们再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来背诵课文。
首先,我们先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
1. 文章的写作目是表明对王叔远“技亦灵怪矣哉”的赞叹,所有的刻画,都应该围绕这个点出发。——也就是说,“技亦灵怪矣哉”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2. 文章的结构是“总(第1段)——分(第2—5段)——总(第6段)”。
3. 作者在介绍核舟的时候,运用空间顺序。顺序如下:(核舟正面)中间部位——船头——船尾——船背。
接着,我们就具体来分析每一段的内容。
第一段的信息(三个):
一个奇巧的人物(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一种高超的的技艺(两层:①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②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一个有爱的核舟(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第二段的信息:
核舟的总体信息(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船舱(上覆箬篷)——小窗(八扇,可开启)——雕栏(相望)——窗字(十六字,石青糁之)。
第三段的信息:
船头三人:东坡居中,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期间介绍了三人的动作和神态。苏东坡和鲁直在看书(手卷、手、足、衣褶),佛印在神游山水。(神情、膝、念珠)
用图片来诠释文字,会更形象
第四段信息:
楫——舟子
居左者:发型(避雷针)——左手——右手(抠脚大汉)——啸呼(唱歌)
居右者:煮茶扇火,听茶声。(比较正常)
为了在说明文中找点愉悦感,我们编派了很多雷人说法。比如“避雷针”的发型,“抠脚大汉”,“铁砂掌”等等
第五段信息:
船背(夷——刻字):题名(墨) 篆章(丹)
第六段信息:
船体内容(十九物体,三十四字)——长度——材料——赞叹
当然,如果要想能够更熟练地背诵《核舟记》,还需要你亲手画两幅图画(重点是船头和船尾)(实在不行,就画几个火柴人),然后,标出他们的手和脚。紧接着,庖丁解牛,一层一层的理解,并尝试背诵。(背熟一层,再背诵另一层)
最后,你还可以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来理解并背诵课文。
静下心来,拿出书,翻到《核舟记》一页,跟着老师刚才所理的思路,指着图画,对着文字,理清思路,一层一层地去背诵,相信,你可以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如果,你觉得老师的方法有一点点用处,请点赞支持,老师会不断尝试用更直接的方法来告诉大家语文的背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