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文学之一:概论
欧洲中世纪的历史是封建生产方式形成、发展和崩溃的历史。它的开端是以奴隶制国家西罗马的灭亡(公元476 年)和所谓" 蛮族" ——日耳曼、斯拉夫、凯尔特人登上历史舞台为标志的。1642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又标志着封建社会的衰亡、资本主义的产生。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一般划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从西罗马帝国崩溃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公元476 年到1095年),是西欧封建制度形成时期;中期从十字军东征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097年到1492年),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后期从公元15世纪到17世纪,是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时期。文学史上的欧洲中世纪文学是指前两个时期的文学,后一时期的文学归入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中世纪历史的基本特点,就是基督教处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罗马教廷,它控制西欧各国的政权、教权以及一切意识形态。在罗马帝国后期,罗马奴隶主依仗教会力量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于是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当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后,教会便与日耳曼人的国王互相勾结。
以教皇为首的庞大的教会组织,不但拥有大量的土地,在经济上残酷剥削各国人民,基督教会本身就是大封建主,基督教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为他们所有;而且政治、精神、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为他们把持。政治上是政教合一,政权和法律都为僧侣所垄断。《圣经》中的词句在各个法庭中都有法律效力,教会教条同时也是政治信条。凡是反教会、反宗教的思想者一律视为" 异端"。在精神文化领域,一方面,僧侣们获得了知识教育的垄断地位,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教育本身也渗透了神学的性质。
神学在整个知识领域占有无上权威的地位。首先,教会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采取敌视、排斥的态度,视之为" 异教" 文化,烧毁了古代的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其次,他们保留了古代唯心主义——柏拉图的神秘主义和形而上学——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理论,并通过歪曲解释亚里斯多德的哲学形成中世纪的" 经院哲学" ,为他们麻痹和奴役人民服务。在神学基础上,学术领域里的蒙昧主义形成了,哲学成了神学的" 婢女" ,科学成了宗教的" 仆人"。几何学被用于建筑教堂;数学被看作具有神学象征意义——" 一" 代表神圣;" 二" 代表耶酥基督;" 三" 象征三位一体的圣父、圣子、圣灵;" 四" 象征着四福音等等;天文学被用来计算复活节祭典的日期;逻辑用于诡辩,成为打击异教徒的工具;绘画、雕刻、音乐、文学则用来图解教义,宣扬圣父圣母的圣德,塑圣像,画天使,撰写基督故事,为圣徒们树碑立传,或为教堂谱写祈祷词、赞美诗……总之,一切都为了宣扬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神秘主义以愚弄人民。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教会文学长期占有统治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教会文学宣扬神权至上,贬低人的价值,扭曲人的积极本质,对文学的发展起过消极的作用。但教会尽管对文学进行垄断,仍无法扼*根植于人民大众之中的民间文学和其他世俗文学。当时欧洲有不少" 行吟诗人" 到处演唱人民自己的作品。日耳曼人有着自己的历史歌谣和神话传说以及关于民族大迁徙的英雄史诗;凯尔特人也有自己的英雄传说故事;斯拉夫人中也流传着许多英雄歌谣。反映中世纪早期各民族生活和信仰的谚语、诗歌、传说等都是这时期文学的精华。这时期的民间文学由于教会的摧残与敌视,流传至今的并不多。
公元11世纪后,欧洲各国在十字军东征的过程中,接受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文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使中世纪文学进入了成熟期。
这期间,在强大的封建制国家同异族斗争的社会现实土壤上,产生了一系列英雄史诗。
由于中世纪封建领主间经常作战,所以领主们都拥有一批武士以自卫,骑士阶层由此出现,反映这一阶层思想感情的骑士文学开始产生;两次十字军东征,骑士的地位大大提高,骑士文学也更为流行。
随着英法等国在政治上一步步从分裂走向统一,王权逐渐加强,形成了中世纪集权的君主国家。在经济方面,商业和手工业也日益发展,一些国家出现了城市,于是,由城市市民创作的城市文学应运而生。
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是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四大类型。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战乱与基督教的扼*,文学未能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但教会文学的象征、寓意性手法影响到世俗文学,被后来的欧洲文学采用着。反映氏族社会末期状况的英雄史诗和反映当代精神的英雄史诗都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骑士文学的抒情性、肖像描写和心理刻画为文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因素。城市文学直接影响到人文主义时期的文学创作,为文艺复兴时代所借鉴。中世纪的世俗文学多数使用民族语言、民间俗语,民族地域的划定为此提供了可能。近代欧洲各国的文学语言,大都始于中世纪。
在中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位杰出的诗人以他的巨著《神曲》,为中世纪的时代作了艺术总结,同时也揭开了文艺复兴时代的序幕,他就是但丁。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