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货币供应和现金服务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面临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谢汉阳通过研究国内外货币运行规律,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优化现金供应体系,提升现金服务质效的建议。
从国际货币看现金运行特性
(一)美元。美国电子支付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对现金交易形成替代,但现金净投放量仍持续高位运行,在2020年创近20年新高,之后开始明显回落。
(二)欧元。自欧元面世以来,流通中的欧元纸币数量稳步增长。
(三)英镑。2020年,英镑现金处理量(投放及销毁)达到高峰,净投放则在2021年呈阶梯式增长。
(四)日元。日本是现金使用大国,日元现金流通总额持续多年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增长趋势也出现过明显变化。
从国内情况看现金运行特性
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2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现金净投放1.39万亿元,创改革开放以来新高,且全国所有省份均为净投放。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流通中现金(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
(一)从趋势看现金需求。湖南处于从大幅净回笼向小幅净投放转变的“质变”时期。
(二)从时点看现金需求。与前述各国相近,传统节假日期间,公众的现金需求会激增。每年旺季前应重点保障现金供应总量充足,之后则应合理优化现金供应券别结构。
(三)从结构看现金需求。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和市场对大面额现金的整洁度要求提高,湖南现金需求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100元券是湖南现金供应需重点保障的面额。
(四)从长远看现金需求。在现金净投回转变、大面额现金需求不降反增的背景下,随着县级发行库撤销,全省发行库总库容减少,对发行基金摆布和供应提出了更高要求。
分析国内外现金运行共性
总结货币运行特性可见,其核心影响因素是“需求”。
(一)国内和国际需求。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物价是影响现金运行的重要宏观经济指标。随着非现金支付发展和公众消费习惯变化,影响现金运行规律的因素日趋多元。二是“高收入人群”和“金融服务不便”会扩大现金需求。三是现金与特定人群和特定场景密切相关。四是货币的国际需求会扩大货币投放量。
(二)交易和储备需求。一是交易型货币呈现明显券别偏好;二是非现金支付偏好会导致流通中的典型交易型货币数量不断下降;三是储备型货币需求是现金需求持续上涨的原因。
(三)重大事件影响。一是传统节假日对现金需求的影响;二是不可抗力事件对现金需求的影响。
(四)非现金支付影响。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非现金支付方式,凭借其极大的便利性以及与网络经济的高契合性,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支付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现金支付形成替代。
启示与建议
我国现金运行虽有自身特点,但也与各国货币有相似的共性化趋势,各种因素的复杂变化对现金供应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以下建议。
(一)点面结合,以精准直达的供需对接机制完善现金供应体系。一是把握大势,优化供给;二是瞄准对象,有的放矢;三是统筹全局,未雨绸缪。
(二)内外兼修,以优质高效的全息服务机制优化现金使用环境。一是加强现金流通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是加快不宜流通货币的退出速度;三是提升现金获取和使用的便利性。
(三)多措并举,以互补共存的多元支付机制维护现金消费权益。一是打造多元化支付方式下的现金和谐流通环境。二是坚决维护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地位。同时,从灾备、风险防范等方面考虑,强化现金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战略保障作用。三是缩小支付领域的“数字鸿沟”。推动兼顾老年人和特殊人群需求的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
来源:金融时报客户端
记者:谢晶晶
编辑:段嘉希
邮箱:fnwe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