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规范的基本类型是什么,道德和道德规范的区别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13 21:13:15

道德产生原因探析

宋 圭 武

道德规范的基本类型是什么,道德和道德规范的区别(1)

内容提要:首先,从最初起源看,道德的产生应归于理性。也可以说道德本质是理性的一种均衡,或是理性对利益的一种算计均衡。其次,从道德演化角度看,同情心构成道德生长的又一动力。道德建设必须要立足于人的理性计算基础,要以成本---收益为框架,构建道德建设体系。

关键词:道德 起源 建设

道德如何产生?有众多观点。

以柏拉图为代表的道德理念论认为,人类道德的基础和根源只能是一种绝对的善理念,它如同阳光,普照万物和人心,使善本身成为人类乃至万物追求、实现的最高目的。因此,一切人的行为都是为了趋近实现这一善理念而进行的。最高的美德即在于最高善理念的圆满实现。

神创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上帝的杰作。上帝在创造每个物种的时候,同时赋予这个物种独特的生存技能。一位17世纪的博物学家约翰·雷(John Ray,1627-1705)就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哪怕在一只虱子身上,也凝聚着上帝的智慧。人类是上帝按照自己的想象塑造出来的,人类是创世计划中的最高一环,人类的荣耀或尊严直接来自神意。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是上帝在世间的代言人。上帝赋予人类道德感,这是人类独特而关键的品质,是人类的高贵所在——这也正是人和动物之间本质的区别。中世纪经院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就认为,人们所具有的美德,都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并由此建立了他的神学伦理思想体系。

禁忌论认为,道德是禁忌的产物。禁忌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行为规则体系。列维·布留尔指出,禁忌是尚处婴儿时期的人类,由神秘直观的集体表象引起该集体中每个成员对有关客体产生尊敬、恐惧、崇拜等等感情的结果。原始人在本能的安全感驱使下,出于对某些不可解释的现象的恐惧和敬畏,便以禁忌的方式制约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弗洛伊德试图证明,人类最早的道德观念即体现在图腾制的禁忌之中。他认为,图腾一般是原始氏族所崇拜和迷信的一种动物,并被视为这个氏族的祖先和守护者。崇拜同一图腾的氏族成员,都必须尊重和保护自己的图腾,同时,男女之间不准结婚和发生性关系,违者将受到全氏族人的严厉惩罚。图腾崇拜和族外通婚制是同时实行的,图腾制下的这两个规定,同原始氏族中围绕禁忌而制定的一切禁令有着本质的联系,并且是同我们现在的道德规范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在弗洛伊德看来,禁忌对于原始人来说,既是崇高的和神圣的,又是危险的不洁的,所以必须对其敬而远之。触犯它会受到自己内心精神上的惩罚或他人的惩罚。从有关的禁忌律令中,已经可以看出其反对享乐和放任的道德性质,即在这些禁忌中,已有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萌芽。总之,人类最早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出现在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时期,当时的禁忌律令可视为最早的道德规范。

亚当·斯密认为,同情心是道德产生的根源,人类一切道德意识的起源都建立在人类先天所具有的“同情共感”机能之上。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没有同情,彼此间就无法产生激情和碰撞,没有互动和交集也就不会产生真正的道德。

达尔文认为:“无论何种动物,只要赋有十分显著的社会本能(包括亲子之情),一旦其智力发展得像人类的那样完善,或者差不多那样完善,就必然会获得一种道德观念,即良心”(达尔文:《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叶笃庄、杨习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64页。)。在此命题中,达尔文暗示道德的起源和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即高度发达和功能完善的大脑,这是道德起源的必要条件。同时,达尔文还认为,并非任何严格社会性动物拥有了像人类那样灵敏、高度发达的智能,就会获得和人类一样的道德观念。因为在达尔文看来道德感的来源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社会本能,即社会情感,主要是同情心。达尔文认为:许多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不能单独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其他种群动物的侵袭,因此,组成一个群体相互服务,彼此互助,相互保卫,共同抵御其它物种的攻击就是最好的生存策略。在合群的动物中有一种彼此相爱的情感,除了爱和同情这些情感之外,社会性动物还具有同社会本能有关的其他属性,比如:忠诚、自制力、顺从等等。情感是行为最初的动力。我们的行为是由实行本能活动时所体验到的满足感和快乐感来推动的,同样,如果本能活动受到抑制时,我们内在的不满足感会推动我们做出相应的行为。而让我们对他人施以善的行为的原动力就是我们内在的同情感,同情感是社会本能的基本要素,正是这种同情感让我们置身于他人的痛苦与快乐之中,唤起我们自己以往的痛苦或快乐状态,为了解脱我们自己的痛苦感或享受我们以往的快乐,我们就被推动着去解脱他人的痛苦或分享他人的快乐。

赫胥黎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生来就是自相残*,相互争斗,社会或群体的出现则是人类在相互斗争中体会到结伴而行的利益后才产生的,而道德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人类进入有组织的社会后才产生的。因而,道德的起源光有同情心还不够,必须要有一个类似圣人的“行政长官”,来引导和教育人类,培养人的善性,以此抑制人性中恶的一面。

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原则既不是来自于外部经验世界,也不是来自于上帝,而是起源于人类固有的纯粹理性。道德原则只能从纯粹理性即人的精神意识中来。在康德看来, 一个人的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完全以其是否出于善良意志为标准, 道德就是善良意志发出的绝对命令。

马克思认为:道德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类型,道德的内容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道德的变化源于经济关系的变化,经济关系的变化引起道德的变化 。(魏英敏: 新伦理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72-173页)

下面谈谈笔者关于道德起源和演化的看法。首先,从最初起源看,道德的产生应归于理性。也可以说道德本质是理性的一种均衡,或是理性对利益的一种算计均衡。其次,从道德演化角度看,同情心构成道德生长的又一动力。而同情心本身也是理性的一种结果。因为理性的算计也是有成本的,为了节省成本,包括为了提高反应速度缩短计算时间等,人类通过自然进化将一些基本的理性应对模式集合成为集成模块,这些模块最终沉淀为人的一种本能,最终这些本能构成大脑具有遗传特征的一部分,其中同情心就属于这种本能的一部分。研究表明,同情心在儿童早期就出现萌芽。有关研究也表明,如果一个人对他人很有同情心,则意味着他的大脑前额叶的功能非常健康。伦敦大学心理学系的迈克尔·巴尼西认为:“实验表明,触觉系统和同情的某些特定方面存在着联系。”(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Apple)另外,近年来科研人员也发现,除了人以外,黑猩猩、海豚和大象等动物也能够对同类死者表示同情。这说明,同情心具有遗传特征。而生成的同情心又进一步催化道德,成为道德生长的又一动力。再次,教育构成道德生长的外部力量。第四,法律通过惩罚作用也构成道德强化的外部强制力量。第五,宗教和禁忌通过敬畏和恐惧意识将道德进一步强化。最终,理性、同情心、教育、法律、宗教和禁忌等,共同构成道德生长和演进的动力。

上述问题如果进一步深化,有一个需要进一步解释的问题是,人类理性又是如何产生的?康德认为,人类理性是从感性产生知性,然后再从知性中产生理性。但问题是,为什么许多动物不能产生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进化?所以,关于理性的起源,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也许理性自身就是自身的原因,自身就是自身的结果。

同时,由上述道德产生原因可知,道德建设必须要立足于人的理性计算基础,要以成本---收益为框架,构建道德建设体系。为此:一是要在制度设计上必须要增大道德的违反预期成本,同时要对有德者健全完善奖励系统;二是要加强教育,尤其要从小抓好人的道德教育,这有利于提高违反道德的心理成本;三是要积极发挥宗教和禁忌的积极作用,这也有利于提高违反道德的心理成本,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宗教和禁忌的消极作用。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道德规范的基本类型是什么,道德和道德规范的区别(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