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守”字解析。始见于商代金文,古字形由表示房屋的“宀”和表示手的“又”组成,西周金文在“又”字下部增加一点,形似“寸”字。
“守”字构意为在办公场所治理政事,属会意字,本义包含“治理”与“防守”两层意思。
古代朝廷派人到某地为官,守住一方土地,治理一方民众,叫作“守”,秦朝时“守”是郡或相当于郡级行政单位的长官,汉代曾更名为“太守”,隋统一南北朝后废郡守之名代之以州“刺史”,宋代改称“知州”,但习惯上仍以“太守”为别称。
除了本义之外,后还引申出维持原状、保持不变的意思,如“保守、因循守旧”;
还引申为不离开、守候,如“守株待兔”;
还引申为遵循、不违反,如“守法、守纪、守时、守信”等;
还引申为在精神、思想方面不违反节操,如“操守”。
2.《道德经》中“守”字有两种用法,分别如下:
(1)保守、持守
5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9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16章“致虚极,守静笃”。
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32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37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52章“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2)防守、治理
67章“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