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宗旨,关于学习的观点和意义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16 11:16:22

作者:舒晋瑜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习”不再局限为掌握具体的知识,而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也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终身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由来已久。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发出过“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感慨。20世纪3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穷国必得用穷的办法去普及穷人所需要的粗茶淡饭的教育”的口号,创造性地设想,“动员全国小学生做小先生,动员全国识字成人做传递先生,动员全国知识分子辅导、普及、推进现代生活”……由此延展出的乡村教育实验影响深远。教育史上的这些探索,不断丰富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内涵,传递了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基本精神,也寄托了人类关于未来的美好愿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进一步建设学习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进入快车道,并取得显著成效,不仅使人们精神面貌产生极大变化,更为提升国家竞争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多次强调,要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学习大国建设。2019年,国家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被写入2035年目标。“十四五”规划也再次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

数字化浪潮下,网络技术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让人人可学、随时可学、随处可学成为现实。而且,未来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社会,利用数字化资源与技术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尤其重要。新时代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教育数字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非凡十年,我国教育数字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探索不断走向纵深,大大加快了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

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这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迈上新征程,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改革发展任务也更加紧迫,这些都需要我国大力提升国民素质,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断蓄积并释放人口红利。对个体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获得更多元、更优质的终身学习机会,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需求也更为迫切。由此说,面向未来,我们必须答好建设学习型社会这道必答题。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各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共同托举。学校教育体系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藩篱,畅通并搭建各级各类教育衔接和发展的“立交桥”,更好满足人们更具个性化、更高要求的学习需求。同时,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扩大学习资源供给,丰富学习场景和入口,激发人们的学习热情,涵养尊重知识、崇尚学习的社会风气,推动形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热潮。

建设学习型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实现“人人是学习之人,处处是学习之所,时时有学习之机”创造条件,由此激荡的创造活力和凝聚的智慧力量,必将为我们实现复兴梦想提供不竭动力。

《光明日报》( 2022年12月14日02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