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七大来源是什么,创新的特征和七个来源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17 00:55:37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一直把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创新也让教师激发出自己的事业激情。每学年开学前,许多教师会问:校长,新学期又有哪些创新?创新成为教师的期待,也是他们做教育事业的幸福所在。

————————————————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创新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学校发展的唯一出路就是创新,只有敢于突破传统超越自我,学校才能把握机遇,迎难而上。

2000年7月,我接任青岛二中校长,当时学校刚刚从市区迁到高科园新区,各种基础设施条件尚不完善;随着学校外迁,学校发展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唤醒人的发展内驱力,才能真正解决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在我接任校长的第二天,学校就宣布了“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第三天学校历史上第一次“全员竞岗”拉开帷幕。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秉持“能者上、庸者下”原则,创造了公平的工作环境,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教职工责任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确立了底线管理的原则和办法。

美国管理学家麦格雷戈说,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定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性行为的假设。作为管理者,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是向善和向上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存在价值,因此教育管理的真正责任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学校通过降低管理重心,将传统的“学科教研组”升级为“学科学生发展研究室”(简称“发研室”),发研室不再只是一个学科教学的研究和管理组织,更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研究、资源汇聚、创新素质培养、教学创新的基地,这赋予了发研室更大的自主发展权。每当新学期开学时,学校通过“调频”的方式,让发研室负责人对照学校发展的理念、特色和战略规划等,从学科及教师的潜能优势出发,设计支持和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课程资源和研究项目,这极大激发了每个教师及学科集体的发展智慧。在此基础上,学校汇集各发研室提供的创新内容,形成了学校丰富的课程体系、资源支持系统。同时,学校进行机制创新,形成了教师的“贡献度评价”办法以及发研室综合评价办法,从而形成支持学生发展的巨大洪流,推动学校不断超越,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

2004年是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第一年,学校开启了为期10多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兴起,以现代技术助力提高教学效益成为共识。因此,2013年学校准备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可是,当学校向家长征求意见时,16个家长代表中15人投票反对。我认为家长的不支持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推进课堂改革是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并为学校的素质教育创造更加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后来经过思考,学校以“互联网 教学”的名义启动变革,进行了精心的顶层设计和流程再造,许多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在课堂教学、课程建设、支持学生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大胆变革,有力地支持学校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益。

因此,学校教育的变革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追求,也一定是基于科学和理性的设计与思考。2016年,学校进行学生发展管理模式重构,这项改革就是将原来高一新生入学按照成绩分班,变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团队。这项创新举措推出之前,学校根据学生发展兴趣进行调研分析,借鉴国际上学生培养的成功经验,请教育专家进行论证,形成了6个团队,即“人文、数学、经济、外语、生化、理工”团队,为学生发展创造更加高端的平台。各个团队在首席导师引领下实施自主管理,并自创特色课程、社团等。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个性发展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这项改革在实施时,担任首席导师的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但是我坚持与大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终于创造出成功的学生发展模式。

在学校的持续教育创新中,很多创新都是在探索学校独特的发展道路,不管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还是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创新,虽然都曾经遇到过质疑和挑战,但由于学校发展始终定位在学生的全人发展和终身发展上,最终还是赢得了社会和学校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做校长20多年,我一直把创新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创新也让教师激发出自己的事业激情。每学年开学前,许多教师会问:校长,新学期又有哪些创新?创新成为教师的期待,也是他们做教育事业的幸福所在。他们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在成就着自己,学校最终也就有了持续超越发展的实力和底气。

(作者系山东省青岛海尔学校校长、青岛二中原校长)

本文来自【中国教师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