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社会,物质匮乏,人类为了生存,始终在探求财富以及财富的来源和增长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经济学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认识世界,改善生活。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在其著作《经济论》一书中,将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视为财富。财富就是有用的东西,这种有用性既包含了使用性,也包含了交换性。
用经济学的眼光,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把握自己的行为,树立科学的人生目标。当今社会,谁不学习经济学,谁就不懂得怎样生活。
1、*无限
经济学又称“经世济民学”,任何世俗之事,任何可见之人,任何奇怪之物,都能在经济学里找到支撑点和存在的理由。
经济学不是单纯地如何获得利益最大化,而是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智慧的取舍,人生的幸福在于知足,很多时候利益不可能尽得,而只能进行取舍。
当你正满怀憧憬地规划着自己美好的人生时,更要学会怎样在困境面前进行抉择、怎样与困难进行博弈。经济学是你内心的一把权衡利弊的标尺,帮助你在博弈中胜出。经济学有一般规律,用经济学的视角解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疑问,不一定能让人变得更富有,却能使人变得更理性、更淡定、更幸福。
1776年英国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称为“经济学圣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学从产生至今也只不过两百多年的时间。
亚当·斯密提出了市场经济会由“看不见的手”自行调节的理论,并进而论述了市场经济的优越性——通过无数分散的个人决策在市场上进行交易,能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调节,有利于社会利益的获取。
19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中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相关的那一部分。
由于财富是人创造出来的,所以财富和人是不可分割的。所有的财富都是由人们的需求构成的,那就是人们直接或间接*的满足品,但不是所有人想得到的东西都是财富,友情、亲情等都只是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不等同于财富。
经济学是一门幸福和理性的学问,是关于普通民众、企业和社会在稀缺性的条件限制下进行选择的学问。它要解决三个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经济学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无限的*、稀缺的资源以及由此产生的选择。
人们的需求就是*。从生理上讲,空气、水、食物、衣服和房子只能满足我们基本的生存需求。人们的需求永无止境,在基础的生活满足后会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需要那些与高品质的生活相匹配的商品与服务。比如人们不仅需要能遮风挡雨的住所,还需要漂亮的楼房、高档的公寓宽敞的别墅。
光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现在人离开了通信、互联网服务似乎是与世隔绝,看到视频里俄乌冲突战火纷飞,更庆幸我们的国防安全,九年义务教育、医保与社保等为民众提供服务需求。但是人的*是无限的,我们还想要健康和幸福。
我们生存的环境拥有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近底预计突破80亿、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免费物品已经变得越来越少。资源的稀缺性,限制了我们的选择,同时又使我们必须做出选择。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无限的*、稀缺的资源条件下如何进行选择,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叫“机会成本”,也称“选择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一样东西而舍弃另一样东西,即把某一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所有在其他用途中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要面对多种选择,而要想做出正确的判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经济的视角很大程度上集中于边际分析—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边际”一词意味着“额外”、“附加”和“变动”。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每项选择均涉及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要想理性地做出选择,决策者必须对二者进行比较。
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以最小厌恶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限度,这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当你选购房时,你是买二居室,还是三居室呢?这时你就要理智地算一下成本了:购买三居室的边际成本就是指购买三居室比购买二居室多支出的成本,而所获得的边际收益就是你从中获得的生活乐趣(效用)。经过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如果你支付得起),你当然应该选择购买三居室;若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即便你买得起三居室,你也应该选择二居室,先满足住的需求,还要保障日常生活开销。
2、什么是幸福
尽管人人都渴望得到幸福,很多人却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因而即便是自己拥有了幸福却还是羡慕别人。
功利主义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认为幸福就是快乐,在他的经济学理论中,快乐与痛苦可以换算。
物质财富是财富,而个人的健康、学识和才能等也是财富,让自己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是。财富不断地增加并不就是幸福的源泉,经济学最终的目的是寻求财富的最大化和幸福的最大化的平衡,个人幸福不是简单地物化为个人效用。
“幸福悖论”是财富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幸福的增加。物质财富虽然会对一个人的幸福造成影响,但远不如健康和婚姻对一个人的幸福造成的影响长久。
人类首先应追求的是幸福,而不是财富。个人的理性行为,就是追求个人幸福最大化。如果一个人没有金钱和商品,那么他可能是不幸福的。但是,一个拥有大量金钱和商品的人,他也未必是幸福的。
如今的社会,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需要适当地追求财富,但不要为了追求财富而不顾一切。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绝不能忽视了自己的健康、家庭以及朋友,这样才会既拥有财富又拥有幸福。
财富的生产力比起财富本身,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
3、幸福指数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幸福指数”的概念起源于30多年前,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虽然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但是人均GDP水平、社会保障、预期寿命、国民对政府的信任度、政府廉洁度、国家教育水平、就业率等因素构成了整个城市或国家的幸福感。
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十个国家,包括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冰岛、丹麦、挪威、荷兰、瑞典、瑞士等国家。中国十大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包括:成都、杭州、宁波、广州、长沙、南京、郑州、西宁、青岛、西安。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着人、财、物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
产品的支付能力取决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以及他们的消费偏好。如果消费者有足够的收入,并且想要将钱花在某个特定的产品上,那么他们就能够拥有那件产品。
不是劳动使物品有价值,而是物品有价值使得人们值得为它们而劳动。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有失灵的时候,它通常解决不了诸如外部性(例如污染)、公共产品(路灯)以及垄断等问题。有人将失灵的市场比喻成一个“可怜的孩子”,而政府这个时候就充当着一个“宽容的母亲”的角色。
所谓公共产品,就是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大到太空研究、国防,小到路灯、垃圾桶,铁公基四通八达,城市里的学校、医院、公园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当市场经济出现了本身不能解决的社会目标问题时,政府也有权力进行调节。只有价格机制才能把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如果国家的权力加强,将会破坏个人自由,无以实现公正,但市场也有自己的弊端,如果没有国家的监管,最终只会出现垄断,同样破坏自由、竞争。
如果用财富的多少去衡量一个人的幸福感,显然是行不通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理解和诠释是不同的,例如,上班族会说:“幸福就是涨升职工资,早九晚五不加班。”而企业老板会说:“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把公司做大,赚更多的钱。”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综合体。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以物质为本、以生产为本的话,那么“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人们往往存在一个误解,就是认为自己使用的物品越新颖、越高级、越奢华,生活的质量就会越高,越有幸福感。而事实上,幸福与钱财虽然有一定的关系,但并非成正比。
从前,有一位很勤劳的渔夫,每天出海打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地在大海中漂泊。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着,一家人虽然不算富裕,却也和和美美,快快乐乐。有一天傍晚,他打鱼回来,在收船的时候脚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低头一看,原来是半块金条,金光闪闪,非常耀眼。这个突如其来的宝物让他和他的家人非常高兴。可从此之后,渔夫整天心事重重,再也无心打鱼了。家人问他:“我们都发财了,你怎么还不高兴呢?”渔夫回答:“我在想,另外半块金条在哪里?”
当财富稳步上升时,人的幸福感会随之上升;当财富达到一定“界限”后,人的幸福感将不再上升,甚至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降低。
因为,达到一定财富水平后,钱的数量只是一个数字,对个人和家庭已经起不到“质变”的作用,为了增加财富,个人和家庭甚至还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精神、健康、自由等,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低。
长期以来,GDP都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可以逐一核实的。而“幸福指数”则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它不是一个钢性数字,不能像测算GDP一样去反复计算,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衡量标准。关注幸福指数是对以前只是片面关注GDP的一种反思。
我们的幸福指数却并没有随着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量而大幅提升,甚至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某些方面还有所下降,许多人感觉自己生活得不够幸福,买不起房,谈不起恋爱,养不起娃等等的不满足。
经济发展不能只理解为经济增长,而是要综合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现代化发展理念,这种发展观要以“关注人本”为核心,体现的就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指数或者说是幸福指数。也可以说幸福指数就是一种别样的GDP,想要了解国民经济的发展就看GDP,想要知道社会的和谐程度就看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启示我们,作为个人在追求物质带来满足感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学会寻找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能够享受精神和物质上带来的双重快乐,而不是单单追求物质满足。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 = (个人收入/周围人平均收入)×(未来收入预期/现在收入)× (个人收入/生存成本)×个体差异,简化为:幸福指数=收入/生存成本。即幸福=效用/*。在*不变的情况下,效用越高,就越幸福。减少*,生存成本越低,幸福感越强,有健康、有快乐,人就越幸福!
一分耕耘不一定带来一份收获,这中间有很多条件的限制。100%的努力,有时候只能带来60%的收获,这就是事倍功半。有时候,你付出了20%的努力,就能获得80%的收获,这是事半功倍。
买房也是一样,通过杠杆,让财富随时间增加,安居乐业,它带来的效用比你只存钱不消费要大的多,投资自己、投资爱情,投资房产,努力换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