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der综合征
治疗Binder综合征的经典办法是Le Fort 截骨术,你可以理解为把上颌骨截断后拉出来,再进行固定。但Le Fort 截骨术创伤大、难度大、手术费用高,患者的接受度其实不高,所以颌面医生想出来面中植入假体的代替手段。
作为面中假体填充的早期实践者,颌面医生很少被假体移位问题困扰,因为刚性固定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只要一两颗钛钉就能把假体牢牢钉在骨骼上
鼻基底假体刚性固定
但对于鼻整形医生,移位问题却不那么容易解决。
鼻整形医生做鼻基底填充主要是让想变美的普通人隆鼻效果更好。亚洲人普遍面中立体感差,隆鼻后常有种“凹地起高楼”的突兀感,为了挺拔又自然的鼻子,隆鼻医生也不得不考虑一下优化颌面问题。
鼻整形医生的审美当然更精细、更整体,但打钉的确不是他们的强项。打钉位置掌握不好,可能损伤上颌窦或牙龈。即使位置没有偏,不熟悉打钉操作,也会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复杂性,让患者出血量增加、术后的肿胀更严重、恢复期更长、术后并发症率提高。所以,很少有鼻整形医生愿意采用刚性固定的办法。
可能你会问,能不能鼻基底填充和鼻整形分开做呢?把鼻子交给隆鼻医生,把鼻基底填充交给颌面医生,各司其职,岂不两全其美?
理论上来说,这两个手术是完全独立的,只要你不介意挨两次刀,忍受漫长的恢复期,先做哪个都无所谓。
但从面部审美的角度来说,更建议鼻基底和隆鼻一起做。
鼻基底填充在让你面中更立体的同时,还有一些小小的“副作用”:比如,抬高了鼻翼基底的位置后,你原本附着在这一块的软组织被撑开,可能会在视觉上显得鼻翼更宽。
另外,做完鼻基底填充后,原本隐藏在鼻孔基底后的人中被顶出来,你的鼻唇角会增加,人中在视觉上会变长。
两个手术一起做,更方便鼻整形医生去调整细节。这也是为什么,一台手术中,鼻基底填充总是先于鼻部其它部位整形,就是为了用后者调整前者带来的不必要误差。
举个例子:隆鼻操作过程中包含通过皮肤松解、搭建支架,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鼻基底的凹陷。如果鼻基底填充与隆鼻隆鼻分开做:
先做鼻基底:鼻基底填充医生无法预测隆鼻对鼻基底的贡献,为了达到填充效果,所选假体势必过大。而假体过大过厚的影响,聪明的你一定很容易罗列。
先做隆鼻:那隆鼻医生不好预测鼻基底填充医生的填充程度,可能会架高鼻头,“拉”一把拖后腿的鼻基底,鼻头的和谐被打破。
而如果两个手术一起做,鼻基底假体贡献7成,隆鼻贡献3成,假体不用太厚太大,隆鼻也不用拉太长太高,“妈生”般的“拉面中”效果就出现了。
我做鼻基底如何保持稳定?鼻整形医生不擅长打钉固定鼻基底假体,那是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预防移位了呢?
当然不是。
之前已经说过,口腔内切口是假体移动的风险因素之一,那解决办法就很明显,即放弃口腔切口,采用鼻内切口。
我做鼻基底填充,一般在鼻孔侧缘做贯通性切口,在上牙槽骨表面做骨膜下分离,再植入假体。
这种做法也非我拍脑袋想的,已被临床实践证明有效。一些医生认为,鼻内切口好处良多,甚至有人声称,鼻内切口就是做鼻基底填充的操作金标准(Jose Abel de la Peña-Salcedo,2012;Tae-Yul Lee,2019)。
鼻内切口做鼻基底填充优势:
更稳定。鼻内切口剥离方向是水平的,可阻碍假体下滑倾向,而且腔隙剥离范围很小,使假体基本不存在可位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