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细分行业现状,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19 00:58:03

文/华彩咨询 白万纲

引言

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既诞生出了多种互联网金融业务模式,也通过这些模式积累数据从而为金融领域的科技运用打下基础。基于此,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包含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在狭义的基础上增加了科技与金融业务的结合。

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包含三类参与机构:第一,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科技化业务板块;第二,互联网巨头的金融业务板块或主业为互联网金融的机构,例如蚂蚁金服、腾讯FiT、乐信、宜人贷;第三,金融行业客户占比高的科技企业,如百融云创、第四范式等。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三类机构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例如蚂蚁金服转型为向传统金融机构输出科技服务的科技类机构,再如银行通过开放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输出科技服务,等等。

今日为大家带来《超级产融结合与超级金控》连载十:互联网金融与产融结合——新趋势与案例解析。

本次连载共用12篇文章系统讲述:狭义产融结合,广义产融结合,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之道,控股型集团的产融结合,金控集团运营六大模式,金控集团的战略、管控与协同,超级产融结合,不同主体的超级产融结合,超级产融结合的再思考,互联网金融与产融结合,互联网金融前景展望及其金融监管的再思考,展望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改革与未来。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壹、何为互联网金融;

贰、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与现状;

叁、互联网金融与产融结合的趋势;

肆、互联网金融案例:腾讯金融。

互联网金融细分行业现状,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1)


壹|何为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一)本质仍是金融而非互联网。

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开展的金融活动,是互联网和金融的跨界与融合,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互联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但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改写金融的规律。因而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不是互联网,而是金融。

(二)互联网金融模式多样化。

互联网金融有多种模式,如第三方支付、P2P、P2L、网贷、众筹、理财保险、网络银行、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门户等等。目前美国兴起的金融科技公司即Fintech公司,则更多的偏重于新老金融企业的科技创新。

(三)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将金融普遍惠及所有群体,特别强调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以及残疾人和其他弱势群体中提供金融服务。国际上,普惠金融着重强调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国家的金融服务,其强调的另一点是要使各个阶层跟上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步伐。

(四)互联网金融思维基于集聚效应和长尾理论。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互联网打破物理边界,集聚效应比线下活动更为明显,所以会出现超大型的互联网中心,如无外力、无颠覆式的新模式,那么行业龙头的地位只会越来越强。其他参与者只能在细分领域内存活,或者被龙头兼并。

“长尾”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 Laws)和帕累托分布(Pareto Distributions)特征的一个口语化表达。长尾理论是指只要产品的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产生与主流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五)互联网金融相对于传统金融具备成本低、便捷灵活、创新亲民等优势。

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投融资中介作用逐渐削弱。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端和需求端信息流通更加通畅,较为透明的财务信息、信用信息流通有力地促进了资本的合理配置。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行业还具备以下优势:其一,操作更加便利,用户无需进入实体机构履行繁琐的手续,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没有传统银行众多人员和网点成本负担,同时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因而成本较低;其二,支付方式便捷,互联网金融更加注重客户网上操作的客户体验和感受,其设计的金融产品较传统金融往往更加简易、便捷、更加亲民,且成本低廉,灵活性更高;其三,信贷产品灵活多样,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之下,用户投资门槛较低,小体量投资者也可选择相关产品进行投资,比存款收益率高,比基金流动性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资本的利用率。

二、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工具

(一)大数据

“大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如果把大数据比作一种产业,那么这种产业实现盈利的关键,在于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大数据技术已在信用风险管理、精准化营销、网点布局等金融业务得到广泛运用。

(二)云计算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计算。

(三)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21世纪的前沿科技,美国的智能投顾领军者WealthFront公司,通过计算机智能为每个客户量身定制投资组合计划,同时随着客户结婚、生孩子、年龄增长等变化动态调整其投资策略。花旗集团也开始运用人工智能电脑来获得客户需求分析,预测经济走势等服务。“刷脸取款”、“指纹取款”等生物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都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四)移动互联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指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践的活动的总称。移动互联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手机申请贷款、手机自助放款、手机自助还款等使得互联网金融大行其道,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五)区块链

区块链在本质上是一个资产数据库,也是一个巨型网络中的分布式总账。它将记录存放到一个个区块里,每个区块使用密码学签名与下一个区块“链接”。记录可以通过网络中不同的网址、位置或机构进行共享,每个人都有权限访问及参与其中。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加密安全性等特征。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应用于数字货币、智能合约、权属公证、资产交易等领域,提升了交易的公开透明性并降低交易成本。

三、互联网金融的风险

作为互联网和金融的结合物,互联网金融同时具有二者的属性。不过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及本质还是金融,而互联网仅仅是手段和方法,因此互联网金融不仅面临着传统金融所具有的风险,同时也面临着基于网络技术这个平台而产生的特有风险

(一)金融风险扩散速度较快。

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移动支付,包括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大众筹资平台、信息化金融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都建立在具有高科技特点的网络技术基础之上。这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处理,也为简单快速的金融服务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然而,事物的任何特点都具有两面性。从相反方向来说,高速的数据传输也意味着高速风险传输,一旦金融风险发生,便会很快扩散开来。

(二)金融风险监管比较困难。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运转的时代,几乎大部分的网络银行或手机银行都可以在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完成交易和支付过程。与传统的金融机构不同,互联网金融采用的是电子记账和电子化处理业务,釆用的也是电子货币。众所周知,互联网金融活动都是在网上进行的,从而使这样的交易有了虚拟性。不仅失去了地理方面和时间方面的限制,而且整个交易过程也显得很不透明,包括交易对象都变得极其模糊,这些无疑都使得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方式和金额的不可预料,使得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显得尤其的困难。一旦某个步骤中产生交易风险,将会给客户和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那一方造成难以想象的损失。

(三)金融风险相互间传染的概率提高。

在传统意义上的金融活动中,当人们意识到有可能会有风险发生时,他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将那些可能导致风险的不同源头阻隔开来。可以采取分业经营、或者特许经营等,尽可能地减少他们之间接触的机会,也就使这些风险相互传染的概率大大降低。这些风险都在常年的经营中得到预测和分析,并且在监管部门的量化下,可以将这些风险划分确定其归属。从而将其定义为某一类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以防再一次的发生。

而在互联网金融中,物理隔离的有效性相对减弱,当这些金融机构之间推进的网上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增强时,矗立在他们中间的防火墙就要具备更强的防护能力。现阶段,整个社会的金融活动呈现出一幅穿梭往来的局面,各大金融机构之间展开了许多综合的金融业务。在现有产品体系内,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增强。同时,机构与机构之间, 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这些改变都极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的交叉传染。


贰|互联网金融的环境与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阶段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在第三方支付迅速崛起,互联网大数据能力快速提升,技术大幅革新的大背景下,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回顾其发展的五年,根据发展层次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高速发展阶段(2013年-2016年)

在该阶段中,几个子领域均出现爆发式增长,其一是互联网货币基金,以余额宝为例,其规模从2013年中推出到年底,规模达到1853亿元,到2015年底达到6207亿元;其二是第三方支付,2012年第三方支付金额约为3.6万亿元,到2013年这一数字增长为9.2万亿元,2015年达到49.5万亿元;其三是P2P网贷,2007-2012年,P2P网贷行业累计交易额为222.7亿元,而2013年一年就突破1100亿元,2015年达到9750亿元。此时,监管政策尚不完备,中国国务院于2013年4月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列入其重点研究课题目录中,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政策基调主要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二)风险与监管并存阶段(2016年至今)

2016年两会开始,政府改变了互联网金融的政策方针,确立“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为政策基调。至2017年,监管趋紧,政策基调改为“对互联网金融等累积风险要高度警惕”。可见中央政府愈发重视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态度日益严格。从2016年4月起,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启动,行业开始进入震荡,这主要表现在机构数量减少、规模增速降低等方面,尤其是网络信贷行业。P2P网贷平台正常运营数量由2016年第三季度末的2400余家,减少至2018年第二季度末的1500余家。交易规模方面,月交易额在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仍处于上升趋势,由700余亿元上升到1500余亿元,自2017年8月开始,拐点出现,月交易额逐月下降,在2018年9月降至605亿元左右。

受经济下行压力、结构性问题改革影响,2017年至2018年年中,流动性趋于短缺。宏观经济大环境对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产生三大影响:一是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经营、个人收入承压,对金融业务规模、资产质量形成一定影响;二是受流动性压力影响,信贷需求端与供给端流动性均承压,信贷业务规模及信贷资产质量出现下滑,坏账率上升;三是受结构性问题改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金融行业监管趋严。

进入2019年,从流动性变化趋势来看,流动性压力将缩小,与此同时,从“六个稳”工作目标等要求来看,结构性问题改革的力度和节奏将放缓。

二、互联网金融宏观环境

自2017年,互联网金融各细分领域规范政策密集出台,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数显著高于此前两年。

政策密集出台有三个主要原因,一是宏观层面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要求,二是在防风险的落实过程中金融有较突出位置,三是互联金融本身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诸多潜在风险。

2017、2018年规范政策的密集出台加速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成熟期的到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使得资质价值显著提升;第二,重塑了行业产业链;第三,使得行业集中度提升。

在行业严监管的环境下,监管趋势将对未来1~2年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预计未来1~2年完成行业规范、验收后,监管将逐步步入适度鼓励阶段,行业因此将进入稳步增长期。在行业稳步增长时期,现存机构将因行业集中度提升而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优势,从而享受行业增长的红利;此外,监管将适度放开资质审批以增加行业供给、将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供给以满足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进入2019年,宏观经济、监管环境与行业经营问题均出现好转,互联网金融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显著减小。具体而言,流动性短缺压力缓解,信贷等业务好转;改革节奏放缓,使得金融行业合规压力缩小;与此同时,经历过一轮行业规范后,行业的不合规经营行为基本得到清理,系统性风险降低,行业回归正常发展态势。

但同时,受宏观经济整体增长放缓影响,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行业增长缓慢,行业在短期内无整体爆发性机会,部分细分领域及机构值得关注,例如中小微企业金融、监管科技、银行科技子公司、金融资质、头部机构等。

互联网金融细分行业现状,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2)

图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现状及机会点

宏观经济增长情况对金融行业整体影响较大,受宏观经济增长放缓影响,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增长缓慢,行业整体在短期内无爆发性机会。

流动性、监管趋严等问题的影响效应已经基本释放,行业经过规范后系统性风险降低,整体进入稳步增长的态势,但同时外部因素暂未构成正面驱动效应,行业增速较慢。

(一)关注小微企业融资等细分领域机会点。

在上述宏观环境下,金融、互联网金融整体增速放缓,但与此同时部分细分领域出现机会;受宏观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出现困难,近两年政策频频出台鼓励小微企业金融;受监管趋严的影响,监管科技概念提出,行业开始启动,受信贷质量下降影响,不良资产处置、贷后催收等行业一轮发展机遇。

(二)对技术的关注需要落实到业务优势、数据优势上。

不看好不能转化为业务优势、数据优势的技术,因为这类技术除先发优势外,可通过模仿或者高新聘请技术人员等方式被超越;应用技术使得机构具备用户规模、场景布局、品牌效应的机构,这些优势较难被替代;独家数据难被替代,与此同时,如果能将技术与数据结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将更具壁垒。

(三)关注银行科技子公司。

ToB金融服务中银行是重要参与者,银行通过成立银行科技子公司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规避组织风格差异导致的对创新业态的限制,值得关注。

(四)关注集中度提升后头部机构红利。

(五)关注监管趋严带来的资质红利。

互联网、科技对金融的改造产生出众多模式和细分赛道,每个细分赛道的出现与留存都意味着该赛道掌握着其所在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资质、资金、资产、技术、数据、流量、服务,且部分资源有相互作用关系。

不同的外部环境、行业发展决定了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稀缺资源,总体上说,2017年技术、流量、资产是相对稀缺的资源,2018年资质、资金相对稀缺,预计未来1-2年,资质、资产、流量将相对稀缺,从而利好掌握这些资源的细分领域。

三、典型细分行业现状

(一)第三方移动支付

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高,人脸支付等新支付技术将成看点。2018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90.5万亿元,同比增速58.4%。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移动支付的习惯已经养成,第三方移动支付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平,市场成倍增长的时代结束。预计人脸支付等新支付技术对原有支付方式的替代将成为今后的行业看点。

与此同时,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集中度高,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占据了54、3%和39.2%的市场份额。在断直连、备付金全额存缴相继落地后,头部支付机构凭借APP活跃度、C端用户规模具备了竞争壁垒,中部支付机构凭借商户差异化服务能力、商户规模具备核心竞争能力。

(二)互联网理财

互联网基金受政策影响出现规模波动。互联网、科技对理财业务的三个环节产生影响从而形成三类细分模式,一 是对销售环节产生影响使得线下销售线上化;二是对业务流程进行科技化改造,例如智能投顾改造投顾环节、保险科技改造保险保单管理、理赔等环节;三是对中后台进行改造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其中,线上理财销售经历较长时间发展,已有一定探索结果,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证券因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移动应用市场整体高增长而实现较高渗透,互联网保险因保险销售对代理人依赖较高而渗透率较低。

互联网基金过去两年受政策影响规模波动较大,以余额宝为例,受政策影响余额宝申购份额下降,余额宝调整规则从原有接入一只基金变为接入多支基金,在完成多支基金分流后,规模逐步回升。

(三)消费金融

严监管落地,行业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提升。以2017年出台的141号文为代表,多项对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进行规范的政策出台,受此影响,互联网消费金融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提升。

之所以出现互联网消费金融、P2P业务监管政策密集出台的现象,主要原因既有暴力催收、放贷资金流向房地产、自融等从业机构经营越界,也有整体个人杠杆率持续上升、共债风险加剧使得个人*风险加剧等问题。监管政策的要求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格局产生两种显著影响,一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市场占有率将向银行、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集中,二是银行、消金公司将更多地与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展开合规化的助贷业务合作。通过上述方式,能实现将互联网信贷业务的情况纳入监管从而实现风险可控,预计完成上述过程后,未来将走向适度鼓励的政策环境。

(四)小微企业融资

寻找能提升风控效果、自动获取数据的模式是现阶段重点。在政策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现状下,银行业金融机构、金融科技机构积极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模式。之所以小微企业融资存在难题、之所以该业务经济效益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风控环节,即风控环节存在提高风控效果难、风控成本控制难两个问题。提高风控效果难在于,小微企业因报表等信息不规范,信用水平难以很好地评估。在纯人工的模式下,要很好地评估小微企业的信用水平,需要投诸较多的人力和成本,而这将使得风控的成本上升。

基于上述问题,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重点在于找寻能够提高小微企业风险评估水平、能够实现自动化获取数据的模式,该现状将利好掌握这类数据的机构。类比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历程,在完成探索风控模式的当前阶段后,小微企业获客能力、客户运营、客户体验、客群资质、资金吸纳能力,将成为接下来各阶段的重点。

(五)征信

百行征信成为个人征信统一平台,企业征信依靠市场完成。截至2019年4月央行征信中心已覆盖9.9亿自然人,其中仍有4.6亿自然人没有信贷记录。个人信用是重要的个人无形资产,个人信用系统的建立对金融乃至更多行业的发展起到基石的作用,基于此,央行批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个人征信许可,以实现建立统一的个人信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对央行征信中心进行有效补充等目的。在百行征信成立前,2015年1月央行曾发文要求8家社会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但此后没有为该八家机构颁发设立许可,而是于2018年2月公示百行征信获得个人征信机构设立许可,并引入该8家机构为百行征信的*,引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控股*。

与百行征信的成立同步进行的,还有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政策法规的颁布,以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2018年5月《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常查询行为监测工作暂行规程》等政策为代表,监管逐步提升对个人信息、个人隐私保护的重视程度。

截至2019年4月,央行征信中心覆盖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占中国总企业数的两成左右。企业征信业务与个人征信的不同之处在于企业征信不涉及隐私问题,且企业信用的构建有利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识别企业风险,并进而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截至目前中国已批准约150家企业征信机构备案。

(六)互联网信贷行业

2016年中国央行征信库收录自然人达到9.1亿人,收录实际信贷人数4、2亿,信贷人数增速连续四年保持征信人口增速的3倍,这说明普通居民的观念正逐步转变,他们开始乐于接受信贷这一财富管理方式。长久以来中国居民有着根深蒂固的观念——认为只有缺钱的时候才需要信贷。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用户开始意识到,信贷是个人财富管理不可缺失的部分,并非只能应用于资金紧张的境遇之下。观念的转变成为打开中国信贷潜在市场的契机,信贷人口规模将会呈现不断扩张的趋势,这将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近几年来,网络信贷产业经历了“野蛮生长”,在国家监管政策的强势介入之下逐渐回归健康的生态,网贷平台纷纷向平台集团化转型,从孤立的网贷平台逐渐融入行业和生态,发挥优势互补的力量,建立更加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未来互联网金融机构有望谋求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让多个牌照相互补充,发挥平台优势,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叁|互联网金融与产融结合的趋势

古今中外,产融结合是产业巨头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很难避免的一种尝试,尤其在经济进入调整周期之时,或者是产业进入升级换代之时。中国经济正逐步进入资本说话时代,实业家陆续涉足金融领域的案例越来越多,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则是产融结合的新方式。这种模式的威力与诱惑力已经在中国掀起风暴。

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大致划分为以下六种:支付、P2P、网络小贷、众筹、理财产品销售以及在新金融服务平台。当然,理论上,产业集团依然可以通过参股或者并购任意模式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方式进入互联网金融。产业资本亦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当中选择最适合的模式。

传统上有三种产融结合的内涵和形式及具体的途径:第一是金融资本主动与产业和企业相结合,这种结合在国外混业经营的模式下比较多,相对来说不是主流;第二是产业资本进入到金融业,这在各个国家的历史上都是产业结合的主要形式,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以获取较多的金融利润,利用金融利润反哺自己的企业。第三是企业内部的金融资源整合,特别是大型企业集团出现之后,可以打造各种各样的金融平台,比如财务公司就是一个重要的平台。

产业与金融结合的多种表现形式:

一、信用型结合

金融和企业通过信用关系,相互提供信贷、债券等方面的融资支持。信贷、债券这种类金融工具模式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连接。

二、股权性结合

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通过参股或控股,从而在对方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资源的有效互补。这种结合往往指的是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尤其是大银行和大集团之间相互持股,原来必须在市场上做的事情的成本有可能降低,也有可能会带来某些问题,这也是一种在过去国外最典型的一种形式。

三、智力型结合

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各种中间业务服务,或者企业为金融机构提供行业、市场的咨询,从而实现知识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互补。过去更多的是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中间服务,是间接的支持。

四、战略性结合

金融机构与企业基于市场竞争或长期发展目标,在战略层面上构建合作关系,相互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助。更多指的是目标继承的复杂的多元化的关系。虽然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的,治理企业进一步的融合,未来也是一种重要的综合的方向。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挑战,原有的产融结合模式可能出现新的变化。实际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产融结合时代,使得金融与非金融部门的边界进一步模糊,创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出现,而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各方主体的转型与创新,都或多或少具备了产融结合的色彩。而新时代的产融结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传统“由产到融”——新兴互联网企业“由产到融”;

2、从传统“由融到产”——金融企业接入新兴互联网企业或互联网金融平台;

3、从股权、债券的融合——双向的智力与战略融合;

4、从资金配置的融合——支付清算、风险管理、信息管理融合;

5、大集团内部金融资源整合——技术支撑的新型融合 外包。


肆|互联网金融案例:腾讯金融

腾讯金融科技,简称“腾讯FiT”,系腾讯集团旗下为用户提供移动支付与金融服务的综合业务平台。腾讯金融科技前身为于2005年成立的“财付通”,2015年9月正式升级为“FiT”业务线。腾讯金融业务板块主要有支付业务、融资业务、理财业务、征信业务等,旗下产品和服务主要有财付通、微信支付、网商银行、理财通、腾讯信用等。

一、支付基础平台

1、财付通

财付通(Tenpay)是腾讯公司于2005年9月正式推出专业在线支付平台,其核心业务是帮助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双方完成支付和收款,致力于为互联网用户和企业提供安全便捷在线支付服务。自2005年成立伊始,财付通不仅为个人用户创造200多种便民服务和应用场景,服务的个人客户已超过2亿元,还为40多万大中型企业提供专业的资金结算解决方案

2、微信支付和手机QQ钱包

2013年8月,财付通联合微信发布微信支付。财付通支持微信支付和QQ钱包成长为行业移动支付产品,协助打造微信红包和QQ红包成为国民生活中的社交产品。

3、微信香港钱包(Wechat Pay HK)

微信香港钱包是腾讯在微信香港版上专门为香港用户提供的电子钱包。微信香港钱包已支持用户绑定中国银行(香港)、中国工商银行(亚洲)、大新银行和中信银行(国际)的储蓄账户及香港任何银行的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2018年10月,微信香港钱包实现 “双向跨境支付”功能,香港居民也可在内地使用微信钱包。

二、理财业务平台

腾讯理财通是腾讯官方理财平台,自2014年1月份在微信钱包上线以来,腾讯理财通就定位“精品化互联网理财平台”,希望为用户带来一站式、精品化、便捷理财投资体验。腾讯理财通支持PC网站、微信、手机QQ三大平台,让用户随时随地理财。理财通对接产品主要有稳健理财型产品、保险理财型产品与指数基金型产品。截至2015年6月,理财通用户数超过1600万,累计为用户赚取45亿元。

三、其他金融应用

1、腾讯微黄金:腾讯微黄金是财付通与工商银行合作,以工商银行黄金积存产品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用户需求,联合推出的实物黄金服务。财付通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全面保障支付交易资金安全,并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

2、腾讯手机充值:腾讯手机充值是话费和流量充值工具,皆在为广大微信用户及商户提供通讯充值服务。为用户提供7*24小时客户服务、安全机制以及账户被盗被骗第一时间赔付服务。

3、微信信用卡还款:微信信用卡还款是由腾讯财付通联合各大信用卡中心联合推出的第三方还款平台,为信用卡客户提供安全方便还款服务,支持51家银行的信用卡还款。

4、腾讯微加信用卡:腾讯微加信用卡是腾讯联合多家银行推出的联名信用卡网络服务平台,结合了腾讯互联网业务特色。

5、腾讯微证券:腾讯微证券是应用于微信钱包的腾讯互联网证券平台。腾讯微证券与证券公司合作,为用户提供刷脸开户、股价查询、便捷交易等基础证券服务。

6、腾讯自选股:腾讯自选股是一款证券投资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是覆盖沪深港美全市场行情的投资工具。腾讯自选股运用云服务技术,实现QQ帐户一次登录,就可以手机、QQ、网页三端同步查看自选股票功能。

7、腾讯区块链:腾讯区块链致力于做深做透应用场景,推动区块链技术落地。腾讯区块链已经相继落地区块链电子发票、供应链金融、智慧医疗、物流信息、法务存证、游戏等场景。

8、腾讯乘车码:腾讯乘车码是一种可用来乘坐交通工具、适用于多个交通场景的二维码,是基于微信小程序开发的服务,2017年7月首次在广州上线。截至2018年9月22日,乘车码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宁波、济南、大理等上百个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铁、索道、轮渡等智慧交通移动支付场景。未来,腾讯乘车码将持续推进与各地政府、交通集团的深度合作,推动城市交通进入高效、低碳的移动支付时代。

9、腾讯E证通:腾讯E证通是由腾讯推出的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电子证件服务。具体来说,“E证通”是一个虚拟证件的集合,包括了身份证、回乡证、电子港澳通行证等。居民在手机上成功注册腾讯E证通后,便可结合eID等多种认证技术,在出行、住宿、消费、开户等多种线上线下场景中认证用户身份,实现扫码通关、线上身份认证等,减少对传统身份证件的不合理使用,防止个人信息泄露。腾讯E证通也是公安部eID数字身份的首批试点应用。

腾讯融资平台主要有微众银行与财付通小贷。微众银行是中国首批民营银行之一,于2014年7月批准成立。微众银行也是一家互联网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与营业柜台。

在征信业务方面,腾讯征信依托庞大的社交数据,通过领先的大数据挖掘分析和风险控制服务,可以帮助5亿没有信贷和征信记录的人群建立个人信用,提高整个金融行业的风险控制水平。腾讯征信推出人脸识别服务、反欺诈产品和信用评分报告等产品。在互联网金融技术及配套方面,腾讯优图立足于社交网络大平台,专注于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

【未完待续】

封面图源:视觉中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