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的利用概念界定,对网络资源价值的认知

首页 > 上门服务 > 作者:YD1662024-01-25 06:34:29

利用丰富、灵动的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可以突破政治课堂的时空限制,加大教学容量,开阔学生视野,加快教学进度,因而城乡中小学争先恐后地投入了信息技术普及战。但是,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应用不当,有可能受制于人,加重学生负担,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教学实效,于是许多学校纷纷重返传统课堂老路。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将这些资源内化为自身课程与教学资源,突破传统课堂的狭隘性,实现各种课程与教学资源功效的最大化呢?

(一)要精选不要凑数。网络最大的特点是资源共享,每一个师生都是网络资源的利用者,同时也是网络资源的开发者。不过,我们要精心选择网络资源,并根据课程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课件、试题和其它学辅资料真正符合各科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索或与同学协作学习,同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切实保证网络资源的质量,绝不能为了丰富课程资源而一味地生拼硬凑、滥竽充数。

(二)要创新不要照搬。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丰富多彩,但没有像教科书一样接受严格的审查和校对,在质量上难免良莠不齐。一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迷信网络,习惯于“拿来主义”,对网上不符合本地实际的甚至包含错误信息的课程资源仍照单全收,这样做反而会误导学生。在注重积累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重新构建、改编网络资源,进行颠覆性的*或者改进,使网络资源与自身课程资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三)要自主不要依赖。网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师生可以自主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下载和上传课程与教学资源。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学习自觉性和自用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形成适合自身需要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库。遗憾的是,许多师生缺乏自主学习习惯,不善于有目的地收集和整理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往往是广种薄收,长此以往会被网络牵着鼻子走,丧失独立思考能力,一旦在网上找不到所需要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就不知所措。师生要根据课程实际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切忌在利用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上盲目跟风。

(四)要适度不要滥用。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界限,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的运用也不例外。人们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开发和利用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最有效的、最有价值的意义是提供给学生交互与合作的机会,使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课程资源相结合激活新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不过,利用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辅助教学并非多多益善,课堂教学如果像放电影似的,图文频繁刺激、音像轮番轰炸,必然影响学生的观察、记忆和思考,结果会事与愿违。

(五)要特色不要盲从。丰富、灵动的微信和其他网络资源使教与学有了更大的自由和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与学的过程就是知识的有序存取过程,教师在教学时怎样存入课程资源,学生在练习时就怎样提取所学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因此,教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必须结合学情和自身课程与教学资源,将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转化为课件、教案学案或者试题,做到内容简约而不单调,形式多样而不花哨,使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真正为我所用。一旦被海量的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束缚了手脚,就会人云亦云,甚至在网络的海洋中丧失主见、迷失自我。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逐步积累、逐步熟练的过程,原有知识的激发可以减轻获取新知识的难度,而且可以利用学习者当前的和过去的经验来减少困难。这正是我们利用灵动课程资源辅助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鼓励者,学生是自主学习的参与者、管理者、最终受益者,网络仅仅是学习过程的帮助者、咨询者、促进者。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也不能盲目崇拜微信资源和其他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的利用概念界定,对网络资源价值的认知(1)

网络资源的利用概念界定,对网络资源价值的认知(2)

网络资源的利用概念界定,对网络资源价值的认知(3)

网络资源的利用概念界定,对网络资源价值的认知(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