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实际上是西方经济学里的供求理论解释的,就是说在完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价格与需求是如何相互决定和影响的。
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市场资金的供给量就会增加,但同时市场需求就会下降,因为利率越来越高贷款成本就越来越大,能够愿意承担如此高利率的借款人就越来越少,所以,当利率越高时,货币需求量就减少了。
相同的道理是,当市场的货币需求时增加时,市场利率就会提高,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
上面的假定是市场需求与价格由于自动调节机制而达到新的均衡,货币需求量增加导致市场利率就上升、市场利率上升则会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导致货币资金的供给大于需求、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下降,最终达到市场资金供给需求与市场利率的再一次均衡。
以我国的住房贷款利率为例,理论上如果认为我国货币供求与贷款利率的平衡点是贷款基准利率,那么,如果住房贷款的利率超过了基准利率,即银行的贷款利率上浮了,人们购买住房的意愿就下降了,贷款的需求就下降了;当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开始下浮时,人们的买房热情提高,购房贷款的需求就增加了。基本上就是这个道理。
上面的理论实际上有一个前提,即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而如今,完全竞争的市场是不存在的,即使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也不是完全竞争下的市场,仍然会有政府的干预,而政府干预的市场有时候会导致货币需求与利率的扭曲。
现实中有的时候会导致相反的结果,或者在极致的情况下,这种供求理论并不适用。
比如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市场需求饥渴的状态,在这种市场需求形态之下,贷款利率的上下浮动对贷款需求的变化并不明显,无论贷款利率如何变化,贷款的需求都仍然旺盛并大于贷款供给。从而导致贷款利率持续上升,资金价格持续上涨。实际上我国的住房贷款就长期处于这一种情况,无论是贷款利率如何调整,对贷款的需求都没有根本性的意义。
另一种极端的情况是在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之时,整个社会的经济在持续的低迷形态之下,经济活跃度低导致对资金的需求低迷,即使贷款利率一再下降,仍然难以提升市场对货币资金的需求,即使贷款利率下降到零,市场需求仍然难以有效提升。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和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央行将利率直接降为零,但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仍然难以有效的根本原因。
对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利率弹性并不大,即对利率的变化并不敏感,比如无论我国的利率如何变化,住房贷款的需求量和投放量仍然增长较快,我国住房贷款的需求多少更多地取决于住房价格的变化、住房政策的变化,而对贷款利率的变化影响并不大。
一些金融理论只是为了解释和说明的需要,但确实能够说明一些道理,但现实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货币需求和利率的关系一样。(麒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