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
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188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史料记载他:“数有战功”、“有武勇”。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刘备也留下了很多的名言名句。
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刘备家宅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五丈余,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童童如小车盖”)。刘备小时候和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指帝王仪仗中以鸟羽联缀为饰的华盖。“羽葆盖车”即是天子所乘之车。刘备小时候就胸怀大志?
二、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
当时曹操从容对先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心惊,手中拿着的筷子掉落。恰巧当时打雷,刘备以此掩饰,对曹操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曹操敏锐的觉察到刘备是自己潜在的对手,为了迷惑曹操,让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刘备才说出此言。
三、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刘备依附荆州的刘表,一住数年。一日,刘备看见自己大腿上的肉长起来了,不觉潸然泪下,刘表问他哭的原因,刘备就出了这句话。由此也就有了一个成语“髀肉复生”,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后表示感叹虚度光阴,想要有所作为。刘表虽年华老去,尚雄心依旧,想要有所作为,确实算得是位英雄。
四、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在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时,刘备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吐露了自己心怀天下的志向,最终打动了诸葛亮。
五、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当时荆州的l刘琮投降曹操,刘琮的部下以及很多荆州士人投靠刘备,到当阳时,竟有十余万众,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有人向刘备建议道:“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刘备拒绝了这个建议,说出这句仁义之言。
六、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刘备请得诸葛亮出山后,和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二人不高兴了,刘备开解他们时说了这句话,点明诸葛亮与自己十分相投。从此以后也就有了“如鱼得水”这个成语,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七、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
许汜和刘备在荆州刘表处品评天下人物,许汜说:“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又说:“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刘备反驳许汜,说出了此言,这即是“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的来源。后来也就有了“求田问舍”这一成语,本意是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房价,后用来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八、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在白帝城托孤时,刘备对诸葛亮说出了这句话。这句话一直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刘备是把军国大事托付给了诸葛亮,给予了诸葛亮相当大的权力。
九、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这句话是刘备赞扬赵云,从此以后也就有了“一身是胆”这个成语,形容人胆量大,无所畏惧,英勇善战。
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这是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的话。目的是劝勉儿子刘禅进德修业,有所作为。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