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好奇心是每名用户在打开与使用某一产品或者功能的一大心理驱使,人们的心理总是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自己的行为,那么,通过“好奇心”的特点,我们能够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本文总结“好奇心”的特点,谈谈其为我们的设计带来的一些启示,一起来看看。
我今天刷着手机,看到“张同学拒绝每年 500 万买断运营权”,心想这张同学是谁呀?每年 500 万都不要?换我来我能行!于是我点进去看看八卦,噢,是最近现象级爆红的博主,超 1500 万粉丝……接着,在给微博贡献了流量和消费时长后,我在回忆刚刚为啥会点进去?想想这可能就是好奇心在作祟吧。
人们的心理总是不经意间影响着行为,今天想聊聊“好奇心”的特点,以及“好奇心”能为我们的设计带来什么启发。
一、关于好奇心心理学认为: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注意、操作、提问的心理倾向。这解释了好奇心是什么,但还没解释人们为什么会好奇。
心理学家 George Loewenstein 以信息差理论解释好奇:“当我们感觉到有知识空缺时,就会变得好奇。”知识空缺会让人感受到被剥夺感,为了消除剥夺感,我们想找到丢失的信息。
举个元老级产品 QQ 空间的例子:非黄钻用户在看 QQ 空间「我的访客」时,能看到「被挡访客」的数量,但看不到具体是哪些访客的。要想看到被挡访客是谁,就得乖乖充值当黄钻。用户内心 OS:我没看到还好,现在看到有被挡访客又不知道是谁,真好奇到底是谁想关心我呢……
这个设计似乎从好久之前延续至今,其实利用好奇心的心理刺激用户开通黄钻会员。因为这个被挡访客的信息与你相关,你就会想了解更多,而此时,“你所知道的”(有多少被挡访客)和”你想知道的“(到底是哪些访客)之间存在信息缺口,好奇就由此产生。
这里有个关键点:尽可能让所呈现的信息与用户有直接关系。与用户关系越强,则好奇心能发挥的作用越大。如果用户很重视这个信息,就会心痒痒,这黄钻会员是开还是不开呢?这种设计方式自然比直接跟用户介绍开黄钻有什么特权更有吸引力。
有的人很擅长调动他人的好奇心,比如早期 UC 浏览器的资讯中充斥各种震惊体:”震惊!著名 LOL 玩家和 DOTA 玩家互斥对方不算男人,现场数万人围观,场面一度十分混乱!”,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兴奋点进去吃瓜,然后发现周杰伦和林俊杰同台演出《算什么男人》。看完之后骂标题党,下次仍然可能被这些标题吸引。
最近花了一周的时间在刷《进击的巨人》,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就好奇这些巨人到底从哪里来的,人类该怎么打败这些开挂的巨人,兵长怎么能这么无敌!于是废寝忘食地把动画刷完,意犹未尽。听说漫画已经完结了,结局很烂,我倒想看看能烂到哪里去,于是干脆把漫画也刷完了。
二、好奇心与设计我们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其实这或许也不怪我们,好奇心怕是刻进人类 DNA 了!既然我们知道了好奇心是什么,那么平时设计中有哪些场景是运用了“好奇心”的?
先问个小问题,如果你想把你手上的书推销出去,你会怎么做?
你可能会和别人介绍这本书有多么精辟,作者多么有名,包装多么精良,别人听了觉得挺好的,但这些信息还不一定能吸引他购买。你或许能尝试一下先把这本书借给他看看,当他看到精彩的时候,把书拿过来并对他说,既然你这么感兴趣,那这本书卖你吧。这种方式是通过制造好奇心,从而引发用户的购买动机(虽然可能被打)。
以知乎为例,知乎有大量的知识付费内容,用户开通会员即可查看,而用户在浏览需付费的内容时,可以看到前面一部分内容,如果想看更多后续内容,知乎会告诉用户:麻烦出门右转先开个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