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头梁
挑尖梁:
在大式带檐廊的建筑物中,主要的梁多由前后金柱承托,除了这些金柱承托的主要的梁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梁,如,连接金柱和檐柱的梁,它的形体较为短小,但榮头通常都做成较为复杂的形式,这种短梁叫做“挑尖梁”。挑尖梁并不起承重作用,而主要起着连接作用,就相当于是小式大木作中的“抱头梁"。
挑尖梁
太平梁:
太平梁一般用在庑殿顶建筑中.当庑殿顶建筑采用推山做法时,由于两山向外推出,脊檩要随之加长,那么其两端便悬空于梁架之外了。但是这段悬空的脊槔上面负有正吻,瓦等构件,无疑增加了脊檩的荷载。那么为了安全与牢固起见,必须要在脊檩下面加一些承重件,这里的承重件一般就是一梁一柱,这里的柱称为“雷公柱”,而梁就是“太平梁"。除了庑殿推山建筑外,在某些较大的攒尖顶建筑中,其雷公柱下也要增设一根短梁作为承重件,这根短梁也叫做“太平梁”。
太平梁
元宝梁
元宝梁是徽州地区古民居中的特有装饰.它主要应用在当地民居天井后侧的堂屋中,在堂屋的中央开间多设有太师壁作为前后隔断,在太师壁左右有一道窄窄的空间可以通行,在通道的上方,就装饰有元宝梁。因为这种梁的形状略似元宝,所以得名“元宝梁”。元宝梁主要起装饰美化作用而没有什么承重作用。元宝梁的中心是图案最为集中之处,图案大多以一个元宝为构图重点,或者是类似小孩所带的锁片形,或者是如意形。总而言之,要表现如意、吉祥或是富贵。
元宝梁
角梁:
在建筑屋顶上的垂脊处,也就是屋顶的正面和侧面相接处,最下面一架斜置并伸出柱子之外的梁,叫做“角梁”。角梁一般有上下两层,其中的下层梁在宋式建筑中称为“大角梁”,在清式建筑中称为“老角梁”。老角梁上面,即角梁的上层梁为“仔角梁",也称“子角梁"。